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与区域社会生态的伴生关系,决定了高职院校文化形成之初就具有了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的特性.本文从我国高职教育转型期的特征出发,分析了高职院校文化体系的组成结构、构建基础和构建途径,为正处于由“教学生产型”向“教学生产研发型”转变的高职院校文化体系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
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评价体系,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高职院校评价还存在院校自主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信息化评价手段缺乏和评价结果运用不足等问题。“一中心三维度多模块”的高职院校评价体系从“多模块”的评价指标体系、围绕“一中心”的信息化评价技术、面向“三维度”的评价结果可视化运用等方面,尝试构建高职院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现状,阐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围绕灵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提出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路径,旨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新方案的全面落实,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既是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也是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育人机理的契合性、价值内涵的相合性以及理论内容的继承性,文章提出构建“三实一体、三堂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顾客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指出高职院校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以顾客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为检验标准.阐述了构建顾客导向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必要性,提出高职院校应通过转变观念,推进教育服务文化建设;提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着力于增强“两个适应性”;多方联动,协力推进等途径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张庆林  黄志国 《文教资料》2014,(34):142-144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困境,着重提出从优化结构、塑造文化、构建特色、完善制度等方面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论述了多维度构建的“3333”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课程、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院校中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必要性,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并且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和进步。在“双创”教育生态系统中,采取生态学的教学原理并且注重教育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和外部发展的生态平衡,但是在构建的过程中需要讲究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构建的效果。从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体制、组建“双创”教学团队、重构课程体系、整合平台资源、优化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阐述高职院校构建“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策略,对于提高“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水平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构建及其“合作”品质的提升是高职院校质量建设至关重要的方面。高职院校质量文化构建要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社会变革的宏观背景分析,与此同时,也要对高职院校本身的综合特性进行研究,而质量文化中“合作”品质的提升则应贯穿在质量目标的制订、教育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并加以强化。  相似文献   

10.
高职重点专业群的耦合式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是重点专业群和优势产业集群在知识、技能、资源等各方面全面融合的复杂过程。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产学研各方形成合力,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和发展壮大的契机,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突破口。针对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可以整合“旅游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打造“旅游管理及在线运营服务”重点专业群,围绕与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知识、技能、资源等三方面“耦合”,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关键在于打造“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企业实践课”“三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主体,整合共建思政教学体系,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文章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改变,发展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弘扬工匠精神,塑造工匠文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甚至大国工匠,已然成为新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和使命任务。基于专业教师工匠精神培育,阐明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体系的历史、理论、现实三维生成逻辑,剖析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体系的三层结构维度:“一核多元”核心价值脉络、“三链三级”内涵要素组成、“七位一体”外延浸润方式,探索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体系的三元培育路径,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文化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群内涵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本着立德树人、德技兼修、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亟需重构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遵循,弥补专业群内涵建设的不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存在教学目标缺乏系统设计、教学内容不契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不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教学评价缺少指标体系及脱离人才培养效果等现实困境,从二级学院中观层面提出设计专业群“系统分层”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构建专业群“师史事势”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专业群“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实施专业群“增值赋能”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构建进路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顶岗实习是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构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从“三大环节、五大体系”等方面来探讨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当前面临着学生计算机知识基础差异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水平递进的实验项目体系、取消纯理论课、创新考核方法、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编写相应的实验教材、引入虚拟现实实验技术的改革方案。经过教学实践验证,此改革方案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当前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化资源对高职院校自身的定位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比专业技能的影响更为深远,是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虽然高职院校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在资源开发、特色育人、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与人才培养融合程度不深、与教育实践融合渠道不畅、与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中的非遗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审美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凝练校园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将专业群建设无缝对接区域产业群,企业文化有效融入教学实践,对学生实行“准职业人”的培养模式,将创业文化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深度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中的产业文化,凝练办学特色,构建区域文化资源“1+1协同融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出发,创建了健康服务类高职院校学生与专业高度融合的课程、讲堂、训练、竞赛和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双创教育教学体系;搭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的双创支撑平台;构建了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三个协同”双创育人机制。把高职院校“五四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范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双创”大赛育人成绩在省内高职院校有效示范与引领的佳绩进行实证研究,以期给同类学校做实践参考与模式复制。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的保障和主要的实现途径。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分析总结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存在主要问题,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点,以更新观念为先导,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归宿,构建高职体育教学目标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高职数学教学中课程体系及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以“任务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模块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及“基础理论、数学建模、数学软件”相互渗透的教学措施与手段,构建了一个科学、完整的高职数学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该研究成果在工程类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