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狐假虎威》是九义小学第四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刻画了一个狡猾的狐狸形象,理解狐狸的校得是课文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提出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这一教学重点。课文中有这样一句:“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一前一后”的字面意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这四个字贯穿于全篇课文,对于表现狐狸的狡猾和故事寓意极为重要。因此,我紧紧围绕“一前一后”设计了几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体会课文的意思。我先问:“狐狸和老虎,谁在前头,谁在后面?你…  相似文献   

2.
导读三例     
抓住结尾学习全文——《狐假虎威》导读线索这则寓言的结尾,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阅读课文的重要线索。一、读结尾,解课题。看看结尾和课题中的哪些词语可以对照着解释,很自然地就能将题目中的“假”理解成“借”,“威”解释成“威风”。二、读结尾.解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老虎动作的词“扑”,描写狐狸动作神态的词“窜”、“转”、“扯”、“神气活现”等,能加深对“凶恶”、“狡  相似文献   

3.
【案例回放】《狐假虎威》一课教学片段
  师:狐狸被老虎抓住之后,一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就让老虎“一愣”,而第二句话就把老虎给“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对吧?  相似文献   

4.
扣词导读教学法──《狐假虎威》教学例谈曾泉根(峡江县巴邱小学)扣词导读教学法,是在阅读教学的“整体部分-整体”三个阶段中,始终抓住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而又准确传神的词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从而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这是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一只狡猾的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唬百兽。用以讽刺那些借他人权势欺负弱者的狡诈的人。课文中配有三幅插图,生动地再现了这个成语故事的完整情节。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借助图画抓住狐狸和老虎的特点去理解句子,掌握故事内容,知道狐狸吓跑百兽的真正原因,理解狐假虎威含义的  相似文献   

6.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评价 ,轻过程评价的倾向。结果正确 ,当然是必要的 ,但仅以此来衡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同样正确的结果 ,其思维和认识过程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 ,表现出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层次。如一位教师教《狐假虎威》一课时 ,教师问 :“狐狸和老虎向森林走去时 ,谁在前谁在后?”学生都认为狐狸在前老虎在后。教师追问 :“你从哪儿看出来?”学生甲说 :“我从课文中狐狸说的话‘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中的‘带’字看出。”学生乙说 :“我从插图上看到狐狸在前老虎在后。”学生丙…  相似文献   

7.
方旭 《四川教育》2004,(10):42-42
【案例一】:一位教师执教《狐假虎威》一文。师:故事读完了,你想对老虎说些什么?生:虎大王,狐狸是借了你的威风才吓跑百兽的。生:你上当了,百兽怕的是你。生:我想对狐狸说一句话。师:哦,想说什么?生:狐狸,还是你了不起,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老虎!师:(一愣,片刻后露出笑容)真会动脑筋,认识与众不同!生:(马上举手)狐狸真聪明,会随机应变。生:以后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也应该像狐狸那样机智、勇敢。……该教师注意了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把眼光放在了“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上,却忽略了让学生从质的方面理解“狐假虎威”一词的褒贬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文章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挖掘句与句的联系,品词悟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春蚕》一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加括号词的含义,然后把括号里的词语去掉,比较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样抓住关键词语与句子的联系,引导学生由表面理解到深入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悟出“词变句意变”的词句关系,可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则颇具匠心的板书江苏俞幽芳《狐假虎威》是小语第四册中的一则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故事写了一只狡猾的狐狸在被老虎抓住的,想办法脱离了虎爪,最后还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大大小小的野兽,使老虎相信它真的是老天爷派来管百兽的。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进行认...  相似文献   

10.
要让低年级学生透过课文内容理解、学习好词佳句,教师要抓住关键词,利用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想象以达到目的。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意洋洋”与“伤心”两个关键词,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公鸡情绪变化的这两个关键词语,然后再请学生从读中找出文中写公  相似文献   

