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7—31页。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在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 2.能够理解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并且会求平均数。 3.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3.
一、案例以下是“求平均数”一课中的精彩一幕:镜头一:师:我们班的钟榕滨同学参加学校的卡拉OK比赛时,7位评委给出的分数分别是93分、96分、89分、92分、89分、94分、92分,怎样确定她的最后得分呢?生1:把7位评委评出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7。(让学生用这种方法算出平均分)生2:我有不同意见。因为按比赛规则,必须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师:你们认为呢?(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那么按这种方法再来算算她的最后得分。镜头二:师:下面请各小组结合本节课的表现情况,给自己小组评出这节课能得多少分。生1:我们第一组…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师生作自我介绍,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数据(不同学生的身高)写在黑板上(注意收集数据的典型性)。 [评:这是在异地借班上的一堂研究课。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选取不同的学生身高记录在黑板上,为后面求平均身高提供素材作了准备,可见设计的周密。]  相似文献   

5.
向磊  张新春 《湖南教育》2005,(13):34-36
一、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班哪位同学口算能力最强?现在,我们就通过“1分钟口算比赛”的办法来比一比。不但要比哪一个最快,还要比哪一组的集体成绩最好!二、比一比1.1分钟口算竞赛。学生做事先准备好的口算题,共20道,教师计时。教师报答案,同桌交换订正,小组长统计本组答题情况并在指定位置板示。教师引导大家简单了解各组统计情况,评出个人获胜者。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谁是我们班算得最快的。2.讨论并评比集体成绩。师:刚才我们评出了个人第一,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呢?请你任意选两组比比看,并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生:相…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人教版)第13—14页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三第1—4题.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92~9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感受“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概率背景,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让两名同学汇报自己的身高。问:谁能说说我们班同学大概有多高?学生疑惑时,故意找班上较高和较矮的学生,欲以他们的身高作标准,由此展开争议。学生回答,当学生说出不高不矮的某同学身高作标准时,老师及时…  相似文献   

9.
上学期,我听了一位老师的《求平均数》(第十册)一课,受益匪浅。整节课,无论是教学机智,还是情感碰撞,都饱含着老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强烈责任感,下面就摘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分析。 教学片断 在练习时,老师出示了一道题:五年(5)班5个同学期考的成绩分别是95分、98分、99分、93分、91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列式(95+98+99+93+91)÷5=95.2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6页。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养成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2.在移一移、画一画、算一算的过程中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提问、说理的过程中发展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91页。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经历求平均数的探索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3.学会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平均数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渗透公平正义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13.
一、参与活动,生成问题师:你们能大声告诉我喜欢什么球类活动吗? 生:篮球、排球、乒乓球……师:因场地原因,我们在教室里分两队进行篮球比赛,谁能给这两个队起个名? 生:快乐篮球队、勇虎队。师:现在请每个队出3名队员参加比赛,每人拍10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1.播放套圈比赛视频。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三(5)班的同学们正在进行一场套圈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比赛规定每人套15个圈,你们想不想知道比赛的结果怎么样呢?为了便于比较,老师把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的套圈情况制成了统计图,咱们一起来看一下。2.出示第一组和第二...  相似文献   

15.
平均数是统计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小学阶段讲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分两次学习,第一次是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二次是第十册第一单元,并且将“求平均数”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本节教材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平均数,为以后深入学习根据搜集的数据求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打好基础。因此,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掌握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平均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18.
一、通过操作 ,构建平均数概念1 同学们在生活中可以变废为宝 ,如把易拉罐稍作加工做成笔筒 ,请把笔筒放在桌上 ,把你们的铅笔放在里面。师 :看着你的笔筒和铅笔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 :我想使我们组每个笔筒的铅笔同样多?师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怎样才能使每个笔筒里的铅笔同样多。〔评析 :利用生活材料为学习服务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2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3 汇报交流。生 :①我们先从13支里拿出1支放到9支里 ,再从13支里拿出2支放到8支里 ,这样每个笔筒里的铅笔就同样多了。…  相似文献   

19.
汪美玲 《湖南教育》2002,(10):43-43,4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测量一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并填写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能发现哪些情况?这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多少厘米?他们的平均体重大约多少千克?有位学生答平均身高大约132厘米。2.课件演示:新闻发布会(1)据世界卫生组织刚公布的排名表,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为七十四岁半,居世界第一。(2)据广州日报报道,在“广交会”期间,广州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每人拾金不昧30次。(3)据苏州日报报道,2001年上半年苏州市区平均房价为每平方米1739元。(4)据深圳日报报道,深圳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企…  相似文献   

20.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基本统计量,它不但能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优点,还能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平均数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因此,让学生灵活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了解平均数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就如何教学求平均数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