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状元张謇针对朝廷无能、经济落后、外侮内乱的社会背景,提出了地方自治的思想.这一思想不是谋求地方政治的自我控制,而是经济的自我主治、自我发展、实业救国.它以兴办实业、举办教育、开办慈善事业为三大支柱,体现了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和民生为重的愿景,有效促进了当时南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国近代第一个按自己的理念建造的城市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2.
地方自治是晚清宪政的重要内容,曾在清末民初社会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参加立宪运行和介议地方自治也是如此,张謇的地方自治思想及在江苏的地方自治实践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地方自治是晚清宪政的重要内容 ,曾在清末民初社会乃至以后的中国历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 ,参加立宪运动和倡议地方自治也是如此。张謇的地方自治思想及在江苏的地方自治实践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南通在近代的领先发展,是清民之际内轻外重特殊政治架构的时代产物。张謇经营的地方自治,做到了对南通地区社会整体性立体型的改造和重建。张謇的自治实践开创了中国知识分子“穷则兼济一方”的人生新道路。张謇承传中国古代志士仁人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遗产,并以毕生心力付诸实践,成为继汉魏之际的田畴之后,在相当程度上是独立自主地经营地方自治而获得辉煌成果的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区域社会改良家。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啬翁家乡海门召开,我感到特别高兴。其原因不仅在于自己可以重访张謇故里,更在于这些年海门的张謇研究欣欣向荣,为张謇研究增添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末代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早年好读书,且天资聪敏,4岁能背《千字文》,11岁便念完了《三字经》《百家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并开始念《诗经》。当时他已能作诗,一次塾师郭璞斋出了一个“月沉海底”的四字对,张謇立刻就对“日悬天上”,赢得了“神童”之美称。12岁时,塾师偶见一骑者过门前,命联曰:“人骑  相似文献   

7.
一、"重人格、尊人道"——张謇的道德追求张謇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历史人物。1924年,在致黄郛的一封电文中,张謇说:"法治治人,先各自治。自治之要,重人格尊人道而已。"重人格、尊人道是张謇一生的追求,是"张謇精神"的核心,也是张  相似文献   

8.
9.
张謇的文化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张謇的视角触及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化面临的时代主题、品位价值、中西会通、知行结合、地方资源诸方面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较为系统的化观。得益于张謇化观的指导,江苏南通近代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得到全面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城市因知名度空前提高而被誉为“模范城”与“理想的化城市”,化事业的成就在国内极为罕见。近代中国,在实业、教育以及化事业上有杰出建树不乏其人,但如张謇将三集于一身,并世无双。故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张謇的化观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0.
张謇的思想和作为,包括他为实业、立宪、自治、教育等所作的努力、在南通的社会改革的实践等,很早就引起了海外的注意。直至今天,张謇及其事业也仍然是多方面学研究的对象。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海外的相关研究了解有限,这不利于学术的发展。在欧美日的有关探索常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和视野,也有新的发现,值得参考。限于篇幅,无法推荐更多的研究和展开性地讨论中介绍的专家们的观点,但已择介了所有相对主要的有关学及其述。  相似文献   

11.
邂逅张謇     
对张謇最初的想象,还是由于一位同学的提示。这位南通师范的毕业生,被保送到明月三分有其二的扬州,成了我的大学同学,他极其崇敬地谈起了故乡的状元公张謇。三元桥下潺潺的流水、文峰塔边勃勃的绿荫,和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开始闪烁在我追索的记忆里。少年时代,我曾在关于家乡风物的书中见过这  相似文献   

12.
张謇择师     
张謇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学养深厚,远见卓识,知人善任,择师之举,可见一斑。 一是延聘有真才实学的名师。张謇是清末的一个状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择师问题上,他确信“名师出高徒”,认为学校办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1902年5月,他在南通城南千佛寺故址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曾先后对外延聘了著名学者罗振玉、王国维、朱东润、吕思勉和近代著名画家陈师曾等名师来校任教。张謇也注意从南通本地网罗人才,当时有时称张謇身边一“龙”一  相似文献   

13.
作为清末状元,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面对晚清朝政的腐败,毅然决定辞官返乡,满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热血,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中。张謇的"实业救国"思想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对实业救国的主张,张謇也有其自己独特的观点,无论是前期"实业救国"思想的提出,还是后期兴办实业的实践,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张謇是清末民初江苏最具影响力的绅士,与清末两次“江北分省”事件关系十分密切,但前后立场却从首倡转成强烈反对。出现如此反差的原因就在于张謇已由通海地方的士绅领袖发展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政治家,从整个中国的角度去看江苏地方问题。同时,张謇立场的转换也是近代以来绅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迅速抬升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16.
王鹏杰 《文教资料》2013,(20):87-88
东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近代以来更是引起诸多列强的窥视。张謇出生东南地区。但对东北地区却有所关注,很早便认识到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张謇出任政府要职期间,对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开发,并极力维护东北主权。本文跳出研究张謇的热门地区,另辟蹊径,尝试探索张謇与东北地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张謇的研究从他在世时既已开始,尤其是近十年的研究更是成果丰硕。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张謇的政治思想和活动、经济思想和活动、教育思想和活动以及文化和慈善公益活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高考》2010,(11)
  相似文献   

19.
张謇和许鼎霖是实业救国的力行者,政治活动的同路人。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曾走过苦读诗书、科举应试的道路,都曾有过蒙怨受辱、家道中落的遭遇。面对列强侵略、国势危殆的严峻现实,张謇与许鼎霖都主张因地制宜,发展实业,以救亡图存,造福桑梓,但许鼎霖成绩稍逊。他们都积极参加清末的立宪运动,但张謇更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转而支持共和,为中华民国的成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1853年生在海门的张謇16岁考中秀才,直到41岁才中状元,仕途并不顺遂。其间跟过原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他在支援朝鲜政策上主张对日强硬,受到拥戴光绪皇帝的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赏识,但是在帝、后两党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张謇却因父丧必须回老家守孝,自此回到江南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