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良的单纯     
这是一篇含意深长的短文,故事里面套故事:自以为聪明的哥哥在嘲笑弟弟是“呆鸟”的同时,却不知道自己也“单纯”得可以;而带着嘲讽的口气讲述这则故事的祖父,自己更是“不但单纯得善良,也单纯得勇敢”——作者通过这几则故事,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时隔五十余年重读这篇文章,又有哪些新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几乎人人皆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和由故事提炼的成语“南橘北枳”。事实上“南橘北枳”是古人认识上的错误,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南橘北枳”在生物学教材中作为事例来说明问题是欠妥的。1枳和橘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1枳和橘在生物学上同科不同属九年制  相似文献   

3.
一过去和现在,在《西游记》研究中始终有“两个故事”和“两个主题”的说法。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保护唐僧取经,是两个不同的故事。在这两个故事的矛盾发展过程中,孙悟空所处的矛盾的地位和矛盾的对象是不相同的,前者是叛逆英雄反抗天廷统治者,后者则“转化”为同各种阻挠取经事业的妖魔之间的斗争。前者的主题是:“通过神话式的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民的反抗”;后者的主题则转化为:“我们要完成一种事业,一定会遭到许多困难,而  相似文献   

4.
“乌江自刎”故事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传说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各种有关“乌江自刎”的俗文学作品的考察,可以清楚地了解“乌江自刎”故事发展的脉络。而对“乌江自刎”这一环节的了解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项羽的故事传说。  相似文献   

5.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拉美现代文学的奇观,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它将魔幻性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特别是它为我们讲叙了一个真正的“魔幻故事”。本文试图把这部长篇小说解读成一个浓缩的有始有终、单纯的“故事”。此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本文把这故事的开始拟定为“魔幻大比拼”,而后发展成“孤独四重奏”,在“预言三则”里达到高潮.而预言则指向了“轮回的原点”,此时故事宣告结束,完成圆满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史记·孔子世家》里讲叙了一则“孔子学弹琴”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孔子在学习弹琴过程中,能够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精益求精”、“融会贯通”。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孔子曾向鲁国的音乐家师襄子学习弹琴。一首乐曲,孔子练了十天,还不打算学新的。师襄子说:“你可以再学一首乐曲了”。孔子说:“我学会了曲谱,还没有掌握技巧。”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技巧,可以再学一首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你  相似文献   

7.
“穿越”是当代儿童幻想小说中的一大主题,不同类型的儿童幻想小说中都含有穿越空间或时间的故事。这些“穿越”故事往往包含“门”、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这三个要素,它们在故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与作用。而想象力与游戏精神则是“穿越”故事蕴含的两大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人为地限制了小学阶段的作文范畴,一味强调“写好记叙文”,导致一些孩子由于材料枯竭而视作文为洪水猛兽,谈“文”色变;另一些孩子则练成“闭门造车”的“本事”,一个学期下来,发生了许许多多“有意义、令人感动、值得回忆”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总是“换汤不换药”。  相似文献   

9.
“博士买驴”和“三纸无驴”两则成语故事出自同一个古代故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满族和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金马驹故事有着深刻的联系,它们体现了相互继承和借鉴的关系。在蒙古族民间流传的“金马驹故事”是故事的原型,在满族民间流传的这类故事则是“金马驹故事”在不同民族和地区流传中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刘向《列女传》所载故事,有些是在先秦时期君主、将相、谋士等男性人物故事的基础上模拟套作而形成的。“齐桓卫姬”故事吸收、借鉴了“桓公与管仲密谋伐莒”故事中的“人君有三色”之说,“齐孤逐女”故事套用了杨因故事中的“居乡三逐,事君五去”情节,“楚处庄侄”故事则吸收了咎犯谏晋平公故事中“国之五患”的说法。这三个故事模拟、套用历史风云中的男性人物事迹来创造女性人物故事,以表现她们的贤惠、机敏、才能出众,这实际上反映了女性人物评价标准并不独立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小臻笑了     
王豫宛 《辅导员》2009,(19):55-56
教育,无论自我教育或教育他人,俱是人生趋于完善、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愿望、手段、阶梯与过程。而故事,则是这一愿望的戏剧化表现、手段的叙事化呈现、阶梯的连贯性展现与过程的生动性再现。教育故事,或真实,或深切,或精彩,或讲述,或研究,或创生……“有故事的人”“有故事的教育”,欢迎您来到这里。  相似文献   

