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民间的陕北说书到舞台的陕北说书有个重要过程,那就是继承与发展,从乞讨到谋生的盲人,这是一个飞跃,从盲艺人到为政治服务的宣传员,这是一个飞跃,从服务工农兵到文艺大舞台,这又是个飞跃,那么第一个飞跃是从口传式的传承,第二个飞跃是编新书、唱新词,是群体的传承,第三个飞跃是创作新剧本、新的说书音乐、新的表演形式、从一人坐唱形式到俩人一站一坐的表演形式,在从多人到走场以及说书剧。从多年陕北说书获得的奖项来看,离不开继承发展创新,同时离不开对说书演员的培训与学习。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教师,我常常想起狄更斯。 狄更斯是英国文豪,这属于文学常识。可是,谈及说书艺人,一般人恐怕就难以同狄更斯联系起来了。其实,狄更斯既是文豪,又是著名的说书艺人。 作为一个说书艺人,如同作为一个文人一样,要取得成功可真不容易。请看狄更斯致福斯脱的信:  相似文献   

3.
对于宋代说话中的"说参请",由于资料的缺失,历来聚讼纷纭。"说参请"由佛门禅堂说法问答而来,是带有宗教性的特种说书,旨在借佛门参禅悟道,劝俗化愚,弘扬佛法,《青琐高议》相关篇目可以为据。  相似文献   

4.
《赤壁之战》中孔明、鲁肃、周瑜三人都是主战派,都劝孙权迎战曹操,都表现出在政治、军事上的远见卓识。高瞻远瞩的表现,孔明、周瑜显示于劝战时;鲁肃则表现在劝战前的游说刘备中。虽然话题主旨都是劝战,但三人的口吻、用语却不同,在这不同之中显出三个迥异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5.
说书     
以前,说书先生愿意到村里来。他们是穿长衫的。说书先生用自己的声音表演着一个个故事,把台下的听众带进前尘往事,在别人的悲欢离合里体会着各自的人生。村民找来四只"稻桶",口朝下,拼成一个简易的台子,上面放一张桌。这是说书先生的舞台。说书先生的行头也简单,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再加一块手帕。说书先生一脚站到竹椅上,再抬起一脚,站到了台子中间的桌前。这个动作是敏捷的。虽然旁边有人叉着手,想去扶他,但说书先生手一摆,脚一踩,身子早  相似文献   

6.
宋元话本与明清拟话本叙事体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宋元话本,是当时“说话”艺人讲故事用的底本,它不是为了给人看,而是说给人听的。这种说与听的审美关系,决定了宋元话本特殊的艺术形式,其具体表现,除了“看官听说”的叙事观点之外,最突出的便是它那独具风格的叙事体制。这种体制的产生,是说书场上的具体条件所规定的,也是说书艺人根据当时的需要而采取的特殊手段。它经过说书艺人反复地实际应用,证明它是适用于说书艺术这种形式的,于是便被  相似文献   

7.
<正>“担凳仔,听古仔”,茶楼内,凉亭外,或是街口的大榕树下,听讲古人说书,曾是广府人茶余饭后的重要娱乐活动。所谓粤语讲古,其实是一种用粤语说书的艺术形式。说书艺人被称为“讲古佬”,他们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广州话版”的再加工,在说书过程中,用到大量本地民间成语、谚语或俗语等,注重粤语的韵律性和节奏感。“讲古佬”只需手持醒木和折扇,精彩“古仔”便能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8.
扬州评话是一种说和听的艺术,说书的人在说书的时候有着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在扬州评话中水浒故事是说书和戏曲中十分重要的取材内容,王派水浒是扬州评话十分重要的代表。通过对王派水浒中《武松》中的王婆谋奸片段中的"十分光"实施片段和《水浒传》《金瓶梅》中的"十分光"实施片段的对比,体现出扬州评话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变文、弹词、鼓词等说书门类,流行于历朝历代,深受民众喜欢,但在古代文体序列中却处于寂寥冷落的尴尬境地,既鲜见于公私目录,又屡遭禁毁,还受到文人学士的鄙视。这不仅是因为说书与儒家"温柔敦厚"的文学观念大相径庭,而且与说书人社会地位卑下有关,更因为说书与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方枘圆凿。  相似文献   