11.
《狐假虎威》简要教案河北省承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高雅贤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成风把百兽吓跑的。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段。教学重点、难点:狐狸使老虎上当受骗的方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狐假虎威》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绘声绘色。课文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狐狸是怎样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教学难点是要讲请狐狸会使老虎上当受骗的方法。教学中就围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这一目标,如...  相似文献   

13.
一、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就是先分析词中每个词素的意思,然后再把每个词素的意思联起来理解,最后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如教学第五册《翠鸟》中的“鲜艳”一词,先引导学生分别理解“鲜”和“艳”的意思,鲜———鲜明,艳———美丽;然后引导学生把“鲜”和“艳”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即“鲜艳”的意思:(颜色)鲜明美丽。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不仅有效地减缓了理解词语的坡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理解词语的准确度。再如《会摇尾巴的狼》中的“凶相”,《海上日出》中的“奇观”,《赤壁之战》中的“调兵遣将”,《记金华的双龙洞…  相似文献   

14.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笔者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一、课堂授之以法1.图文对照步步导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两幅插图。由于这幅图中狐狸、老虎的动作和神态截然不同,基本体现了整个故事的情节,所以学生说得极其生动、形象,我不失时机地对孩子的表述加以赞扬,同时还解决了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如窜、逮、扑、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相似文献   

15.
课文分析这篇寓言故事,通过狐狸借虎威吓百兽的事,刻划出狐狸狡猾、虚伪的特点及老虎骄横、凶恶而愚蠢的性格,揭示了仗势欺人的寓意。课文通篇没有出现“狡猾”、“凶恶”一类的词,而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狐狸和老虎的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着重揣摩狐狸、老虎的心态,归纳出它们的特点、理解寓意。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听到几位教师讲《狐假虎威》一课时,对“老虎被蒙(m(?)ng)住了,松开了爪子”一句中的“蒙”字,都把它作为“半信半疑”传授给学生。同其依据,答曰:出自《教参》。认真读一下《教参》,书上并没有把“蒙”字解释为“半信半疑”。而是在指导理解“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个句子时,注了“老虎对狐狸的谎言半信半  相似文献   

17.
<正>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习真正发生。1.理解词语意思,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来讲解,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学苏教版一上《人有两个宝》时,  相似文献   

18.
《狐假虎威》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许是因为狐狸在人们的印象中生性狡诈、奸猾,“狐假虎威”被人们赋予了反面的寓意:讽刺那些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的现象,进而寓言本身所蕴含的智慧和谋略被淡化了。受这种语意定势的影响,《狐假虎威》故事中的狐狸也在无形中成了一个反面的角色。正因为存在这样的矛盾,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时,遭遇了一场“意外的尴尬”,不过,这场“意外的尴尬”却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了一段“意外的精彩”。面对学生的争论以及学生“抛过来的球”,  相似文献   

19.
运用内化理论构建朗读模式一位特级老师执教《狐假虎威》一课时,几次要求学生把书放下———“看老师读”。还真不含糊,他读得声情并茂。读狐狸对老虎说的“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一段话时,由于伴之以传神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形体动作(主要是手势),把狐狸吹牛,...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创造性阅读能力呢?它是阅读者从阅读材料中受到启示,提出或解答超出读物原意之外的新问题,获得创见的能力。怎样培养这种能力呢?一、诱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打破通常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这种思维的方法有:1.删改词句式:即在引导学生弄清词句的本意后,对关键词句略作删改,用褒代贬,也可以贬代褒,让学生比较改动词句前后,整段整篇的意思有无变化,从中获得什么启迪。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先顺势而导弄清这个成语的本来寓意后,去掉那些明显贬抑狐狸的词句(如狡猾等),让学生再读删改后的故事。比较后学生发现狐狸并不坏,它虽处境困难,但机智伶俐,积极用脑而得以化险为夷,老虎却是欺凌弱小,强食弱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