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主体项目"心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活动理论观为逻辑起点,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等方法,构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项目”心理评价指标体系,即尽情发挥的心理体验和尽情享受的心理体验两个层次12项子指标,从快乐心理体验角度优化和评估项目群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活动理论观为逻辑起点,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等方法,构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主体项目”心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两个层次12个子指标,亦即尽情发挥的心理体验和尽情享受的心理体验。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尽情发挥之乐  相似文献   

3.
南开大学排球教学"链式双螺旋"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江波  李骏 《体育学刊》2008,15(4):61-64
依据现代教学的理论,提出排球"链式双螺旋"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以排球技术、战术、比赛能力的"螺旋式"提高,以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引起兴趣、动机、自尊、品德、社会适应性等心理素质的"螺旋式"提高为两个"螺旋",通过比赛情境以及学生心理具体化目标(经"目标演绎")的过程性自评、互评作为"链","双螺旋"相互渗透作用,逐渐上升,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排球技、战术的同时,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得以同步、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主体项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实验验证方法对体育活动项目的运动负荷和学生参与后的“心理体验”两方面指标进行测评。采用项目的运动负荷和学生的“心理体验”两维度分层取交集的方式 ,构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项目结构”  相似文献   

5.
一、对"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的理解 "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学的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地认同学习的内容、体验学习的过程、领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这里,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用以下两种体育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来进行分析,以加深我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根据"Choking"理论,研究把篮球运动的比赛情景和技能水平作为观察的要素,对运动员"Choking"的体验进行探索,旨在为"Choking" 现象研究提供运动项目实证的解释数据.通过开放性问卷,对97名篮球运动员进行询问调查,定性分析结果发现,篮球比赛中常发生的失误有7种情景,其中,在这些情景中运动员体验最多的是过度紧张、急躁、焦虑、沮丧和额外努力.再根据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年龄及运动员的技术等级,把97名篮球运动员分为高、中、初级运动员,并对不同技术等级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Choking"体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级运动员额外努力引起的"Choking"现象为第一位,其次为急躁;中级运动员为过度紧张引起的"Choking"现象为第一位,其次为焦虑;初级运动员为过度紧张引起的"Choking"现象为第一位,其次为急躁,再是焦虑.同时,对高、中、初级运动员发生在比赛中"Choking"体验进行区别的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高级运动员的"Choking"体验与中、初级篮球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调查表明,高级运动员额外"努力"是造成"Choking"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体育旅游体验的构成及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从"动态依附"视角观察骑行旅游实践,选取12位沿川藏线(G318)骑行旅游者,采用深度访谈法分析其体验内容及规律。研究发现:骑行旅游体验由场域体验、身体体验、心理体验及体验转向构成,以身体、心理为基础的场域变化为旅游者创造了体验转向的环境,其过程可简要概括为"身心依附",此种结构的生成依赖于"骑行动觉"经验,置身于广泛的生理、心理和文化情境中。研究揭示了体育旅游体验的内部规律,丰富了体育旅游体验领域的理论成果,旨在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到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华夏"飞"梦五千年.今天,这一美好的理想终于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为之振奋 !世界为之喝彩 !激动之余 ,可以在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结束 (整理 )阶段,让同学们人人争当太空宇航员"杨利伟",体验那特殊的太空遨游,一可进一步激发同学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可通过意念的想象来调节大脑皮层的机能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最终使身体、心理得到彻底恢复、放松.  相似文献   

