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语感     
谈写作文不能不谈语感,因为它跟写好作文的关系实在太大了。什么是语感呢?简单地说,就是对语言的感觉。对语言的什么感觉?比如,对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你觉得是好还是不好?是对还是不对?是美还是不美?觉得语言怎么样,就是对语言的感觉,就是语感。  相似文献   

2.
<正>读者来信她是班主任的女儿。这意味着跟她打交道要留心一点。有时候,我发现只要她学习、生活不顺心或者不开心,那么班主任也会因为小事发脾气。这种感觉有点糟糕。不对,是挺不好的。怎么运气这么不好,和她一个班?张德芬说“我最近发现的一个诀窍:不要问‘为什么’。所以,当你在质问‘为什么’的时候,就要意识到自己又在跟现实、老天或是对方较劲了,接纳是不需要问‘为什么’的。……事实既然发生了,我们就要尊重它,不去抗拒,或是心生嗔厌。”  相似文献   

3.
我爱薇薇安     
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我应聘到了嘉年华公司。这是我毕业后“高就”的第七家公司。用不了多久,我一定会去第八家、第九家,这事儿我心里比谁都清楚。不怪我,至少不完全怪我,我的确曾经主动辞职数次,但也有几家公司是突然炒了我的。炒我鱿鱼的原因五花八门,或者是因为公司业绩不好要裁员,或者是老板突然失踪了公司要关门,又或者干脆就是嫌我的感觉不对,与公司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认为数学难学,课上能够听懂,但完成作业的质量就是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听得懂,做不对"的现象呢?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内容少、难度小,老师可以反复讲、学生反复练.而高中每堂课的内容都较多、难度也较大,教师的讲解不可能面面去到,只能做到讲解重点、难点,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完成,并逐步学会"举一反三".所以,笔者认为要想克服"听得懂,做不对"这一现象,练与  相似文献   

5.
不知道为什么,一向只知道读书的我,竟对班上的一位美丽女生,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她十分漂亮,只想看见她。我慌了,难道这就是"爱上"的感觉吗?我觉得新奇,真想体验一下那种经历,但是心里又觉得很不安。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策略     
读书,读什么书?读经典还是读时尚,读硬的还是读软的,读雅的还是读俗的,专家各有说法。除此之外,还牵涉到不同的学科。我的建议是,读文学书。为什么,因为没用。没听说谁靠读诗发了大财,或者因为读小说当了大官。今人读书过于势利,亭事讲求实用,这不好。经济,法律等专业书籍很重要,这不用说,世人都晓得。我想说的是,审美趣味的培养以及精神探索的意义,同样不能忽略。当然,对于志向远大者来说,文学太软弱了,无法拯世济民;可那也不对,你想想鲁迅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为什么,一向只知道读书的我,竟对班上的一位美丽女生.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她十分漂亮,只想看见她。我慌了.难道这就是“爱上”的感觉吗?我觉得新奇,真想体验一下那种经历.但是心里又觉得很不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  相似文献   

9.
为文之境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这篇题为《妈妈回来了》的作文,仅107个字。在你看来,这篇小文章写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0.
我爱读书     
如果,你平时问我最爱干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我爱读书!”不管是去上课,还是跟爸爸妈妈一道去串门,或者外出旅游,我都会捎上一本书,甚至连上医院也不例外。在外面,只要有一丁点时间,我都会见缝插针,读上几页。在家里,我读书的劲头更是拦也拦不住。一有空,我就往书房里钻,而且一进去就是几个钟头,真是一发不可收拾。读六年级之后,学习压力重了些,我读书的时间也不如以前多了。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带着书上厕所,可惜未经试用,就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放假后,我快活得像只小鸟。为什么?我有更多的时间看书了!不过这一次,我可不是在家里看书,而是去图书馆看书!家里虽然有书,但  相似文献   

11.
会读书的人才会教书,这是常理,无论是教文科、理科,或者工科、农科、医科,似平均无例外。我十七岁开始教学的时候,还没有学会读书,所以书总是教不好。直到后来自己又去读书,有了一点读书的本领,教学才算找到了一点门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有三个源泉,一个是科学,一个是技巧,再一个是艺术。从我几十年教书的实践上说,要想当个好老师,这三个方面的确是缺一不可的。科学,从书中得来,从干中得未。它是教书的根柢,是源头,平常所说的本固枝荣、源远流长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感觉这还不够…  相似文献   

