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与郭沫若》(《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增刊)一书正在紧张印刷中,七月份可与广大读者见面。我国当代著名书法家、郭老的夫人于立群同志今年一月用苍劲有力的隶体为本书题写了书名“鲁迅与郭沫若”。  相似文献   

2.
1962年,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等一行抵达杭州,时值西泠印社60年庆典前夕。10月21日上午,郭老专门来到位于西湖之滨的杭州书画社,饶有兴致地鉴赏了西泠印社保存和新近征集的数百方明清古铜印,并为西泠印社题诗留念。当晚,浙江省军区领  相似文献   

3.
1962年10月下旬的一天,舟山群岛秋高气爽,海风习习,郭沫若同夫人于立群等一行来到了普陀山。郭老饶有兴趣地游览了普济寺、法雨寺,参观了“九龙殿”,又提出要上佛顶山。陪同的工作人员觉得佛顶山山高岭陡,担心已七十多岁高龄的郭老上不了,便借来  相似文献   

4.
正郭沫若对秦皇岛情有独钟。1963年秋,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偕夫人于立群来此度假游览时,就颇为感慨地说道:"秦皇岛这个名字就是财富。"当时人们听了很不理解,现在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并处于世界性升温的大趋势中,回忆郭老这句名言,作为旅游胜地的秦皇岛人该有何等的亲身感受!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是著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爱情与婚姻也富有浪漫的情致。张琼华、佐藤富子、于立群三位女性,先后与郭沫若结为夫妇,其间有着诉不完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著名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他的爱情与婚姻也富有浪漫的情致.张琼华、佐藤富子、于立群三位女性,先后与郭沫若结为夫妇,其间有着诉不完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7.
有趣的信     
1963年的一天,山东省郓城县的城关医院,收到了一封从北京寄来的信,是当代名的大学家兼书法家郭沫若写来的。启开一看,里面没有信纸。原来,该院进行改建后,院长曾经给郭老写过一封信,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是个制联高手,一生撰联甚多。在浙江“海天佛国”的普陀山,就流传着一个郭老征联的传说。1962年10月某天,郭老偕夫人于立群及秘书等攀登佛顶山。沿途一面赏景,一面谈笑,兴致正浓,郭老突然提出请大家来对对子,大家欣然赞同。郭老吟道:“佛顶山顶佛”,这可把众人难住了,因为这上联是回文句,即头尾回环,顺读倒读都相同,并且是即景而成,要对上谈何容易。当下大家冥思苦想,试对下联,终因未有工巧之句而作罢。郭老一行游罢普陀回宁波,又游览了著名的“天一阁”。见门口匾额“天一阁”三字,一随行人员兴奋地叫道:“用‘天一阁一天’相对,不是…  相似文献   

9.
《蔗红词》是郭沫若留日初期的作品,未单独发表过,最早记求在他一九八年的日记《离沪之前》,注意者不多,但凡提及的,者断言它是爱情诗。海英就肯定它是写郭沫若与安娜的恋爱。其实,《蔗红词》并不反映郭沫若与安娜的恋爱。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文学史上,郭沫若虽以诗人著称,而其散文创作也极有成绩。与发表新诗差不多同时,郭沫若也开始发表散文,终其一生,从抒情散文到叙事散文,从短小精悍的杂感到宏篇巨制的回忆录,数量之多,不仅在郭沫若自身的创作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就是在我国现代作家中也是不多见的。与诗歌、历史剧一样,郭沫若的散文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关于这一点,徐迟同志曾指出:“郭老的散文,气势浩荡,而浩荡之中,又不失其清丽和缠绵。我们的散文中,有一种缠绵的风格,郭老是其首创者。但细看时缠绵得很,吟味起来却感到境界甚高,但也有着和我们当代的历史不可分割的特点。”(《说散文》,《长江文艺》1962年第4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初期,国共第二次合作,郭沫若同志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田汉同志当时任文艺处处长。一九三八年八月,我在汉口三厅主办的电影放映人员训练班学习,当时三厅不少文艺界名流都来讲过课。郭老带头讲了第一课,田汉同志也来讲了关于戏剧艺术的一课。未见田汉同志前,想象中这位戏剧大师、诗人该是长发、西装、不修边幅;不料一见面,却  相似文献   

