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巧平 《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2,(10)
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赫钦斯以他的哲学认识为基础,提出通识教育思想.基于赫钦斯的通识教育观,着眼于发展人性,发展学生的素质和学生的精神;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理智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注重于基础教育,正确处理通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等方面来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行动。在世纪之交掀起的通识教育热潮渐渐趋于平静,这为我们冷静地进行思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从永恒主义教育思想与通识教育的比较入手,认为应确立以理智培养为持久的教育目标,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实施不同水平的通识教育;正确处理好围绕学生获得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构建师生相互适应的课程体系,灵活加以实施;着眼于学生、社会、国家、世界未来的发展进行评价,以持久地推动我国的通识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3.
赫钦斯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他都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小析他的高等教育思想,而得到一些对我国当今高等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实施,高职院校需要研究和实践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识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提升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敏锐把握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以更积极的眼光看待个人发展,从而成长为德、技并修的高技术人才。王阳明务实求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对高职通识教育的目标树立、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梅贻琦的通识教育观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梅贻琦的通识教育现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如他关于通识教育对人生的作用及在大学中的地位的论述;他指出的近代中国大学教育的一大通病——通识教育不足;他提出的实施通识教育的途径等。并从中得出几点启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目的、地位的认识,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现状的了解,开辟多种通识教育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6.
7.
刘香敏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14(4):84-85
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属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要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在职业教育中体现通识教育的要求,使高职教育的两种属性在教育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同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王志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6):162-164
该文以经济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内在机制为触发点,论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教学与研究的时代意义。简介了通识教育兴盛的底蕴与历程,重点剖析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现实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应体现高职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标识性部分,从过去到今天,对通识教育思想的追求一直是大学教育理念的精华.然而现在的通识教育却步入了尴尬的境地,特别是在人文氛围相对薄弱的高职院校如何开展通识教育争议不断.高职院校有不同于普通大学的许多特点,在某些情况下也正是其弱势所在,这决定了高职院校应建设一条有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刘金玉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80-83,90
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在赋予学生综合而具有统领性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注重育人格之善与美,教人追求“做人”的境界、品位、善美和丰富多彩,而使人的灵魂向上行,因而可以给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意义、价值和目标而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从而抑制职业技能培训功利性和工具性的过分膨胀;通识教育所给学生的知识、能力、德性,也是有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了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功能,提出了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文指出改革创新高职通识教育课程是响应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号召、继承伟大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传统、吸收西方职教的优秀经验和合理成果为我所用。从分析西方职教发达典型代表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大陆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改革和探索的实践经验中,提出改革创新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的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必选修课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的创新;并在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给出具体课程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教育中植入通识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高职教中通识课程的设置,应从遵循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后续教育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在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形式中体现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建立高效、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英、德、日三国高职通识教育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从欧洲走向美洲,再由美洲走向全世界的过程,其实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传播、流变的过程,也是一种异质文化相互传播与影响的过程.通过对英、德、日三国高职通识教育的介绍、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的国家在实施高职通识教育时,对同一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8.
康宏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14(2):102-104
存在主义教育观高度强调个人,注重个体的独特性,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和非理性主义倾向;其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一系列教育主张,对我国当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轩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1)
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应当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将通识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积极推进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