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纪录片的作用逐渐变得更大,尤其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为了加强外宣纪录片的效果,得到最终的目的,必须要强化电视外宣纪录片创作中的外宣意识。本文主要是对电视外宣纪录片创作的现状以及路径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媒体人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中国出发,思考不仅仅属于中国的话题。在世界舆论讲坛上,敢于发出中国的声音,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①而"纪录片被公认为电子时代高文化品格的代表,它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及对多种文化形态的兼容性都是其他电视产品所难以比拟的。"②的确,无论中外,在电视的所有节目形态中,对纪录片的文化评价都是非常高的。基于此,纪录片自然而然地承载了对外传播的任务,承载了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任务,从而达到一个国家所需的国际传播的目标。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3.
张阿林 《声屏世界》2009,(10):46-47
随着“Discovery”和“国家地理”等境外强势纪录频道的进入,越来越多的纪录片爱好者的注意力被吸引走,留给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份额和收视率开始萎缩,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面临境外纪录片的猛烈冲击。中国电视纪录片作为民族文化的最佳记录载体怎样走向市场?如何与国际接轨?如何融入新的时代?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兴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任辉  刘珊 《今传媒》2016,(9):100-101
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上了议事日程。电视纪录片作为对外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该论文在梳理我国电视纪录片在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所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探索我国电视纪录片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电视纪录片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两方面的内容。电视纪录片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指的就是以纪实手法完整地报道社会生活的电视作品,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及其发展的一致。 自《望长城》播出后,电视纪录片已成为中国荧屏上一个闪光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广大观众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极大关注。不少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还走向世界,频频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有人评价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即从历史的中国走向现实的中国,从自然的中国走向社会的中国,从封闭的中国走向开放的中国。那么,为什么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会出现这种价值取向呢?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主体、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对电视纪录片文化价值取向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品种,具有记载历史,讲述现实、传播知识、宏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外传播的作用。电视纪录片不是“易碎产品”,不是“一次性消费产品”,而是可以长远流传的精神产品。纪录片制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家电视机构业务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标尺。在这个意义上,纪录片的兴衰可以代表电视业的兴衰。然而,作为电视大国,我国的纪录片创作和流通的现状却是喜忧参半。个中既有社会转型的原因,也有行业管理的原因,既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在我国电视界,存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和“专题(性)节目”三个名称。那么,什么是“电视纪录片”?什么是“专题片”?什么是“专题(性)节目”?三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外宣栏目《民族大家庭》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到,纪实艺术的价值取向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纪实艺术美决定着外宣纪录片在国际电视市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纪录片传递正能量现状 1、娱乐环境下,纪录片处于边缘化 当今媒介环境下,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日益强劲,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柔性文化深受观众喜爱,而纪录片作为优秀文化作品长期处于边缘地带.著名纪录片学者和制作人张同道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目前纪录片电视台栏目设置处于边缘化.电视纪录片是电视专栏节目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然而,除了专门的纪录频道外,从央视到地方台,大多频道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纪录片栏目,专门从事纪录片创作、研发的创作团队几乎没有,即便设置了纪录片栏目,栏目的策划、宣传、推广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唐京进  喻妍 《新闻前哨》2009,(6):106-107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从政治化走向社会化,从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工具成为大众媒介文化产品.这其间掺杂着纪录片发展的本体因素.也有着与之相关的社会体系演变的影响。正是这些不可名状的诸多繁杂因素最终形成的合力,影响并弓f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走向。当下,苟延残喘的精英文化让位于大众文化,在新的文化格局中传统主流纪录片也衍生出“速食”电视纪录片栏目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望长城》看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新闻窗》2008,(6):68-69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端于新闻纪录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文化寻根”的兴起,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个过程,即用单一图文贴片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到借鉴和充分使用电视手段与电脑数码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站在现代人的视角,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展现千年历史长河里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望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5,(14):53-56
