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的诗歌《宣城见杜鹃花》和郑振铎的散文《海燕》,一个是古典诗歌,一个是现代散文。文体不同,写作时代也不同,但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同样写游子思乡.同样采用了反挑笔法,同样运用了联想,方式也颇为相似(都用了相似联想)。两篇不同文体的作品,竞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可它们之间没有丝毫的模拟仿效之嫌,也没有丝毫的雕琢斧痕.行文如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就文学体裁而言,最早起源于甲骨文记载的应用性散文,随后才是诗歌的产生。诗歌的产生和两大文学艺术文化类型密切相关,即与音乐和散文有关。两者之间,应该是先与散文有关,诗的因素是从甲骨文的反复记录和书写中萌生的,以后到周公制礼作乐的时代,音乐的音律节奏引导了这种原本从散文文体中孕育出来的诗歌雏形,从而成为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无论是甲骨文还是礼乐制度,皆为帝王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与所谓下层民众并无关系。因此,无论是最早由甲骨文记载的应用体散文,随后一些的政令性散文、记载历史的散文《尚书》,还是与西周礼乐制度密切相关的《诗经》,都同样是贵族政治制度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自然纯朴中见真诚──谈杨林勃的散文创作李玉莲杨林勃是承德近年越来越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位诗歌、散文作家。《散文百家》、《九州诗文》、《河北文学》、《山西文学》等多种刊物发表了她的散文近200篇,诗歌近300首。尤其是随着诗剿心灵的辐射》,散文集《采花归来...  相似文献   

4.
李一信 《小读者》2012,(5):35-35
春天是花的世界。杨铭同学的《春花》就是想着力描写这一景观的。读他的文章,我们眼前的确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桃花灼灼,玉兰恬恬,蝴蝶翩翩,蜜蜂匆匆……散文在创作中,虽然如行云流水般自由,但决不是不受约束的松散。散文和诗歌一样,同样贵精。好的散文必须讲真话,但只讲真话还称不上好散文,  相似文献   

5.
一、目标设定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分为八个单元,诗歌、散文各四个单元,其中散文部分按表达方式不同,分为叙事、写人、抒情、议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两篇由老师讲读,两篇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6.
一.诗歌导入 父爱如山,山如石,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由此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7.
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诗意美的好文章。散文的诗意美 ,应该是散文中的自然景物理想化的最高境界 ;诗意美的散文 ,应该像许多诗歌那样 ,有着美丽丰富的意象 ,含蓄隽永的思想 ,充沛细致的情感 ,精练流畅的语言等要素。散文同其所具有的诗意美的关系 ,犹如苹果同其汁液、织物同其纬线的关系一样———苹果和织物的品类不同 ,其汁液和纬线的“诗意”也就有异了。因此 ,不同的散文 ,其诗意美也是独特的“这一个”。《紫藤萝瀑布》的“这一个”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好和思想的隽永这两个要素上。《紫藤萝瀑布》的意象 ,新颖独特 ,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8.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著名小说家,也是著名散文家。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20年代中期,他的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就是一部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合集。自《从文自传》后,他的散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下了《湘行散记》、《湘西》两部散文长篇。前者为作者1934年冬重返湘西沿途见闻纪实;后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诗歌导入父爱如山,山如石,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由此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11.
趣说散文     
陆文夫:真情实感是为文对散文也很难下什么定义,有些国家把诗歌和戏剧之外的文体都称之为散文,连小说也包括在内。中国人好像也是把诗歌和戏剧之外的文体归入散文,只是不把小说包括在内,但也认为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故事。我小时候读过《古文观止》,长大后便认定像《滕王阁序》那样的文章是散文。后来读冰心的《寄小读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认定这是白话散文。再后来读鲁迅的《秋夜》、《风筝》、《过客》,又觉得散文与小说,与短剧有些难分。《过客》虽是散文,却用了短剧的形式,那《风筝》可以发展成短篇,《过客》简直可以成…  相似文献   

12.
一、训练目标和倒析文学作品是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剧本等,如1991年高考题所选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茨威格的论间最美的坟墓》,1993年(六省、市)所选的《青菜》都属于散文,1991年(三南)所选的《水乡行》,则是一首诗歌。古人认为读文章,首先必须辨清它的体式,只有这样,才能按体人门。“体不辨,则入于邪陋。”这是很有道理的。小说有小说的特点,散文有散文的特点,二者的读法也应不同。如果不辨体,把小说当成散文读,就会如同拿着戏票走进电影院,根本对不上号。阅设出文,应当抓住散文的“神”和“形”。因为散文的特点就是…  相似文献   

13.
柏铭久,1945年生,辽宁海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万州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万州诗歌创委会主任。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校期间就与同学组织"狂飙诗社"。曾为四川省巴金文学院专业创作员,三峡文学院专业作家。曾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国诗人》、《绿风》、《诗潮》、《诗歌月刊》、《山花》、《中西诗歌》、《上海文学》、《萌芽》、《散文》、《人民日报》、台湾《笠》、美国《明报》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评论、散文等。出版散文诗集、诗集《沉思的风景》、《情感的边缘》、《黛水之光》、《神女峰背后》、《叙述中的抵达》、《时光之轮》、《红透的山谷》等9种。有散文诗、诗歌、散文选入《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  相似文献   

14.
曾卓的《悬崖边的树》是诗歌,尤铭的《峭壁上的树》是散文。一诗一文,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5.
任何民族的文学,当其一开始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时候,都必然是诗歌与散文两大类.但诗歌与散文孰先孰后?自昔以来,极大多数文学史家都认为诗歌先于散文. 首先明确提出这一问题的是沈约.他在《谢灵运传论》中说:“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无或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章学诚①、章太炎②、闻一多③、鲁迅先生④都有诗歌先于散文的明确主张.当代的一些文学史家与文学史著作,如郭绍虞的《试从文体的演变说明中国文学之演变》⑤,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杨公骥的《中国文学》,最新出版的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的《中国文学史纲要》等,也几乎无不是这样看的.但这一为今昔众多权威学者所肯定的学说,是否就是文学发展的历史原貌呢?我们以为还可以做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的小说成就极高,但其散文创作同样不容忽视。他在不同的散文领域均有所涉猎,艺术性散文以《山窗小品》为代表,成就最高。其散文艺术风格最大的特征是冲淡闲适,注重趣味。在现代散文史上,他是不应被遗忘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第五册《〈还乡梦〉自序》一文的注释中把何其芳的作品《画梦录》解释为“诗集”,这是不对的。何其芳以其热情奔放的诗歌享誉诗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同时他还是一位散文大师,《画梦录》就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中国现代散文120家札记》一书对《...  相似文献   

18.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突出地运用“比、兴”的是《诗经》中的作品。《诗经》运用“比、兴”和其后的诗歌颇有不同。本文拟就《诗经》运用“比、兴”的特点和其后的发展情况,初步地探索它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高三《语文读本》(第六册)选用了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这篇赋是司马迁的八篇重要的赋作中唯一存留的一篇。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体,是诗歌和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中学生在学习这类赋体文章时,对它散文化和诗歌化的特点理解起来颇有难度,如果含糊地跳过或者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说辞来敷衍,那总不是好办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尝试用诗歌翻  相似文献   

20.
【散文的分类】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在古代跟韵文、骈文相区别,在现代跟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广义的散文,包括杂文、随笔、小品文、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按照表达方式和表现对象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类。记叙性散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如唐的《琐忆》、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等。抒情性散文以抒情为主,借助对事物的记叙或对景物的描写,抒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