13.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艺术),其说唱方式有第三人称讲述方式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方式。根据故事演述和“场”上交流互动的需要,诸宫调说唱艺人时而采用第三人称向听众“讲述”故事,时而转换成故事中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摹拟”人物,“代”人物“言”。诸宫调的第三人称讲述与话本不同,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带上了更多“诗以言志”、“词以达情”的诗意情调。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则为诸宫调向戏曲的衍变提供了可能和线索。  相似文献   

14.
《雄关赋》(职高课本《语文》第三册)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冬景天,我们爷儿俩偎坐在草垛根下,晒着暖烘烘的三九阳光,他对我讲述山海关的一些传说、故事的情景。”对这个句子,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情景”的定语是“冬景天,我们爷儿俩偎坐……故事”,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情景”的定语仅仅是“山海关的一些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15.
《莽丛中》和《报恩记》是芥川龙之介众多短篇小说中比较特别的两篇,两个文本都是由多个主体的独立叙述而“拼凑”而成。一个讲的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强奸杀人案,一个讲的是看似“感人至深”的连环报恩计:一个是各自为自己说话、辩护:而另一个则是各自忏悔、赞美对方;一个是审判的故事,一个是“忏悔”的故事,一个是人性的自私,一个是人性的光辉——感恩。从表面上看《莽丛中》的叙事有着强烈的不确定性,主要人物间的叙述完全矛盾,留个读者无限空白和充满怀疑的故事。相对而言,《报恩记》则是一个简单得多的故事,由三个主人公同共完成的一个故事,三者的叙述互助补充,互为佐证,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故事。实质上,两者在小说形式上,或者说在叙事技巧上两者却有都相同的指向,体现了俄国文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复调理论”。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谈狐说鬼,记载诸多怪异之事,与志怪文学一脉相承.在《聊斋志异》所叙述的各类奇幻故事中,涉及“死而复生”这一现象的有七十余篇,而其中“因情复生”的篇幅则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立足于“因情复生”的现象之上,从“亲情”“爱情”两方面对这类故事进行整理归纳,并从佛教思想中“因果报应”“佛在心中”“灵魂不灭”等方面入手,探讨作者创作这类故事产生的原因,认为“因情复生”的故事反映了蒲松龄“劝孝悌“劝真情”的思想观念和他以儒为主,佛、道辅之的神道观.  相似文献   

17.
一、美女蛇故事的意义怎样理解美女蛇的故事?有的说它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蛇,指的却是人。这‘人’,我们应该理解为善于伪装的阴险毒辣的阶级敌人”。有的则说它“是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更有甚者,说它是儒家思想的产物,原意在于逼诱儿童“有志于学”。还有一种意见折乎其中,认为“这个民间故事带有封建迷信的成份,但包含着人们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深刻的寓意。妖魔鬼怪常常是扮着漂亮的面孔来害人的。”如果仅从一个侧面看,我以为上述一、二、四种意见都是对的,但从整个  相似文献   

18.
“推敲”的故事是一个难于证明其真假的故事,但“推敲”二字在原诗中的更替却使贾岛背叛了本性;如果故事是不真实的,则是后世文人迫使贾岛背叛了本性.从而通过贾岛使中国古代文人背叛了本性。  相似文献   

19.
优化课堂教学的“锤纳谈唱”法四川/许政一、“锤”,即推敲、提炼它是以旧知求新知的思维过程。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日三省吾身”等都是至理圣言,再有“推敲”一词的故事美传于今,无不说明思考、推敲、锤炼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时地灵活运用此...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4课《寓言两则》(第二则)。【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李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你们读过哪些故事呀?(生畅所欲言)师:看来同学们真读了不少,不知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