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著作权法体系针对"融梗"行为难以进行有效认定,"融梗"是否构成侵权边界模糊、实践中对"融梗"为侵权的认定采取保守态度、民事主体对待维权具有懈怠性、民事权利难以得到有效救济等问题使著作权保护面临极大困境。厘清"融梗"与抄袭行为的关系,完善相应立法、司法、执法技术的同时,锻造一个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是救济著作权侵权、强化知识产权治理、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是对人们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具有独创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是著作权人获得权利救济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存在诸多分歧的疑难问题;通过对著作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的剖析,从而在实务上落实侵权赔偿方式及赔偿额的确定,有利完善我国著作权的立法及著作权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短视频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短视频著作权侵权纠纷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如何认定短视频平台侵权责任是司法实践中的焦点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司法实践中存在平台事前的审查职责未明确、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不合理以及通知与删除的效力不明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当明确平台事前的审查职责、调整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以及明晰通知与删除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法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算法推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分发和媒体传播领域。算法推荐技术能有效解决全民创作时代的信息过载问题,但同时也引发了算法推荐机制下著作权侵权认定的难题。文章提出,使用算法推荐技术的网络服务提供者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信息分发模式,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算法推荐技术具有“伪中立性”和价值取向性,难以适用“技术中立原则”免责。文章认为,在判断标准上,应区分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并以主观过错为核心进行判定,明确“应知”的判断条件。由于互联网平台具有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网络服务提供者理应对内容履行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5.
在认定作品抄袭的方法和标准中,虽然学术界和各国司法实践中已达成了普遍共识,并形成了一致的"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但对于思想与表达并非清晰的案件中如何判断作品抄袭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方法,结合国内外司法实践形成的原则,阐述了著作权保护的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非作品的思想内容,分析了当作品思想内容与表达方式处于混合状态时,应该如何判定作品间形成"实质相似",探讨了判定作品间构成抄袭所依据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戏仿作品著作权侵权问题,一直是著作权法中的一个比较重要且疑难的问题,本文从《无极》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争议入手,着重分析戏仿作品的特征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基于中国的国情,戏仿作品有可能涉及侵犯原作作者的著作权,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予以适度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技术中,以Bit Torrent为代表的P2P软件在解决大容量文件的传输问题上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它却使著作权的管理更加困难.本文对P2P网络技术条件下网络传输主体及其侵权形式、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P2P网络技术是中性技术,是否侵犯著作权要看客观事实结果和使用者的目的,并提出了一些在P2P网络传输条件下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瓶颈,只需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信息终端,就可以将信息产品发往全世界。这种转播渠道的普及化和便捷化,使得一系列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具有一定经济成本的侵权行为在互联网上得以以边际成本为零的方式传播,这使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特点、类型、侵权归责原则等问题略陈管见,并针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瓶颈,只需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信息终端,就可以将信息产品发往全世界。这种转播渠道的普及化和便捷化,使得一系列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具有一定经济成本的侵权行为在互联网上得以以边际成本为零的方式传播,这使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特点、类型、侵权归责原则等问题略陈管见,并针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著作权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大多出于第三方的地位,其承担的是间接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对于网络侵权责任认定作出了规定,然而由于该规定的粗糙、落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责任认定做出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规定,这些规则已经成为间接侵权责任认定的一般规定。尽管如此,我国现行规定尚存在主观过错认定标准模糊、“未获利”和“标示”条款缺乏实际作用等诸多不足,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期刊著作权侵权问题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探讨了期刊出版发行过程中版权归属、剽窃、修改权、一稿多投等方面的侵权问题,提出如下对策:1.发表文章提倡实名制;2.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著作权法》的普法教育,加强执法力度,无情揭露、惩治学术腐败行为,力求使人们不写作、不出版、不购买侵权作品;3.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2.
在著作权侵权案件中,法官倾向于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侵害。对于停止侵害的适用,在理论界、司法界存有较大争议。阐述我国著作权领域停止侵害适用的现状,分析我国出现停止侵害适用泛化的原因,提出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遵循利益平衡原则,并可以对限制适用进行类型化处理,区分为有违公共利益、法律或事实上不能以及履行费用过高等类型,以期能够更好地解决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停止侵害适用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其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与物权、债权受到侵犯的归责原则相比具有特殊性。正确理解和掌握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既是实践中处理好该类案件的首要问题,也是完善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现代著作权制度变革的引擎和驱动器.对网络服务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的规制在整个数字著作权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从美国经验与中国视角出发,结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构建并完善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第三方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孔祥瑞 《天中学刊》2000,15(6):37-39
由于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在认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时,一概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是不科学的,在立法上应全面考虑著作权侵权行为的特点,参考国外已有的做法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过错责任原则及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场合,以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得以迅捷、广泛传播的同时,网络领域的著作权侵权纠纷也随之增多。这些纠纷的产生大多与网络服务提供者有关,由其承担相应责任亦是必然。分析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责任法律规制的不足,如相关立法体系不完善、责任承担的主体不明确、过错的认定不清、责任承担方式模糊,提出健全相关立法体系、明确责任承担的主体、明确过错认定准则、梳理责任承担方式等建议,从而更好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体和交流方式在促进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著作权法问题的讨论。微博应视为著作权保护范围中的作品,理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因此转发、上传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微博实际上已构成侵权,但依据现有的著作权法又很难界定。所以,急需对微博著作权法进行认定及立法规范。与此同时,还要开展实名登记,完善对网络运营商的监管,大力加强对微博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信、微博的快速发展,其著作权侵权问题也迅速显现。微信、微博的著作权问题有多种表现形式,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多个特点,必须从法律法规、管理模式、维权意识、网络文明等方面多管齐下,积极应对,努力保证微信、微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网络著作权纠纷当中,认定网络作品的作者是救济权利的关键一步。本文在分析网络作品作者身份特殊性的基础上,论述了认定网络作品作者的障碍,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网络作品作者的可行方法,并就网络著作权人如何提高身份权利意识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及其侵权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作品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和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的作品,它包括数字化作品、数字式作品和主页作品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作品的著作权分别归属于原作品的著作权人、创作的作者和网站管理者。网络作品在网上传输实质上是作者使用作品的方式之一,应由著作权人享有不同于传统复制权和发行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在认定网络作品著作侵权责任时,一般侵权人和ICP应承担完全的过错责任,而IAP较适宜承担有条件的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