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伦理在日用人伦之外间接而生,它不仅仅隶属于道德情操的范畴,还是行为的规范性法则.对公民伦理核心概念的论述,需要从“个人的善“与“社会的善“谈起.现代社会公民伦理作为一种道德概念与行动哲学,体现出六种基本特质.在这个民主参与的现代社会中,公民伦理承担的是整合理性的人与理性的规范的道德使命.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是西方经验反复印证了的规避“国家主义”风险的有效公共领域,其卓越的实践功能自然地吸引了以探寻社会良性运行为旨趣的大批中国学者的关注。在认定公民社会是个“好东西”的价值预设与“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理论预设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了对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的诸多研究。但由于在概念理解中隐没了“公民”的存在,在对“中国公民社会何以必需”的问题上遗忘了其对中国公民主体性觉醒的意义所在,致使在解答“中国公民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时,只能单纯围绕“自上而下的建构”还是“自下而上的演进”进行学理性的剖析,却无法在具体实践中给以足够有力的指导。究其原因在于研究过程中“行动者”的缺席,即缺乏对“行动者”及其“行动逻辑”的凝视与关切。引入“公民行动者”的分析范畴,就是以对公民社会构成主体“行动”的关切冲破“国家——社会”固化分析框架的藩篱,并以行动后果可能存在的意外性和偶然性修正有关公民社会的乌托邦预设,同时通过对中国人和西方人行动逻辑的比较检视公民社会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对中国社会的意义,从而对中国公民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做出更具说服力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当代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当代公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关系 ,西方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甚至有学者断言公民社会就是民主化的充分条件。但人们忽略了公民社会概念的差异、公民社会对国家及民主的依赖、虚假的政治变量的存在以及“公民社会决定论”的误导等诸多重要因素。笔者主张反思这种乐观的理论态势 ,重新审视当代的公民社会与民主化 ,全面而谨慎地解读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公民社会,本研究运用实证方法收集了电视和印刷媒体有关中国公民社会的报导,逐一录入并建立CICUS数据库,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各大媒体对中国公民社会予以广泛关注,其报道总体上持中立态度.在媒体视野中,中国公民社会的结构维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影响维度次之,环境维度不够理想,而价值维度明显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5.
一、公民社会的特点 1、公民社会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的社会 公民社会就必定尊重公民个人的尊严。并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某个政治目标为本,所有的政治目标都应当是从人的幸福生活、全面发展出发、服务于人的。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6,(3):44-48
近来年,国外学术界对公民社会组织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分别从经济学、公民社会理论、治理理论、社会资本和法团主义等视角进行系统研究;国内学界对其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重要功能、发展困境和现实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然而,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研究尚未形成一种系统性、成熟性和学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Civil society是一个来自于西方的概念,自生成起就伴随着众多学者的思想碰撞,成长为体系开放、几经衍变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也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热点。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不仅是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的重大课题。借鉴西方丰富的公民社会理论来研究和指导我国的公民社会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西方公民社会的历史嬗变梳理并评述,希望能对我们准确全面把握西方公民社会理论有一定的帮助,并能对我国培育公民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是现代公民的成长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公民是现代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和承担平等义务的社会成员。相对独立于国家的公民社会的形成是现代公民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公民社团是育成现代公民的重要场域。  相似文献   

9.
为公民社会培养人--公民社会与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产生及发展有其历史延续性。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更应关照其现代性及本土性特征。尤其在中国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应对其作出合理回应,从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方面作出恰当选择,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0.
《学习之友》2008,(7):44-45
自四川汶川大地震消息通过媒体传向各地,与中央政府做出快速反应的同时,中国民间社会也完成了一次自发的全民总动员。  相似文献   

11.
社会问题与社会问题报道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概念,以及构成社会问题的基本要素。加强对社会问题的界定、阐释和干预,不仅是社会学家的基本任务,也是新闻传播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重要实践活动。主流媒体应加强和改进对社会问题的报道,这是拓展群众性利益表达渠道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决策民主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公民社会的内涵、特征、存在的必要性等方面阐述了公民意识教育的概念、公民意识教育能为公民社会的构建提供意识层的基础和能力层的保障、公民意识教育理应成为公民社会的奠基性教育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公正是一种普适性价值,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对社会公正具有双重性影响。积极影响是为促进社会公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逐步消除了封建特权思想的残余影响,社会各阶层间流动逐渐转向畅通;消极影响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公,造成贫富差距扩大。要辩证地认识这种双重性影响,以促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时代产生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需要全球公民。全球公民不仅生活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具有全球意识和人类关怀,并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发展、全球的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是全球化时代赋予公民教育的新使命。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并愿意为全球和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行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包括人权和人道主义教育、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公民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公民社会正处于发展之中,还不太成熟,当前中国公民社会还存在很多问题,要使21世纪的中国社会稳定,现代化顺利实现,必须高度重视对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公民性与公民文化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民文化建设是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公民社会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 原则。公民社会不仅会赋予公民以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同时也要求公民作为社会的能 动主体形成和具有相应的行为模式和文化观念。公民文化建设是文化形态的变革,也应该是公 民个体的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义感是基本人性的体现,是公民德性的首要的基本的素养之一.正义感的缺乏会带来整个社会合作体系的崩溃.现代公民的正义感,诚如罗尔斯所言,是对人类生活需要合作,合作需要规则,规则必须是平等互惠的一种坚定信仰.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它是复合性的,它至少包含了感激、愤恨、负罪感与义愤.正义感来自于社会合作体系中产生的互惠、同情及实践公民权利时产生的责任感.正义感的培育有赖于公民社会的发育,通过教育公正、教师公正及尊重他人权利的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正义感.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社会建设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参与;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活动也促进了公民社会的成长。在公民社会理念的推动下进行社会建设,必须培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信任增量重建,促进社会建设中社会资本的积聚;重视公民参与,增强公众对社会建设的认同度;加强公民责任,注重法治与规则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进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现代民间公益性组织开始出现,存在一些带有公民自治色彩的机构。这表明一个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新的生活领域的萌芽正在产生。这种结构正在变化的社会可以称之为公民社会。当然,中国公民社会仅处于萌芽阶段,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同时需要社会文化的支撑和构建基本的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是当今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核心。在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公民社会理论与服务型政府理论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和发达的社会组织需求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理论契合点,即培养公民意识、构建社会本位价值理念和培养发达的社会组织。因此,社会组织、公民参与意识、契约精神是公民社会理论视域下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