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探究精神,需要实施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这是前提;其次,要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学会有效质疑,这是关键;再次,教师要兼顾个性差异,相机跟进释疑,智慧地引导思考,这是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中,从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始于生疑,终于释疑,缘疑而入又缘疑而出,通过求疑,促进学生“要思、多思、善思”,是构建阅读多思教学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自学存疑自学存疑,指学生自学课文,存疑置难。自学并非自流,它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做到:1对照提示,注释疏通课文。2标出疑难字句,写出疑难问题。我们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学能力是一种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它不是一两次自学活动就能获得。每次自学活动好像点,自学能力犹如线,无数…  相似文献   

3.
刘晓山 《广西教育》2011,(28):42-4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特征,精心设“疑”,让“疑问”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引擎,让“疑问”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突破口,让“疑问”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进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4.
赵玉柱 《中学生物学》2009,25(11):21-2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激疑,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学,激发他们积极思维,诱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学习研究,进而解决问题,是优化课堂教学,搞好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必须是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随着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随之进入了改革阶段,这种改革始终围绕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和发展,这也确定了当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6.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获,大疑则大获。"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能有的放矢,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  相似文献   

7.
新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落实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研究以探究为主线索实施教学,并以胡克定律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把知识融入到探究的各个环节,有效地落实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凡事只要有“疑”,就会有“思”,也就会有解疑及实践。实践证明 ,精心设计疑问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求 ,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好钥匙。首先 ,如何设疑呢 ?我认为应在教材和学生自身上下功夫。抓课前预习 ,改变预习方式 ,让学生在预习中找问题 ,针对字、词、句、课题、段落、篇章等内容寻找不理解不明白之处 ,多问些为什么 ,并对提问认真或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奖励 ,以此激发他们寻疑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发现问…  相似文献   

9.
借物抒情的文章,其“神”在于情。教师在教学时,应紧扣“情”字进行教学,现以《高粱情》一课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教育家赞克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思考的本领在思维的训练中形成。“激疑”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激疑”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有疑问,即“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进入“受激发的状态”,才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激疑”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发散功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对一个问题尽可能地提出多种设想、多个答案,比较思辨,得…  相似文献   

11.
林斌 《中学教学参考》2011,(15):117-118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勇于开拓和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主题,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一批富有创新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勇于开拓和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主题,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一批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靠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合理创设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境,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之前,笔者带学生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这首歌,歌词中唱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然后问学生:"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是什么意思?是每年都有三百六十五天吗?为什么有时是366天?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学生带着这些疑问,积极  相似文献   

13.
赵慧 《黑河教育》2009,(2):14-14
以往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是以语法知识为线索,教学中突出语法知识教学,教材中会话、课文、单词、练习题也围绕语法项目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这样学生虽然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但却与语言的交际性为语言的最本质属性理论相悖.影响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形成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这也是造成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把以“语法知识为线索”改为以“主题为线索”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1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往往要设计一些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必须能够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学完醇的性质后,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醇都能被氧化?若能被氧化,氧化产物都是醛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种种的疑问和推测,逐渐明确了醇在催化氧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从而推导出结论,进而有效地突破了醇醛衍变关系这一知识难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话道破了“疑”在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疑”是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求知的阶梯。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围绕“疑”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探索、发散思维.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正>要解决目前语文课堂教学表面民主实质专制的现状,教师必须认识到课堂预设只是教学的起点而不是最高指示、最终目标,在预设中就首先要给以学生足够的质疑空间,把提问权多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质疑精神"。清人陈宪章曾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疑而进,才是学习"自我更新"的健康状态,更是学习提升的最佳状态。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在学生内心产生"愤"和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个生疑、解疑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以“疑”为中心,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则须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切科学发展始于发现问题,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以"疑"为线,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的飞跃,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主渠道.文中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运用激疑、探索、反思的教学策略,以具体的教学为背景,进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