9.
"让步追逐"在短跑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步追逐积分跑"教学法,是笔者在多年的短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挑战心理在"让步追逐跑"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覃立  马卫平 《体育学刊》2008,15(3):22-26
"慢生活"是一种正风靡全球的生活新主张.它是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反思与批判,体现的是一种恬静从容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示,改变目前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使休闲体育不只停留在消耗空余时间、享受感官刺激的简单层面,而是以一种"内心之爱"来丰富和提升体育休闲的内涵与格调.慢下来的休闲体育将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改善,并从中体会到运动和运动之外的乐趣.休闲体育的"慢"包括外在形式与内心体验两个方面,且后者更为重要,最终目的是为了求得快与慢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的竞技体育,带有浓厚的宗教崇拜色彩.古希腊人在创造古代奥运会时,超越了政治和战争,在和平竞争的环境下实现了竞争和沟通. 19世纪后半叶,欧洲的理想主义者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复兴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从此现代人有了一个展示自我、沐浴和平的精神家园.然而在其后的发展中,持续的财政危机一度曾把国际奥委会推到破产的边缘.在危难中,萨马兰奇开始对奥运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进市场机制摆脱了经济困境.竞技是人类追求本能体验的努力,她唤起了被文明压抑的人类最原始的情感.每到奥运会期间,人类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抛去一切的世俗功利和尘世遐想,站到力与美构造的原始舞台上尽情狂欢.无论是古代奥运会,还是现代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在和平的道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12.
球迷骚乱"群体行动逻辑"的社会心理机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球迷骚乱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球迷骚乱"群体行动逻辑"的社会心理机制分析,认为在球迷骚乱群体中,球迷个体与球迷骚乱群体的存在目标、存在属性无关的社会属性已经消失,但其个人的"存在"并没有消失,确证个人的"存在"仍然是左右球迷个体行动的驱动力.球迷骚乱群体中仍然存在着心理竞争,这种心理竞争是球迷骚乱群体中愤怒等情绪得以相互传染、情感得以相互强化的根源.在静态的层面上,球迷个体同时受到生存本能和球迷骚乱群体的原有心理联系的影响;而在动态层面,球迷个体同时受到生存本能和球迷骚乱群体中其他成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体育游戏是教师进行数学与训练时,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较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最能满足和表现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成为活动的内在动因。究其心理倾向,微析如下: 1、快乐倾向倾向于通过嬉戏娱乐,尽情玩耍,求得自我的欢乐、轻松、以获得"温饱而思乐"的心理需要。这类学生,易出现乐而忘形造成违纪违章,教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操运动员"Choking"体验及归因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体操运动员比赛过程中"Choking"的体验和归因进行调查,旨在探索体操运动员比赛过程中"Choking"的表现特征和解释机制.研究以"Choking"过程理论模式为设计思路,组成2个相对独立的质性调查.调查1主要探索体操运动员"Choking"过程中的体验,调查2基于调查1的发现进一步探索其体验的归因解释.采用开放式问卷,通过随机抽取的118名现役体操运动员调查信息的编码整理、文献、语言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发现,体操运动员"choking"时,分别在行为、思维和情感3个方面表现出了14种特征,其中,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动作失去流畅的特征;思维方面表现出思维抑制、否认、幻想、接受和合理解释等特征;情感方面的特征则表现在诧异与惊讶、情感宣泄、失助性反应、后悔、自责、负罪感、焦虑和低的自我效能等体验上.进一步对信息数据的百分比统计显示,情感方面的特征最为突出,占总信息量的80.85%.调查2对体操运动员"Choking"体验的归因进行分析.根据Weiner的归因三维度模式对运动员开放性问卷中"Choking"的归因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发现,体操运动员对于"Choking"的归因主要有6方面由部位×稳定性×控制性多维组合的归因,并且主要与内部非稳定的因素有关,特别是与压力状态下过度的努力有关.进一步对问卷中不同运动技术等级运动员的归因方式的频数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技术等级运动员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方值χ-31.329,df=15,P=0.008<0.01).同时,对6个失误归因方式的差异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不同技术等级运动员在内部×不稳定×可控(卡方值χ=8.297,df=3,P=0.04<0.05)和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卡方值χ2=11.809,df=3,P=O.008<0.01)两个归因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效应.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归因高于二级和三级及以下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听课以及阅读一些报刊和教案时常发现有许多的老师用"心理障碍"一词来形容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其表现,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当,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对"心理障碍"概念的不了解。以下就相关问题探讨如下:一、区分几种心理状态1.正常心理与异常(不正常)心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  相似文献   

16.
流畅体验是人沉浸在某种活动中的一种愉悦、欣喜、忘我的心理状态,也被人称为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最佳体验。在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流畅体验因可以为个体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个体对活动的内部动机,提高个体的活动效率,一直被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被众学者所研究。本文以洛阳市206名网球运动参与者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得出,网球运动参与者流畅体验的产生在性别方面存在着差异。与女性相比,男性网球运动参与者流畅体验得分较高;不同锻炼量对流畅体验的产生也有很重要的影响,锻炼量越大越容易获得流畅体验;在主观锻炼感受方面,相比"不费力"、"费力",主观锻炼感受为"轻松"时,流畅体验的水平最高;运动年限的不同也影响着流畅体验的产生,运动年限越长越容易产生流畅体验。  相似文献   

17.
循着"百病由心生、百病由心解"的研究思路,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什么心情能够引起什么病症,怎样调整心理解除疾病,在上述问题上,有了些突破,找到了一些治疗看似心脏病而用药又无效的"假心脏病"的心理调治方法,即找到了一些调治心包疾病的心理病因规律.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山本真美先生的"8秒钟跑"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包括其产生情景,以及发展与完善,揭示了"8秒钟跑"的生命体验蕴含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心理品德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多维健康观"的重要标准之一,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好动的天性使他们在运动中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接受力强,可塑性达到最高值。针对小学生爱"玩","表现欲"强,喜欢"趣味性"活动的身心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体育小俱乐部体验活动",通过组织学生的自主体验,潜移  相似文献   

20.
"饱和”一词系化学术语,将糖加入水中,当它不能再溶解时,叫做"饱和”."心理饱和”则是指出现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