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因损书、丢失图书而赔偿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些书一般是读者比较喜欢、借阅率较高的图书。赔偿后的图书的补做工作按常规是由采编部处理后才能上架。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赔偿的书不能及时上架流通,影响了读者的借阅及资源的共享。为了提高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减轻采编部的工作负担,本人认为以下方法能较快捷的将赔偿的图书补做后再与读者见面。1 读者赔偿的书一般由于损毁和丢失不能再流通的,并且按要求所赔的书的内容、作者、出版社要一样,价格不低于原书价。所以补做时只要用上原书的财产号、条形码和索书号可…  相似文献   

2.
开架借书中的“巡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从强调对物的管理到注重对人的管理的历史。图书馆开架借书不是放任自流地让读者自己找书,不管不问,仍有一个管理的问题。巡库,就是对开架借书的管理。1做“四勤”服务员 开架环境下,流通部的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前台借还图书,另一部分在书库巡库,定期轮换。巡库员要做到“腿勤”、“手勤”,巡回整架,使错架书及时归位,还书及时上架。现在各图书馆的书复本有限,一种书往往有许多读者等着借,只有书在架上,读者才能挑选。对种数少.借阅少的书合成一架;种数较多;读者翻捡也较多的书排成两架、…  相似文献   

3.
流通与指导     
重视图书流通中的指导,就是要在图书流通过程中,对读书倾向及时作调查,做好阅读指导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一、设立荐书、评书园地:一学期来,我们分别以“爱书吧!”、“英雄的奉献”、“美的聚会”、“科苑”、“书刊评介”、“竞赛之窗”、“书友、笔花”、“影视、书评”、“我荐读者一本书”等为题出了专栏,荐  相似文献   

4.
本人在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中兼管读者遗失图书的赔书工作,经常发现有些读者不是来赔书,而实际上是在“买书”。因为这些读者所借的图书并没有丢失,而是读者自己想占为己有,不愿归还了,于是向我们管理人员声称:书已遗失,愿来赔偿。  相似文献   

5.
图书美誉度是通过读者对图书的综合评价来赋予图书不同的美誉程度。作为新的馆藏宣传渠道,图书美誉度能揭示藏书使用率、挖掘潜在价值;对流通、采访、优化馆藏等工作起到直接推动作用;在发挥高校教辅职能、塑造良好服务形象方面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书条”黄侃凡在日本买书的人一定会发现,每本书中都夹着一张两联的书条。书店每卖一本图书时,店员便撕下两联的书条,一联留作书店盘点库存、补书之用;另一联则盖上店章,寄给出版社兑换一元的奖金。这是日本的出版社为了精确控制自己出版的图书数量和便利书店...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流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通过阅读这种形式接收书中的知识,以达到他们储备知识,开拓新的知识领域,用于社会实践或满足精神享受等各种需求。但在图书流通中,经常发现:a、有的读者借到书后随手翻翻就要求退还。b、借后虽保存了一段时间,但退还时却没有阅读。C、所借图书没看完就要求退还。这些都可统称为“拒阅现象”。它的出现,使图书流通失去了意义,既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又增加了流通工作中不必要的工作量。为了提高流通工作的质量,更好地开展读者工作,有必要对产生拒阅现象的原因作以全面的分析,以便找出相应的措施,减少或消灭它。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的调查结论中,关于图书阅读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消费者认为如今的不少图书“水”了.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文化含量(包括科技含量。科技含量也是一种文化含量),是一本又一本注水书、空壳书、炒作书,害得读者“一朝遭蛇咬,三年怕草绳”,不敢轻易地买书、读书了;那些非正常性的图书库存.在更大程度上也是虔诚的读者,在上冤枉当后不再慷慨解囊的产物。总之,文化载体没有文化,内容产业内容匮乏的现象仍在蔓延、扩散,这使得我们神圣的产业蒙受羞辱,高雅的出版物处于尴尬之中。在笔者看来.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编辑普遍缺少文化含量是一个躲不过去的“病灶”,于是乎,增加编辑的文化含量就成为本文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获奖图书评点评选工作已经结束,共有49种图书获此殊荣.大张旗鼓宣传好书是本刊宗旨之一.为此,本刊辟出版面约请部分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对获奖书进行评点,以使读者了解这些书为什么能获奖.新意与创见──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相似文献   

