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创新与继承的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改革是创新和继承并存的过程。课程理念的创新来自实践 ,是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理念的深化 ;课程方法的创新包括课程设计方式、课程编制方法、课程评价和实施方法等的创新 ;课程体系结构的创新 ,是涉及课程领域各个具体方面的关键 ;课程内容的创新主要表现是课程基础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从改革开放算起至今.语文教育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求索之路。怎样评价过去20年来的语文教学.这是解读新课程标准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对讨论的问题作出准确、客观的评述.就需要以近20年来语文教育的发展作为依据。方兴未艾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能否健康、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教育改革真正建立在对语文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实事求是分析的基础上.脱离客观实际的理论往往是缺乏生命力的。这20年来对于百年语文教育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而这一时期具有承前启后、开拓发展的自身规律性.其理论的探讨尤为显得活跃。  相似文献   

3.
从改革开放算起至今,语文教育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求索之路。怎样评价过去20年来的语文教学,这是解读新课程标准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对讨论的问题作出准确、客观的评述,就需要以近20年来语文教育的发展作为依据。方兴未艾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能否健康、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教育改革真正建立在对语文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实事求是分析的基础上,脱离客观实际的理论往往是缺乏生命力的。这20年来对于百年语文教育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历史时期,而这一时期具有承前启后、开拓发展的自身规律性,其理论的探讨尤为…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之路体现着中国传统改革遗产被继承并不断和社会主义优越性与时俱进地结合。具体而言,大同世界的传统改革理想的价值整体性被继承,虚假性被克服,在结合现实中不断转化,中国梦成为当下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目标;依托贤能领导的传统改革成功要件被继承发展为构建共产党坚强堡垒,领导社会主义改革持续稳定地全面推进;顺民心、促生产的传统改革成功要义被继承并创新为依靠人民力量,以经济建设为重点,改革始终坚持不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重视人才、整顿吏治的传统改革成功保障被继承并被创新为重视人才培养、干部考核人事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改革顺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当代语文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继承汉民族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外国母语教育的优秀经验。这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创新成功的基础。坚持语文课程改革的民族化方向、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继承古代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传统、坚持语文的多读多写和读写结合等,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应该继承和必须坚持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继承中外语文教育的优秀经验,就必定包含着对上述传统做法的科学改造和时代发展,树立新的语文课程文化观、加大语文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探索语文教材编制的新模式等,这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思维和出现的新亮点。总之,继承中有发展,创新中有继承,这是基于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继承与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当代语文课程改革中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表现为:继承汉民族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外国母语教育的优秀经验。这是新世纪语文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创新成功的基础。坚持语文课程改革的民族化方向、牢牢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继承古代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传统、坚持语文的多读多写和读写结合等。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应该继承和必须坚持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继承中外语文教育的优秀经验,就必定包含着对上述传统做法的科学改造和时代发展.树立新的语文课程文化观、加大语文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探索语文教材编制的新模式等,这是当代语文课程改革在坚持传统的前提下提出的新思维和出现的新亮点。总之,继承中有发展,创新中有继承,这是基于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继承与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全球知识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本文重点探讨分析欧洲一体化领头羊的德国高等教育再度崛起的路径与特点。作者认为,战后西德高等教育先后经历恢复重建、扩张、调整和提升四大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深入,现行德国高等教育在体制上结合博洛尼亚进程注重与国际接轨,在教育理念上再度重拾洪堡精神推出...  相似文献   

9.
高考改革中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改革涉及各种因素,关系到多种利益的冲突与协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改革只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遵循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基本原则和路径,方可使高考改革有针对性地解决业已存在的问题,并尽可能避免产生更多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操作模式体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确立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要统筹考虑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直接体现课程的价值,它不但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明方向,指导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还为课程评价提供依据。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课程间的互动,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师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1.
PBL: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PBL的基本概念、学习原理以及不同层面PBL课程改革需要考虑的因素。以技术、人文与社会课程(旨在提高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为案例,分析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教案设计: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单门课程的PBL教学设计及交叉学科的PBL课程设计。最后得出结论:交叉学科的PBL方法是一种比传统授课模式更有效的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和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合作学习、内容掌握、自我满意程度及职业认同感等。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基础体育课程的改革脉络进行了梳理,提出要正确看待推倒重来,提出在新课标下的教育改革理念、三维体育健康观、五个领域目标等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前进方向,对学科建设进行了科学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语文的改革,必须理清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其定位,这门课程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个性",必须坚持"语文本位";二是必须重视这门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衔接,它们之间应当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不是彼此排斥:三是它必须强调一种核心观念,那就是人文精神,这门课程有着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它是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使之拥有积极、宽容的生活态度.不仅如此,大学语文在传统理工类高校推行的时候,尤其应当注意这类学校的实际状况.而我国地域辽阔,大学语文还可与区域文化相结合,因地制宜,使之更好地与学生的乡土情感相沟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的这场变革的重要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召开了中央全会,就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又一次作出了战略部署,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要措施,指出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认真解决的一系列紧迫问题,尤其是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出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数值分析》课程的继承与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本科教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数值分析》的课程体系,以及关于各部分传统数值计算方法在数学中的继承、改造,并且提出了配备不同层次习题和不同层次上机测验题目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过程哲学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程哲学在国外被视作是一切新思想的渊源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奠基理论之一。基于过程哲学的视域审视课程改革,可以给我们带来颇多启示。其中,过程是课程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课程思维的当代选择,整合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度,创造是课程实施的本质诉求。  相似文献   

17.
极具冲击力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了课程的过程价值,突出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突出了体验的意义。这是历次课程改革所不具有的举措。一、作为过程的课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课程研究,它倾向于把课程看作是“学校材料”,认为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程序。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史密斯、斯坦利与肖尔斯的《课程开发的基础》,经20世纪60年代塔巴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到20世纪70年代坦纳夫妇的《课程开发:理论到实践》,泰勒研究取向获得进一步完善,并逐渐在课程研究中占统治和控制地位。这种研究倾向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来探究课程的规律与程序,属于“工艺学模式”,在它看来,课程规律与程序具有普遍性,是“价值中立”的。自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不再局限于对课程开发技术的争论,而是将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来理解,联系个人深层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来寻找课程的意义。这是一种“理解”取向的课程研究,该倾向的课程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表现为“概念重建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课程领域广泛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等哲学社会学理论对课程进行探究。这些理论倾...  相似文献   

18.
<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指导和政治引导的重要途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工作使命和现实挑战,必须结合国情实际进行创新变革。在此背景下,新时代思政教育思想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和理论遵循。相关教育主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深入研究该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以加强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强调“这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开发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的创新和制度创新有着重要价值。我国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创新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构建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