12.
我院图书馆资料组和中文系资料室合编的《郭沫若研究资料》上册,业已在郭沫若同志逝世一周年前夕印就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集子是为配合文科院校郭沫若作品的教学和研究而编的,分上下二册。上册共32万字,分三辑:第一辑为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等同志论郭沫若,以及他们与郭沫若同志的通信、诗词唱和;第二辑为解放前后对郭沫若及其主要文学作品的评论文章;第三辑为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和戏剧创作经验谈。收辑  相似文献   

13.
1950年9月20日至29日,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与会者470余人。9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到会与代表见面,副主席朱德、李济深,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郭沫若、黄炎培,全国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刚一爆发,郭沫若便毅然从日本回国参加抗战。国民党某大官在欢迎郭老回国的会上说:“目前的中国就像一列火车,国民党就是这列火车的火车头,蒋委员长就是火车司机。”郭老接过话头说:“问题在于司机称不称职,要是他喝醉了酒,或者他开的方向不对,全列车就跟着遭殃了。”郭老的话使得在座的国民党官员又羞又恼。郭沫若在重庆担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对我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见到了钱理群先生。9月7日下午,我到北京准备参加一次教育论坛,被志愿者接到了宾馆住下。不久,《成人之美兮》的作者梁卫星也到了,我们见面后激动不已,好像久别的亲人一样,于是就相约住在一起。在我们聊得正欢的时候,只听见门口有个洪亮而厚重的男子声音响起:“我住哪里?”我心中一喜,  相似文献   

16.
2021年岁末,和安娜相约在上海咖啡馆一条街的永康路见面,此时距离上次见面已有两年半的时光……决心留在中国2014年,法国姑娘安娜从瑞士洛桑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她得到了一个在中国工作的机会——到中国贵阳的铂尔曼酒店担任客户管理。安娜坦言,那时她对中国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认为中国是一个日益强大的国家,世界各国的游客也会越来越多,我觉得从贵阳的工作开启我的职业生涯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应该拿下这个工作,好好学中文,多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沙城旧事     
很怀念在沙城的那段日子。 沙城是浙江省的一个小镇,我的父母在那儿工作,妹妹也在那里读书。我与他们已有好几年没有见面了。暑假刚到,他们便催我去那儿住一段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上正言同志的《鲁迅和郭沫若的两枚同名印章》一文向读者报告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鲁迅和郭沫若不约而同地有过“戎马书生”的称号,并且都以此四字刻过印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佳话。该文说:“郭沫若仿鲁迅以‘戎马书生’自喻,不正是他们‘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的又一证明吗?”我想对此作点补充:郭沫若的“戎马书生”的徽号,原是革命先烈孙炳文同志奉赠的,郭沫若欣然接受。郭老《怀亡友》诗写道:  相似文献   

19.
1958年,大戏剧家田汉继话剧创作停顿多年后,老树再放新枝,写出了名剧《关汉卿》。剧本发表后,郭沫若写信向老友祝贺,并热情地提出修改意见。1959年,郭沫若也在老友的激励下,创作了名剧《蔡文姬》。剧本出版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决定上演此剧。导演焦菊隐建议把最后一幕中的歌词《贺圣朝》修改一下。郭沫若认为有道理,但他马上就要去斯德歌尔摩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无暇修改,说让剧组的同志们处理。谁能对郭老的歌词进行修改呢?一时难住了剧组的同志  相似文献   

20.
据《唐才子传》载: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李白登此楼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敛手无作而去。大名鼎鼎的诗圣李白,目睹崔颢先题诗于黄鹤楼,便“为之敛手”,如此谦恭,着实令人钦佩。由李白“敛手”想到郭沫若“搁笔”一一荐举书家林散之的事:有一年,郭沫若来到南京,请郭老题字者纷至沓来。但他都一一谢绝了。人们深以为怪,问郭老何故,郭老诚挚地说:“因为南京有林散之在。”寥寥一语,确乎发人深思。诚然,就艺术造诣之深浅、功力之厚薄而言,李白比之于崔颢,沫若比之于散之,当然有过之而无不及,纵然提笔赋诗或挥毫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