10.
小说的悬念,也叫“扣子”。据《现代汉语词典》一书关于“扣子”的解释是:它常在“章回小说或说书最紧要、最热闹时突然停顿的地方”。其作用是:“能引起人对下一段情节的关切”。而这在章回小说和说书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模式就是: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然而早在章回小说诞生之前,已为小说家广泛运用,不过不叫“扣子”而称为悬念而运用和设置悬念这一艺术,在唐代小说中已经普遍而出色。  相似文献   

11.
听书     
说来好笑,小时候盼望说书匠来村里,却不是为听书,而是为了看说书匠的面目。只要他琵琶一弹,要说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嘴唇又厚又大,人又矮又胖,往凳子上一坐,脚板一踏,声音一拉,连唱带说的时候,哎呀!简直太有趣了,我围着说书匠转圈儿看,不知为啥,人漂亮了好看,太丑陋了也好看,大人们都入迷在说书匠的故事里,而我却在他五官中入迷。  相似文献   

12.
流行于陕西北部的"陕北说书"是说书人之间口耳相传的一种艺术种类,它之所以能源远流长,与口头程式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对《故事的歌手》中"程式"的解读,不难发现陕北说书中有很多关于程式化的运用,具体表现为说书中程式词组的运用、说书过程的程式化以及说书中语言修辞的程式化。这些程式化特征不仅能使说书更久远地流传下去,对我们陕北说书的整理与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要写好人物传记,首先要做到的是精选材料。人物的事迹往往很多,可写的也许不少,何取何舍,其标准就是写前要有一个中心,即这篇传记要介绍或说明该人物的哪一方面内容。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负有盛名的说书艺术家,其人其事,记载流传颇多,为他写传的先后就有四人。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是要写柳敬亭怎样成为一个卓有成就的说书艺术家的,所以,作者就此为中心进行了材料的精选。从读写结合的教学要求说,这应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话说听书古时,自汉代就有了说书艺人,那时县城乡镇茶馆常有讲评书的,听书的人挤满半边街。因为没有电视,少有电影,偶有戏剧,文娱的匮乏致使说书大有听众。今天,也有刘心武讲《红楼》、易中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活态文化基因,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目前,延安大学陕北说书进课堂涉及的课程主要有:陕北说书概论、陕北民间说唱文学和口头诗学与陕北说书研究等。为了更好地推进陕北说书进课堂活动,教学人员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细化教学内容、重视教材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完善PPT课件。陕北说书进课堂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非遗”保护,也是高等教育创新文化传承模式、凝练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都爱听长篇评书,因为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说书的人,能把故事说得有声有色,往往一段故事结束时,又出现一个紧张场面,吸引人听下去。这就是事件的波澜起伏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最近重读了张岱的《柳敬亭说书》一文,感悟颇深. 《柳敬亭说书》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作者为张岱.这篇《柳敬亭说书》忆写了明亡前他在南京亲自见闻的柳敬亭说书的情况,写得生动传种,从外貌、动作、语态、神情等多方面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说书艺人的形象,对柳敬亭的说书艺术作出了精当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读书楹联     
杨彦成 《教师博览》2009,(10):50-50
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宝库中,楹联是一种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有不少劝人读书的内容。“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这是劝人珍惜青春韶华,及早读书的。“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这是讲老而不倦,活到老学到老的。  相似文献   

19.
读书的误区     
中国人崇尚读书,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及“金屋颜玉”之说。皓首穷经,更是古时知识分子孜孜以求,并引以为荣的人生盛事。然而,用求实的观点审视中国人对读书的理解,你会发现许多极端与偏颇之处,其中至少有三大误区。误区之一,片面强调苦读,实则过犹不及。自古以来,劝人刻苦读书,有数不清的生动故事、成功范例与精彩词汇。其中以“锥刺股”最为精彩动人。劝人用功读书,本是一件好事,“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只有认真读,用功读,才能读得好,这应当是个普遍真理。但世界上的事都有个度,超出了一定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劝人读书也是这…  相似文献   

20.
法国说书人     
外国人在法国看电视是需要点耐心的,因为相当多频道都把黄金时段用来播出各种各样的谈话节目。有统计显示,这是法国收视率最高、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据说,法国人的这一爱好和喜欢听书、说书的悠久传统大有关系。更有趣的是,法国至今还保留着“说书人”这个独具法兰西特色的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