12.
旧尘埃     
昨天读书的时候,有看到这样的描写,大意是故事的展开,就像风中四散的烟尘。真是好。我反复地读着,有点舍不得翻过页去。其实回忆往事,也有类似的感觉。拢不起,收不回,一旦开始想,就无边无际地扩展开来,怎么也停不住脚。  相似文献   

13.
姜彦 《中学科技》2014,(8):42-43
咔嚓!不对? 夏日的植物园里,绿树葱茏,花朵芬芳,小明想把这色彩艳丽的美景拍下来,但是看着取景器中回放的照片,总感觉与眼前的花草相比,色彩没有那么明艳,反而灰蒙蒙的,颜色泛蓝。为什么照片和肉眼所看到的号象有那么大的差距呢?  相似文献   

14.
读书真好     
读了冰心奶奶的《忆读书》,我有种志同道合的感觉,因为我也是爱书之人。当然我所读的书只是茫茫的冰山一角,更不能与冰心奶奶的博览群书相提并论,但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读书真好!我想这就是书籍的魅力所在吧。21世纪的阳光洒满我们读书的路,飘一路欢歌,留一串笑语,携一路温馨———只因为读书的惬意。我们读书不再是因“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也不再是为了“光耀门楣”;更不是为了“敲开官府的大门”,只是为了再度震响那一声“为中华之崛起”而去读书。“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不错,读一本好书胜交十个好朋友。烦闷时,捧一本…  相似文献   

15.
人们读书通常是为了求知、生存以及感情上的满足。许多议论读书的文章,作者们总教导我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好书读多了,熟能生巧,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思路开阔,文笔流畅”,而本文主张“不为什么而读”,似乎有些不近于情理,但却也不无道理……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为什么而看”苹果落地,沸水翻滚,但往往收到了比有心去看什么更大的效果。这和“不为什么而读”却又能得到意外收获的机制相通。再说一则“不为什么而读”但确从书中得到了益处的轶事。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拍摄过一部著名的影片《大独裁者》,是讽刺希特勒的。其中把希特勒变形…  相似文献   

16.
每次看着那些萌萌的汪喵星人,内心总会变得一片柔软,不禁产生"我也好想抱养一只"的想法,但我也知道养这些萌宠就好比养孩子,责任重大,所以到最后也是想想而已,不过这也不妨碍我对这些萌系星人的喜爱。每次在街上或者在亲戚朋友家看到它们,总忍不住盯着它们看好久,有时它们也会回看我,那时我就会想,它们会不会在心里暗暗嘀咕"为什么这个怪阿姨一直盯着我,还在对我笑?"这样一脑补,感觉不能更萌啦!但同时,这也让我产生好奇:在这些可爱的猫猫狗狗眼里,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我们这些人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男教师,教的是一个农村混合班。班里四十多位小朋友,每天都有哭闹现象发生。起初,我真没有办法,一遇到孩子哭我就赶紧去哄,或者去批评,谁知越哄越哭,连不哭的也跟着哭了起来。为此我苦恼了好一阵子,心想自己要是个女教师就好了。后悔自己当初不应该选择这个职业。可是我转念一想,难道自己真的不行吗?为什么非得女同志才能干这一行呢? 为了想出个好办法,我看了不少的资料,这时我才明白,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对。我从有关文章中看到,对待孩子哭的经验是:当孩子哭闹时,你不必理会,最好让他一个人呆着,直到他(她)不再哭为止。可是,我很爱孩子,总觉得这样做于心不  相似文献   

18.
檀香之死     
很长很长时间过去了,我才提起笔来,虽然好久没写字了,但这不能证明我好久没有思考。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檀香到底会不会死。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这个。其实他死或者不死都与我没有直接的干系,也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化学、物理反应什么的。因为白蜡死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冷淡地度过了一天。这就相当于我的家里有一条或者两条鱼都是无所谓的。我还是在不停地想这个问题:檀香到底何时会离我而去呢?  相似文献   

19.
<正>读书是一种修养,读书能明理,读书能修身,读书能养德。为此,教师要读书,教师必须读书。教师只有把读书视为一种习惯时,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也",才能用现在的知识,培养好未来的人。优秀的教师就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一、读书是教学的需要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扪心自问:教书,没有"书"教什么?不读书怎么教?多少教师任教很多年,有的到退休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为什么?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因他们不读书或者读书少,因而,他们只能机械地重复工  相似文献   

20.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 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工厂规模很大,有许多工种,但他只让我干最简单的活,就是将一个螺丝拧到一个孔里去。从早到晚拧螺丝,一个,一个,一个又一个,无限重复。我从来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