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智慧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其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从战略体系、社会活动体系、经济活动体系、支撑体系和空间体系5个方面分析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规划设计与统筹推进、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科技创新与智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智能化、空间战略调整与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引入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是解决城市面临的诸多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智慧城市"的理念逐渐为城市化发展较早、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国家关注。智慧城市建设在改善城市宜居性、提高社会效率的同时,成为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回顾智慧城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其技术组成及关键特征;对英国、荷兰等部分西欧国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实践进展进行了分析,并以荷兰阿姆斯特丹为重点,探讨了协调创新、数据开放、公众参与等方面对智慧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和实践优化进行了讨论,以期推动未来城市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并不统一,大体上都是从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和技术5个方面来阐述。全球在信息技术普及后,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中欧洲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和项目领先于全球。法国的数字计划、爱尔兰都柏林的SmartBay项目、斯德哥尔摩的智能交通系统等都采用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公众驱动的治理创新模式,即一整一跨,也就是整体推动和跨区域合作战略。然而,我国目前在智慧城市的实践和建设方面尚未具备完善的系统,可以从欧洲国家的实践中汲取一定的建设经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韩普 《现代情报》2018,38(7):19
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公众参与的进程,提升公众参与的层次和深度。基于公众参与理论和众包模式内涵,借鉴成功的众包实践案例,融入社会化媒体优势,本文构建了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公众参与智慧城市管理众包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包含了政府部门、众包项目运作方、社会化媒体平台和参与公众四大构件,通过社会化媒体公众平台实施,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论文最后对模型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成熟商业模式还未形成。文章首先对智慧城市商业模式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商业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路,然后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智慧城市产业链构成,并以智慧交通为例,对智慧应用重点领域的商业模式构建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最后从引导扩大社会投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快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覃婕  邓晓斌 《科技风》2014,(24):261-261
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概念、特征、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给出了智慧城市构建的思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设人员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7.
杨金明 《科学大众》2014,(11):175-177
智慧城市是应对日益突出的“城市病”的有效创新之策,它将给城市生产、城市生活和城市管理方式带来深刻变革。本文通过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概况和路径比较分析,以及对南通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条件和路径作了初步探讨,希望对南通智慧城市建设乃至于空间发展模式的更深入、广泛的思考和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对城市的经济转型、居民生活方式变革、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千城一面,缺乏特色”,“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资源整合难度大等问题.文章建议,智慧城市建设应高度重视差异定位,注重区域特色激发智慧城市发展活力;秉承“应用为王”的原则,以市场需求引导项目建设;坚持技术支撑,以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依托;推进智慧整合,破解“信息孤岛”问题.  相似文献   

9.
智慧城市是通过开发、整合、运用城市的"智慧"资源实现科学发展的城市。本文分别从系统科学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角度探讨了智慧城市的理论视角,构建了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包括理念层、活动层、物理层三个层次,发展战略维度、经济活动维度、社会活动维度、基础支撑维度、城市空间维度五个组成部分,并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智慧广州的五维度模型。  相似文献   

10.
方丹丹  陈博 《未来与发展》2012,(12):23-26,22
首先阐述了智慧城市系统架构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和智慧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了智慧城市的理论内涵。重点提出了社会视角和技术视角下的两种智慧城市系统架构,分析了架构各组成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对两种架构的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智慧城市系统架构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周炳中  辛太康 《资源科学》2008,30(2):177-184
本文在阐述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选取我国7个主要港口城市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城市鹿特丹、新加坡和香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并分析比较国内国际主要港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港口城市在港口生产能力上的评价值为0.055—0.645之间,上海等城市与国际大港差距较小;但在经济发展能力、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智力支持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等方面,评价均值分别为0.278、0.529、0.255,仅相当于国际港口城市同类评价值的50.3%、79.1%和33%。因此,可持续发展整体能力评价值在0.239~0.465之间,只及国际城市的50%,国内港口城市与国际差距较大。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时间变化看,国内港口城市在经济支持和港口生产能力方面的提升速度相对略快,但智力支持、社会支持能力的增速变化远不及国际城市。为此,应通过发展智力支持系统、港口城市制度创新、港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延伸和腹地建设与扩张等战略,提升国内港口城市的发展能力,带动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北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永凯  马国霞 《资源科学》2008,30(7):1013-1017
资源型城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群体。本文以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西北干旱区为区域背景,以资源型城市为典型案例,通过对西北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西北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除了受到经济结构畸形、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等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之外,还面临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两大特殊瓶颈。最后基于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干旱区的特殊性,提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转型要具体分析、分类指导。对处于幼年期的资源型城市,要搞好资源产地和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资源产地不一定要设市;对处于中年期的资源型城市,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势转换,提前做好转型准备;对处于老年期的资源型城市,要利用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带动其他产业,逐步把重点转移到非资源型行业领域中,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进一步做好城市的未来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13.