10.
读者调查显示,新馆建设及“大流通”管理模式给读者带来极大的便利,良好的环境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读者满意度不断提高。但“大流通”的管理模式在书库维护、图书撕割涂划、占位问题、图书充消磁等问题上还存在管理瓶颈,图书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及读者素质的不断提高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1.
热门书在图书馆流通部门常常令人伤脑筋,其原因在于:①提出阅读需求的读者多;②图书使用的时间高度集中;③图书在读者个人手中滞留时间过长;④及时补充藏书有时较为困难,有时似乎也并无必要;⑤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与读者的需求量同时上升,截留环节大大增加;⑥来自兄弟部门或友邻单位的求援也较多而且集中。每当这种时候,最落埋怨的常常是采购部门。嫌书买得少,嫌书补充不够及时等等议论顺风而起;待到图书剔除时,又会从另一方面埋怨复本率过高。我们不难看出:首先,“热门书”常常  相似文献   

12.
“大流通”的概念是针对传统图书馆的“流通”米讲的。在传统图书馆中。“流通”部门是为读者进行图书借阅服务的部门。相对于这个传统的概念,新的“大流通”是指图书馆把原来意义上的图书外借、阅览等部门及其服务内容整合在一起。有的称作流通期刊阅览部,或流通阅览部,也有的直接称作流通部。  相似文献   

13.
谭际源 《图书馆》1992,(6):66-66
笔者在图书馆工作近十年,感到公共图书馆有一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即部分持有惜书证的读者不按期还书或借书不还,在文学和综合外借处尤为显著,致使图书馆文献资料不能顺利在读者中流通:这些读者中有的因客观上的原因无法归还,有的则是原工作调动、参军,出国或离退职而将书带走。还有的读者借了工具书长期占用不还,最后干脆来个“舍”证“保”书。  相似文献   

14.
一本畅销书面世,多本封面相似的“克隆”图书就会紧跟步伐出版上市,对于读者来说稍不注意就会买错书,抄袭的书不仅封面相似,而且内容粗糙,给读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在业内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新民网对此报道:有业内人士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一本畅销书面世,多本封面相似的“克隆”图书就会紧跟步伐出版上市,对于读者来说稍不注意就会买错书,抄袭的书不仅封面相似,而且内容粗糙,给读者带来了不少困惑,在业内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新民网对此报道:有业内人士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超期罚款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通工作实践表明,图书超期现象经常发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何不严格执行图书流通制度,必然阻碍图书正常流通;反之,如果罚款过度,也会在读者群体中产生不良影响。如何更好地把握“制度”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分寸,是图书流通工作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的图书,由于经常处于流通状态,因此长期以来,借书处有一个亟待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就是没有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将图书流通情况告知读者。由于读者和图书管理员都不知道某种图书是否借完,往往影响借书速度,浪费读者宝贵的时间,也增加了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用一种什么样的简便方法将图书流通情况告知读者呢?我们想到建立一个“图书流通情况指示窗”。但就一个县馆而言,也有成千上万种图书,一块“指示窗”是反映不了馆藏全部图书流通情况的,就是有那么大一块“指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图书馆的基层工作中兼管读者遗失图书我赔书工作、发现有些读者的赔书,实际上是在“买书”。因为图书并没有遗失,而是读者想占为己有,不原归还了,于是向我们声称:书已遗失,原来赔偿。为什么会出现读者“买书”现象呢?据分析,不外乎有这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19.
前时报载,近年动物行为类图书热畅,心中窃喜。因性一颇喜虫。也写过几本有关昆虫的困书。_所以对报道中特地提到的两本昆虫题材的书,也格外注意。一本是花城出版社的《昆虫的故事》。一本是作家出版社的《昆虫记》;其实只能算是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因为都是据法布尔的《昆虫记》节译的。报上说这两本书都卖得很好,花城版当年就印了第二次。至今已卖出三万册。在一当前图书滞销的情况下,这种成绩确实不错。我去年也买了一本花城版的《昆虫一的故事》,翻看之下,觉得文内有插图,与文字的娓娓叙述相得益彰,这可能也是读者(尤其是小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出版的不少图书,封面多有前后勒口,使读者拿到一本新书在翻阅时,首先会产生一种庄重厚实的感觉。这种设计方法所费材料有限,而好处不少。一般是利用前后勒口提供该书的简要内容介绍文字,或是同类书的书目(包括同一丛书中的其他书目)等,也有提供该书著译者的介绍文字。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读者从中得到信息和知识,目的是有利于对图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