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论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和目标:然后对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对多元智能的特征进行了讨论:最后着重论证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策略和方法。这些讨论和论证将有助于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出信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多元智能理论为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引领出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而现代信息技术也为大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富有实效的活动平台。努力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整合、信息化教育理念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整合,对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对促进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本文讨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而提出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里的广泛运用,为开发、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各种智力吲素得到协调发展,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笔着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世纪的教育 ,是建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教育、个性化的教育。如何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质和潜能 ,实现“适性发展” ;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使学生能充分地培养兴趣及多元化的能力 ,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习得者 ,转变成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 ,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发展和变革。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媒体 ,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要追溯到 1…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一种推动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课堂反馈测评工具,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立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集中注意力。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获取学习资料。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了比较成功的教育实践的多元智能理论,它是关于人类智能的学说。新课程在我国正在进行,要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在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本文试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接触信息生活的关键阶段,创客教育理念的融入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的信息思维,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对创客教育理念的内涵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开展游戏类、生活类、互动类的活动,带领学生主动创新、实践应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方小亮 《考试周刊》2022,(31):127-13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教育主体都已经认识到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信息技术已经嵌入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可塑造性。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无法满足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要求。而多元智能教学理念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强调从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文章阐述了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的概念,以及采取多元智能教学策略的意义,并且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学科。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对信息社会的了解,拓宽认知领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因此,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温薇燕 《考试周刊》2012,(27):123-124
开展信息教育、培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我们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这个新的形势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如何开展?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转变?下面根据学校的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做一些探讨。一、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放在信息技术的首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  相似文献   

14.
一、小学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5.
以网络和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里的广泛运用,为开发、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各种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笔着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有利于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情景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教育理论不断出现的过程中,多元智能理论随之产生。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挖掘资优生,帮助问题学生。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对多元智能理论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多元智能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树立新的思路.要改变传统的智能观,要将目标定位在学生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上,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为根本目的,以此来推动我国大学外语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质分析入手,从发展的视角论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旨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教育形势下,加强学生创新创造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创客教育为指导思想,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发展性、创新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创客教育概念特征及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融合的价值进行阐述,运用案例分析法探索两者深度融合的策略,希望能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其创新思维,培养其信息素养,继而达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师范生们面临教育信息化的严峻挑战。为迎接挑战,师范院校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教育信息是一种信息系统,教育过程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师范生应具有对教育系统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决定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的能力。讨论了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具体内容,师范院校应该通过哪些具体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和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湖北师范学院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工作,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个性,发掘潜能。多元智能理论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支撑。讨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网络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几个问题: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多元智能理论在网络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原则;多元智能理论在网络教学中应用的过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