油气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洪群  王凤  南剑飞  何彬 《软科学》2011,(10):65-68
对我国油气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借鉴转型成功的大庆等城市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油气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可持续度的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对于落实规划、强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可持续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对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可持续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采用可持续度量的方法,可以较好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评价;②上一轮规划实施至今,连云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可持续度呈上升趋势,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但环境指标和社会指标方面,规划实施仍不可持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一轮规划着眼解决的3个难题:“生存与发展问题”、“刚性与弹性问题”、“静态与动态问题”,以及完善规划的若干措施和建议,为新一轮规划修编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测评——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辉 《资源科学》2007,29(6):98-105
我国旅游城市众多,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理论以其理论、方法的创新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并对福建省福州市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测评,计算出2005年福州市的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为0.039795hm2,其中旅游交通的生态占用比重最大,达64.4%;化石能源地的土地类型占用最多,为66.9%,旅游活动对总生态赤字的贡献率为7.6%。旅游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表明,城市旅游活动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和高消耗的综合性生活方式,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宋伟  张凤荣  陈曦炜 《资源科学》2008,30(11):1694-1699
论文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中村庄迁并工作的公众参与方法、结果和结论。首先,运用自助法(Bootstrap)抽取了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区15个村的150家农户,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农民参与到土地利用规划中村庄迁并方案的制定之中。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农村村民的基本情况、居住现状,村民对土地利用规划中村庄迁并模式、房屋拆迁安置方式的看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①64.67%的农民对于目前的居住现状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只有12.00%; ②38.90%的农民表示愿意居住楼房,而不愿意居住楼房的农民比例则达到61.10%;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年龄的降低、收入的降低,农民愿意居住楼房的比例逐渐上升; ③农村房屋拆迁后,希望得到货币、房屋和另行审批宅基地安置方式的农民比例分别为20%、32.94%和44.71%;假如农民失去耕地,56.94%的农民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社会保险,25%的农民希望解决就业,其他选择较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村庄的迁并工作应该谨慎进行; ②村庄的迁并模式应该多元化,不应过分强调居住楼房; ③房屋拆迁安置方式应自主化,征地应社会保障先行。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曾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却成为区域发展中各方面矛盾集中凸显的问题地区。加快经济转型是促使资源型城市尽早摆脱困境的关键,正确选择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总结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基本模式,针对城市的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选择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路径的主要思路,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支撑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7年、2000年两期大比例尺彩色航空遥感影像解译结果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转换矩阵分析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式和点线式变化特征,而以原城区为中心圈层式发展不显著;建筑景观的增加和农田景观的减少互为消长;经过13年的变化,边缘区仍以农田景观为基质景观,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破碎化、多元化。景观格局变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变化缺乏统一规划指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城市边缘区人工绿地景观增加偏少,边缘区湿地景观及其功能正在丧失,城市边缘区生态环境质量不佳等。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ISO 9001:2008版标准的修订情况以及获证企业的转换时间要求等情况;为便于组织理解和应用2008版的ISO 9001系列标准,通过对比说明了ISO 9001:2000和ISO 9001:2008的主要变化;最后说明了ISO9001系列标准总体的发展和修订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