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磊 《世界文化》2001,(4):10-11
如果比较文化差异的话,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两个国家比美国和中国更具可比性了。今天,提到中美文化差异,几乎会让每一个人自然地联想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确,作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中美有着迥异的文化特征,因此在人们有关东西方文化的探讨中,中国和美国自然而然地成为东方和西方的代表。一种文化通过生活在这一文化辐射范围之内的人们的处世原则、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具体行为体现出来,构成了创造和拥有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所以,不同的文化必然产生不同的民族性格,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迥异的…  相似文献   

2.
离婚纵横谈     
自从婚姻作为一种社会风俗存在以来,人类社会就有了“离婚”这一概念。而且,离婚的方式和传统多种多样,既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比如,一名想与妻子离婚的某一类男子只需将两名证人和自己的妻子召集在一起,说一声“我将你休了”便可  相似文献   

3.
中国牌坊:独特的人文景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寻根》1998,(1)
中国牌坊:独特的人文景观迈步中华大地,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不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在许多街衢道路、园林名胜、庙宇寺观、桥梁津渡、陵墓祠堂等地方,人们常常可以看到矗立着一座座形制各异的牌坊。这些牌坊或古朴凝重、庄严肃穆,或金碧辉煌、绚丽华美,构?..  相似文献   

4.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古代诗人中算是一个寿星。“人生七十古来稀”,但他却“自惊七十犹强健”(《野兴》),“老躯健似中年日”(《闲游》)。近八十岁的时候,他写诗说自己“顽健人言见未曾”(《示二子》),“放翁耄齿犹朱颜”(《导仕杂咏》),“堪笑此翁顽似铁,还山又食一番新”(《野饭》),“发犹半黑脸犹红,老健应无似放翁”(《闲中颇自适戏书示客》)。过了八十大寿,还“齿牢尚可嚼干肉,目瞭未防观细书”(《老健》),“疏泉洗石夸身健”(《秋思》)自我感觉“暮年强健胜壮年”(《冬晴行园中》)。82岁那年总结自己身体健康的原因时写道:“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疾所由兹”。从陆游留下的大量诗篇来看。他认为“得宜”的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琴 《世界文化》2007,(4):20-21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描写的是南北战争以前的故事,但成书于1884年,已是内战后。此时美国的黑人依然没有得到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没有获得完全的平等和被社会认可。就像罗德·霍顿在《美国文学思想背景》中描述的那样“尽管最高法院已经对黑人总是做出决定,联邦和各州也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律,但是过去所有根深蒂固的荒诞传说和偏见,仍然继续阻碍人们平等地对待黑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这部小说的出版,揭露了美国当时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且又描写了黑白两族的艰难融合。从而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绍连 《寻根》2004,(1):43-45
中华古代民族的形成,同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形成一样,乃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四个阶段发展而来的。因此,民族不是同人类伴生自古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所以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中国领土广阔,自然地理  相似文献   

7.
汉斯·凯尼原是德国柏林的一位机械师,他和妻子结婚多年了,可是当了解到妻子因为爱上了另一位男子,而准备抛弃他时,他一气之下,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一分为二,并且还用电锯把双人床、地毯、书画等锯成了两半。他非常得意地对妻子说:“这下好了,现在你有应得的一半家产,是去是留,你可以自由地选择了。” 最稀奇的是,在法院所受理的许多离婚案件中,引起家庭纠纷的第三者不是情人,而是家庭中的宠物。  相似文献   

8.
一 杜维明教授在他最近论文化中国的论文中认为所谓“文化中国”(Cultural China)可以看成是三个象徵世界(symbolic universe)在交互作用,这三个象徵世界分别是以华人为居民主体的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四地所构成的“第一实体”;以海外各地侨居的华人为“第二实体”;以及以学者、知识份子、自由作家、记者等观念中所构成的“第三实体”(杜维明,1990,1991)。杜先生所  相似文献   

9.
从民间文化看文化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维明教授在他最近论文化中国的论文中认为所谓“文化中国”(CulturalChina)可以看成是三个象徵世界(symbolicuniverse)在交互作用,这三个象徵世界分别是以华人为居民主体的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四地所构成的“第一实体”;以海外各地侨居的华人为“第二实体”;以及  相似文献   

