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除非”类假言命题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假言命题中,联结项往往只起联结前后件两个假言支的作用,判断一个假言命题的类型不能单纯依据联结项而必须直接分析前后件两个假言支之间的逻辑联系。对于含有否定词的假言命题,联结项的判定至关重要,其误判将导致假言支判断的失误,进而导致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类型判断的错位,或前后件两个假言支之间逻辑关系分析的尴尬。正是在相当程度上把假言命题中的联结项与假言命题类型之间的或然性关系当作必然性关系以及对联结项的误判,导致假言命题类型判定的种种失误。这也正是我国逻辑学教科书长期以来把“除非”类假言命题的三种类型统统归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这一谬误产生的根源。对假言命题与联结项之间的对应关系亟待进一步加以廓清并重新作出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以《“除非”类假言命题新论》一文为切入点,阐述了假言联结项的逻辑作用及其语言表现,分析了命题的客观反映与主观表达的联系与区别,指出逻辑教科书对假言命题联结项及其语言表达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具体分析方法,廓清假言命题与联结项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真值表对假言命题的真值形式的定义不符合假言命题的直观含义。真值表所刻画的是真值形式与其所含命题变元之间的真值函数关系,而假言命题反映的则是其支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有人从对真值表的错误理解出发,试图否定真值表不符合假言命题的直观意义,这完全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假言命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泉清 《江西教育》2003,(14):21-21
把命题P、q用联结词“若……则……”(如果……那么……)”联结起来的新命题,称作P、q的假言命题或蕴涵命题,记作:P→q。P称为前件(假设或条件),q称为后件(结论)。其中蕴涵“如果……那么……”(若……则……)的意义,与日常生活语言中“只要……就……”,“要是……便”等是相当的。这种形式的命题在数学中是常见的,学生也比较熟悉。但是其真值表在教学中难以解说,同时对其否定,学生也不易理解。下面就对假言命题真值表和其否定的教学谈点个人认识。一、通过“数学建模”来理解“假言命题”的真值表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试验本)对…  相似文献   

5.
就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汉语表达式及其分类、判定真假依据、负命题的等值式,以及以此类命题作前提的反三段论等问题,作出了全新的探讨。归纳出16种汉语表达式,并加以分类;认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只能依据其前、后件之间客观上是否具有必要条件关系之标准来判定;认为p←q实即→p→□→q,其否定式是“→p∧→□→q”,而不是“→p∧q”;揭示了必要条件反三段论的内涵、逻辑结构,并给出了它的有效推理式。  相似文献   

6.
在假言命题的逻辑值问题,以及假言命题负命题的等值形式问题上,都需要进行重新认识,否则无法反映假言命题,及其负命题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逻辑学界普遍认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与后件有一定意义上的联系,而实质蕴涵则把前件与后件仅仅看作一种真假关系,因此在蕴涵真 表中表示为真的却未必就是一个真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8.
《普通逻辑》教材对三种不同条件假言命题的定义有“同语反复”的违规之嫌;对三种不同条件的定义有不妥之处;对充分必要条件的举例有明显错误;对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汉语表达方式类型的陈述存有遗漏。对此,本一一指出并提出了改进和弥补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9.
假言命题及其语言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发了三种假言命题的现代汉语表达句式和现代逻辑表达公式,论述了蕴涵词的作用和无条件关系复句的逻辑命题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也为"没有…就没有…"的充分条件论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就没有……”句式构成假言命题时,“没有”本身不能作为逻辑联结词来确定该假言命题类型,而应该作为假言命题两肢命题的质,把整个命题看作是省略了“如果……那么……”或是“只要……就……”的逻辑联结词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相似文献   

11.
《龙州土语》是李方桂早期编撰的壮语著作。对于龙州土语判断句的研究,首先可根据有无标记以及句法成分的标准,将全书长篇语料中的判断句进行分类并描述;其次根据判断句中判断事物(前项)和判断内容(后项)的语义关系,将龙州土语的判断句划分为七种语义类型;最后补充阐述系词"是"的其他两种用法。基于这三项内容,试探讨龙州土语判断句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2.
道德评价影响意图性判断是指人们将负性副作用判断为有意的情况显著多于对正性副作用的判断,也称副作用效应。但过去的研究忽略了是否存在观察者和行为者偏差。本研究采用两种副作用情景,考察了作为观察者,个人对他人副作用的意图性判断和作为行为者,个人对自己副作用的意图性判断。结果发现在观察者条件下出现副作用效应,而在行为者条件下,副作用效应并不存在。说明行为角度在考察道德影响意图性判断的研究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跨语言的比较研究表明,VO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前置假设标记,OV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后置假设标记。但汉语作为VO型语言却使用了后置假设标记,不符合语言类型倾向性。本文研究发现,这恰恰是汉语满足“联系项居中原则”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对于其他VO型语言,汉语假设标记的位置受“联系项居中原则”制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维持判决作为现行行政诉讼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判决形式,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而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有必要分析当时的立法背景和制度中的不足,并以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来全面代替维持判决。  相似文献   

15.
连通性是图的基本性质之一,由定义来判断顶点数和边数较大的图的连通性和连通分支数比较困难。结合图的邻接矩阵,给出判断图的连通性的两个充要条件,并给出判断图的连通分支数的一个充要条件和非负对称不可约矩阵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假言+选言推理”是以假言命题和选言命题为前提的组合推理。根据假言、选言全中构造出12种推理模式。采用归谬赋值法,对其有效性进行判定“N难推理”便是这种推理的语用形式。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假设标记是一种重要的虚拟范畴,可以出现在句首、谓头和句尾3个句子敏感位置上。假设句的构成受到语义上的约束:结论分句必须携带[+主观性]的语义特征,才能与假设标记形成语义上的和谐。实现结论分句主观化的手段主要有4种:语音调节、句末语气词、情态标记和心理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