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太空之吻 1995年11月15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垂直对接成功.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4国宇航员在航天器中首次聚会。这一对接被誉为“太空之吻”.是人类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22,(23):44-44
从神舟十号对接天宫一号,从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入太空到中国人首次太空漫步,从神舟十四号开启新的“问天”之旅到梦天实验舱成功会合空间站,神舟十五号蓄势待发……“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宫”遨游、“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创造了航天事业发展的中国奇迹,展现了不同凡响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风采。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9-23
《太空对接故事》是一本自传体的科学史料,原著作者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谢拉苗尼科夫是世界著名的航天专家、杰出的航天设计师、太空对接技术的奠基人。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视角,描述了20世纪苏联宇航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运载火箭到第一颗卫星,从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  相似文献   

4.
龙学锋 《百科知识》2022,(23):18-21
<正>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启程,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地球轨道,这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约7小时后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2022年7月、10月,我国陆续发射“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进行舱段转位,并在2022年底前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最终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为何选择三舱结构?太空实验室什么样?太空实验室将进行哪些研究?  相似文献   

5.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11,(21):12-13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成功地将引人注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拉开了空间交会对接的序幕,即将上演目标器先后与3艘神舟飞船联袂飞行的精彩大戏。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新生活正在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和新的欢乐。航天科技的发展,不仅将精彩的世界杯赛况与球迷变成了零距离,而且还在诸多方面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航天育种正使“太空过客”走上人们餐桌。目前只有美、俄、中三国进行了航天器搭载太空育种实验。利用太空特殊  相似文献   

7.
朱梅 《百科知识》2023,(20):4-7
<正>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3位航天员将与神舟十五号的3位同事完成又一次太空会师,并在空间站驻留5个月。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航天员类型。其中老将景海鹏四度“飞天”,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首次“飞天”。  相似文献   

8.
广闻博见     
空间站——“航天母舰”空间站与卫星等其他航天器相比,其体积、功能与作用,都是有“空间巨霸”的实力和影响。因此,人们形象地把空间站叫作“航天母舰”。空间站可完成多种军事任务,如侦察、监视;部署、回收、组装和维修各种军用航天器,并为之补充燃料;它还可以成为太空飞行器的中转站和飞行指挥部;它可与地面、空中、卫星等配合构成战略预警网,对地、空、天指挥实施保障;它还可用于部署太空武器,捕获敌方卫星或其他航天器。空间站是名副其实的“航天母舰”。  相似文献   

9.
<正> 在刚刚过去的2个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随着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首次贰太空相拥",这次交会对接成功,中国航天人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这是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高度。它意味着,中国已经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时光荏苒,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时,面对我国科技界取得的重大成果,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0.
到今年4月12日,航天飞机已飞行了20年。航天飞机在人类航天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出入太空的“雄鹰”。至今,航天飞机已把624人次、136万千克物资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I0007-I0009
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宇航员,开启载人航天时代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1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仅仅在50多年之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知道如果一个人被送到太空中究竟会是怎样。直到1961年,这一切有了答案。就在这一年,年轻的苏联战斗机飞行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及回收,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国在祝贺中国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同时,也各自发力,在航天领域不甘落后,世界已经掀起新一轮的太空探测热潮。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我们还不能考虑到太远的太空去。除了一直为人类所关注的月球,现在,火星  相似文献   

13.
张静 《金秋科苑》2012,(9):80-87
日前,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正在为“神九”载人对接做着最后的准备,“天宫之吻”即将实现。2012年3月,两名神九女航天员被选出,同时,飞船将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升空。破蛹成蝶和蝴蝶升空代表着梦想的实现与飞跃,代表着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追溯历史,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万户。而科技发展至今,中国人漫步太空的脚步早己变得有力而铿锵。  相似文献   

14.
面向“十四五”太空探索事业新征程,需要深刻洞察复杂多变的国际航天发展新态势,充分认识我国航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不足之处。纵观世界航天历程,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成果的产出离不开科学的稳步积累和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文章从重大任务导向、原始创新研究、未来航天布局3个方面思考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在航天科技创新中积极发挥的作用,并面向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助力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打开智能手机里的应用程序,像使用共享单车一样驾驭飞行在太空里的卫星——这样的场景即将成为现实。据中新社消息,我国首颗软件定义卫星“天智一号”研制进展顺利,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升空。这枚主要载荷为小型云计算平台、超分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开放型卫星,能提供集成各类卫星应用的方案解决平台。不久的将来,人们不仅可为卫星开发软件,“航天应用商店”更将促使卫星应用“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卫星的人比造卫星的人少自从1957年发射第一颗卫星开始,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就从未停止过。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的一次次发射成功,还是登月计划、国际空间站和太空行走的一次次创举,太空活动至今依旧是“少数人”的“高端游戏”,大众只是航天领域的“围观者”。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经过“863”的论证,于1992年由中央批准正式立项。立项时中央明确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试验;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建立空间实验室,解决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神舟六号”是载人航天第二步的揭幕之战。目前出舱活动、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关键技术攻关已经接近尾声,正全面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将陆续发射具备出舱活动能力的载人飞船,进行出舱活动飞行试验;发射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并进行空间站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03,(11):64-64,F00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07,(10):26-27
一个以我国科学家为核心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卫星观测数据,首次观测到了主导太阳耀斑、极光、磁暴等太空自然现象的基本物理过程——“磁重联”的三维几何结构,描绘出了人类前所未见的太空磁场的“天然舞姿”。这将有助于为人类航天飞行等活动建立更加准确的空间天气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哥伦比亚号”灾难发生两年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重新启动了载人航天计划,准备让经过改进的”发现号”航天飞机重返太空。尘封的航天飞机又将重新起飞。  相似文献   

20.
千年梦圆今朝,一箭飞冲九霄。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5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背负着十几亿中国人的期待,开始了他伟大的太空之旅。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杨利伟安全返回。飞船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4.8千米。返回舱完好无损。载人航天对于我国意义重大,其中很多有关“神舟”5号和载人航天的科学知识,读者还不清楚,那就看看下面的几篇文章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