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3年以来 ,我国城镇下岗失业职工人数激增 ,下岗不仅使职工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同时也严重威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下岗失业及再就业工程成为目前政府乃至整个社会最为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试从国企职工下岗失业增多的原因及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93年以来,我国城镇下岗失业职工人数激增,下岗不仅使职工个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严重威胁了社会遥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下岗失业及再就业工程成为目前政府乃至整个社会最为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试从国企职工下岗失业增多的原因及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拓展再就业渠道,绵阳市劳动、就业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社区服务业作为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主导方向,结合每一位职工的实际,努力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再就业培训体系,积极引导下岗、失业职工更新择业观念,初步实现了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与...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社会文化现象发展的剖析,认为“下岗”的意义发展经过了由军事术语向“失业”意义的发展历程,并把“下岗”和“失业”在语义和语用上的用法作了比较:从语义上看,二者是近义词,不是等义词,刚刚获得“失业”意义的“下岗”还没有获得“失业”的全部意义;从语用上看,下岗的职工更愿意采用“下岗”一词,因为“下岗”一词不仅能反映他们的失业原因,而且刺激性要小一些。最后,笔者对几本新词语文词典对“下岗”的处理状况作了比较分析,并指出其出现瑕疵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失业和下岗越来越成为改革进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国有企业职工失业和下岗的主要原因:企业制度创新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经济结构调整和有机构成提高;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其次,简述了失业、下岗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再次,指出解决失业、下岗问题的难点。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保持适当经济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积极促进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6.
1997年以来,石家庄市建立了政府出资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适应了就业形势和就业机制的变化和要求,促进了对下岗、失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做到了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为有效地实施再就业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1999年底,共开办下岗、失业职工培训班430个,涉及35个专业,培训下岗、失业职工32151人(下岗职工23442人,失业职工8709人),政府拨付培训资金948万余元,再就业20959名,培训后再就业率达65%以上。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制定了下岗、失业职工转业转岗培训的办事程序,规范再就业培训的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下岗、失业职工愈来愈多地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而下岗、失业职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则尚未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下岗失业是我国经济体制转换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提出了解决下岗再就业的宏观措施。  相似文献   

9.
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一直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是 ,由于下岗失业职工素质较低技能单一 ,再就业能力不强。山东省胶州市于1998年5月建立了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 ,并先后投资10余万元进行装修和改造 ,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习设备。目前 ,该培训中心使用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 ,拥有7个教学室、20个实习教室、一个可容纳100余人的多功能教室 ,配备微机80多台 ,家电维修、摩托车维修、电气焊、美容美发等教学实习设备一应俱全 ,可同时接纳600余名学员参加学习。到目前 ,培训中心已培训下岗失业职工8…  相似文献   

10.
一个时期以来,“失业”、“下岗”成为社会一大热门话题,这一现象使职工困惑,企业无奈,政府忧虑。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下岗、失业职工还会逐步增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下岗和失业将成为一种长期的、普遍的现象。面对如此...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我国现阶段企业职工下岗、失业的特点及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缓解再就业压力的思路,指出在再就业岗位总量不断增加、国民经济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现阶段职工下岗、失业决非经济形势恶化的表现,只要抓紧落实各项缓解政策和措施,就业矛盾便不致如此尖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民安之基。但从当前的情况看,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是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观念还没有根本的转变。为此,笔者就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观念的转变作如下粗浅的思考:一,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的主要表现第一,传统就业心理。往往认为只有政府统包分配才算正规就业,好像不进国有企业就不算有工作。第二,“坐等”依赖心理。(被动等靠)主动走入市场的不多,期望等待回原单位工作或靠企业重新安排工作。第三,收入…  相似文献   

13.
一句话传真     
《中国教工》2010,(6):43-44
新疆自治区教育工会目前组织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大专院校4000多名应届毕业生、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民工参加自治区总工台“万家企业送岗位活动”.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再就业。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湖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取多种办法认真抓好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下岗失业职工的自主创业和再就业能力,创造了再就业工作的好形势。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1.定向培训定向推荐。如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市旅游局合办的39名景点讲解员,全部由市旅游局推荐上岗。2.由市、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根据用人单位需要优先推荐再就业。如市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根据市区电脑商、中国联通、各寻呼台用人需要,向他们推荐了110名在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电脑班结业的下岗失业职工。3.市场招聘就业。今年上半年873家用人单位进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招聘职工,提供岗位12740个,通过再就业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620名失业职工全部招聘录用。4.合伙培训,对方推荐。如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市总工会合办的家政服务培训班,第二批50多人全部由市总工会推荐上岗。5.下岗帮下岗共同来上岗。如去年5月从湖州丁莲芳失业的女工王淦凤,通过参加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的失业职工面点培训班后,在湖州南白鱼潭开设了一家“康康饮食园”,  相似文献   

15.
家长2005年第1期访谈手记:近年来,下岗、失业职工愈来愈多地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而下岗、失业职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则尚未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学业成长的关键时期,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看待父母失业的呢?笔者走进了两所中学,与两个下岗职工的孩子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16.
职工下岗失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和要求,菲利普斯曲线“规则”无助下失业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带来不良后果,宏观调控中要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再就业工程,缓建下岗失业对改革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有企业富余职工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作为长期困扰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问题,国有企业大量富余职工和下岗人员的存在,固然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有关,但也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企业外部环境、国有企业自身和职工个人三个方面;面对日益严重的职工下岗和失业问题,不能用回归计划经济体制的办法来解决,而只能走市场化就业的道路,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企业自身的努力及职工就业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入手,促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机制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将逐步演变为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公开失业,为了避免过大的失业量冲击社会,在宏观调控过程中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发展的程度,使隐性失业显性化的过程与劳动力市场上创造就业机会的速度相一致,从而调控隐性失业显性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再就业培训是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失业者的技能素质的提高,而且直接关系到他们再就业的可能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我们湖州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着重抓好下岗、失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争使他们掌握一至两门...  相似文献   

19.
1997年我国的失业率已创近期新高,本文在分析造成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原因和劳动就业形势之后,指出再就业工程实施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作到完全就业,只是将失业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隐藏在失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文章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失业保障制度创新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动态     
蓬莱市构建就业互动网络为使用人单位、下岗失业职工和广大求职者更好的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及办事程序,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及求职者自主择业和多渠道就业,山东省蓬莱市建立了用人单位、求职者及就业服务机构三方互联互动的就业网络,有力的促进了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一是建立了就业市场与咨询专场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确定每月20日失业职工集中指导日为固定的就业洽谈、咨询日,组织发动用人单位和下岗失业人员及求职者进市场双向洽谈交流,自主选人择业。同时在人力资源市场内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由市场工作人员现场接受用人单位和求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