10.
《寻根》2016,(1)
正民间小戏是非常贴近生活的,生活气息极为浓厚。它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境和思想感情,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趣味。最早唱小戏的并不是专业演员,而是农民在农闲时的自娱自乐。他们自编自唱,现编现唱。那时的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最热闹的就数看戏。但在农村看大戏的机会很少,成本也高,于是各地方的小戏应运而生。唱小戏比较容易,因陋就简,简单地化妆一下,没有舞台打地摊也能唱。唱  相似文献   

11.
梁诗晨 《寻根》2014,(2):14-17
近年来,中国结悄然成为了中国“年俗”新景。在中国内地,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春晚舞台上的中国结布景,习惯了商店里与灯笼并挂的“年年有鱼”结,习惯了在过年时换上一套带“纽扣结”的唐装。小商品市场、商场、购物广场甚至淘宝商铺里,中国结的销售大大促进了假日经济,这些无疑是中国结年俗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2.
对“文化”这一概念予以确切的定义是很困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存在于当今日本社会的所有事物、现象均可称为日本文化。日本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日本自古至今,许多文化都是从国外传入的,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向中国、朝鲜学来的尤为突出和丰富,直至近、现代日本文化仍然不断受外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变化快。昭和初年与现在相比,住房、饮食等生活条件乃至方式都  相似文献   

13.
服饰文化是人类重要的文化内容,服饰从遮羞御寒的实用功能逐渐发展为展现生命个体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服饰文化绚烂多彩。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很好地保留了很多跟服饰文化有关的信息,这是块活化石,通过汉字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能使我们很准确也很方便地把握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乔 《寻根》2007,(1):38-40
庙宇,恐怕是历史变迁中最容易保留下来的建筑物了。因为庙里的人与世无争,庙里的神能“消灾降福”,所以,庙宇一般不会被轻易毁坏,庙宇的寿命便很长久。对于今人,这些久存下来的庙宇,便成了可以提供大量历史信息的源泉。“从庙宇的分布看历史”,是我在看了陈正祥和谭其骧两位历史地理学家关于庙宇的一些记述后,领会到的一种学史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仍然活在人们的心里。刚刚离我们而去的钱钟书就是那种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的人。他用生命为不朽再次作出了发人深省的回答。钱钟书一生不慕名利。国内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国文化名人录》,钱先生...  相似文献   

16.
从金文看《周礼》李学勤《周礼》可说是经历最坎坷的典籍。它虽有幸被列入“十三经”,但从秦以来,备受抨击,累世不绝。唐代贾公彦撰《周礼疏》,特设《序周礼废兴》一篇,叙述此书的遭遇。据所引东汉马融《传》云:“秦自孝公以下,用商君之法,其政酷烈,与《周官》相...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学术界有一个普遍性的共识,认为全球性问题归根究底乃是人类道德的危机。而孝为德之本,乃教之所由生,恰恰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它既能有效解决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也有助于建造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孝是人人应行,人人能行之道。但是具体到每一地域、每一人,由于所处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孝行之表现也不尽相同,也要因时因地而制宜。  相似文献   

18.
从戊戌维新看救亡与启蒙□张晖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成为整个近代中国的首要任务,各阶级、各阶层先进代表的思想、主张与活动,无不打上这一鲜明的时代印记。19世纪70至90年代,中国的内忧外患日趋严重。边疆危急,法日入侵,割地赔款之耻于前...  相似文献   

19.
刘伟 《世界文化》2005,(2):46-47
通信,在人类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书抵万金”,这无疑是对其重要地位的最好的解释。从各国各时期信函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化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从楚器看楚文化的传流刘彬徽考古发现的大量精美而富于地域特色的楚文化器物,随着楚国走向衰亡而失去昔日的光辉或竟至消失。但是否都是如此呢?否。正如已有学者据新出帛书竹简,证明楚文化在学术思想的传流并未中断①。在楚器上的楚文化传流也应同样存在着。然对于楚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