提高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是加快推动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从产业化的角度审视提高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对中国纪录片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指出,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关系性力量,实力的生成需要在国际纪录片产业的比较中才能得以彰显。就现阶段来看,提高中国纪录片文化软实力需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二是大力创新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世界表达;三是努力加强中国纪录片国际营销;四是深入推进中国纪录片产业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琪泰 《视听界》2008,(4):86-87
乡土情结是纪录片创作的特殊符码。在电视上表现平民意识并形成一种创作倾向后,地方台纪录片更多地把镜头对准普通人,从社会变革、人文景观、情感世界等方面反映平民的生活和命运。这不仅是电视自身的创新发展之路,也是时代赋予纪录片创作的符号印记。以探寻的目光,挖掘和表现地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从不同侧面反映时代风貌,是十多年来泰州纪录片始终追求的乡土情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视纪录片不仅被人们重提,而且“炒”得近乎火热。应该说,这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系列电视纪录片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在观众中产生轰动效应时,创作者们理所当然地对这种电视形态产生兴趣。于是,人们开始注意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开始注意对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研究了。特别是对电视纪录片特性的认识和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新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人类生活的表现。电视纪录片既是一种节目形态,又是一种创作形态。由此,它派生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附属内容。构成了以下基本…  相似文献   

14.
“艺术创作研究”栏目刊载了三篇关于电视纪录片地文章。谢勤亮的文章《纪录片的重新定位》认为,中国纪录片只要以市场准星重新进行定位,就有望成为电视业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西部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富矿,有内容和形式上,西部纪录片正进行着多样化的创作实践。高力的文章《从西部文化资源看西部纪录片的未来空间》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评论。蔡凯如的文章《兽的“人化”与人的“兽化”──试析电视纪录片〈英与白〉的伦理价值观》则是对荣获2001年四川国际艺术节“金熊猫奖”长纪录片、导演、创意和音效四项大奖的纪录片《英与白》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现实社会生活中,广大观众已经离不开电视纪录片.正确认识纪录片的作用,不仅是纪录片人的职责,也是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电视纪录片走大众之路的意义不仅是开拓纪录片的生存空间,促进纪录片发展壮大,而且是通过纪录片的传播作用,为繁荣先进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韩岳  韩诚 《青年记者》2020,(6):67-68
当今中国纪录片主要的国际传播路径一般包括节展传播、院线传播、电视台传播和网络新媒体传播等,其中,国际纪录片节是最具有包容性和拓展性的传播路径。国际纪录片节基本上涉及了国际化纪录片生产和传播的各个环节,有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纪录片专业人士出席相关活动,搭建了“使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高晓 《新闻窗》2014,(2):94-95
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促进各种事业、文化、思想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当前人们的影视文化消费占据消费支出中的大部分比例,电视产业在众多消费主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电视纪录片从其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和阶段,随着影视业的快速发展,电视纪录片成为当前的一个关注焦点,电视纪录片开始转向栏目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望长城》为标志),兴盛于整个90年代中期,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巅峰后开始走下坡路,逐渐陷入低迷困境。时至今日,电视纪录片虽然不乏佳作出现,但在创作上依然呈现出了发展迟缓的状态,出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那么,电视纪录片要生存、要发展,究竟要偏靠哪一个特性,是精英文化的艺术风范还是大众文化的电视品格?两者之间一定存在矛盾吗?  相似文献   

19.
赖黎捷 《新闻界》2005,(2):70-71
京派与海派曾经是文学界的讨论热点,无独有偶,两派的风格差异近年来也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领域的焦点。本文拟就海派纪录片地域特色及其文化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对于人们生产与生活产生的影响越来越重大。基于大众文化背景下,我国的历史文化纪录片传播发生了一定转变。据此,本文首先对历史文化纪录片的特点及其传播的美学特征,并且对大众文化背景对历史文化纪录片及其传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历史文化纪录片在大众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