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浙教版(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教材安排了一个分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教材给予以下器材:铁架台、弹簧秤、圆柱体、接水杯、量筒、溢水杯和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探究。一、原实验步骤1.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将接水小烧杯放在溢水杯的出水口下方。2.将圆柱体物块悬挂在弹簧秤上,用弹簧秤测出物块的重G。3.将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读出弹  相似文献   

2.
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2.学生动手实验,用细线吊重锤,先匀速上提,线不断,后加速上提,细线断。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问题提出1.通过实验直接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掌握了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动力学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要运用这些知识,研究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现象。问题一:如何测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重量)?请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实验1]学生用弹簧秤测量所给钩码的重量。学生用弹簧秤钩住钩码,钩码静止或将钩码缓慢上提,请学生读出弹簧秤的读数并…  相似文献   

3.
能否成功地导入新课,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环,本文介绍两则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导入新课的精彩实验。 实验一:不倒的香烟 在动量一章的教学中,可做如下实验引入课题。准备一根香烟,一张小纸条。  相似文献   

4.
在圆柱体体积的教学中,应着重抓好下面几个问题。一、计算公式的推导。新课开始前,教师先出示一个圆柱体教具,询问学生这是什么? (圆柱体)会不会计算它的体积? (不  相似文献   

5.
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为说明实验设计的教学价值,基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牛顿第三定律”实验,设计拔河模型、滑板小车模型引入新课,设计2只弹簧秤对拉、2根小磁针相互作用、2根绳子对拉、2只数显推拉力计相互作用、2只力传感器对拉等实验突破难点,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揭示出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和策略性。  相似文献   

6.
正好的导入可以盘活整堂课,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任务和内容,精心设计有效的新课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常用的三种新课导入的方法。一、实验导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是化学新课导入中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向学生们展示有趣、生动、新  相似文献   

7.
小制作四例     
1 弹簧秤 材料:细铁丝、圆柱体铅笔一支、小铁钉一枚、木板一块、牙签一根。 制作:将细铁丝绕在圆柱体铅笔上,约绕3cm左右,此铁丝两端用另外两段细铁丝绑住,以免松开,然后进行热处理,将它投入煤炉加热直至烧红,立即投入冷水中进行冷却,再在小木板上钉一枚小铁钉挂上弹簧,下端插上一染成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中的设疑是对学生有目的、有方向性的思维引导。教师巧妙地设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如何设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在“课题”上设疑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可出示两个圆柱体实物(一个细而长,另一个粗而短),问学生:“这两个圆柱哪个体积大呢?”仅凭学生观察是说不准确的。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只有准确地计算出它们的体积,才能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新内容。”这样引入新课,对学生就有较强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衔接”上设疑数学知识既有它的阶段独立性,又有它的系统连系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知识的衔接处进行设  相似文献   

9.
初中教材物理第一册简单机械一章中,关于定滑轮作用的实验虽然简单,但却不容易做好。我在教学中采用两个自重、量程尽量相同的弹簧秤,按照图1进行实验,使学生看出挂在左边弹簧秤钩上的钩码,使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而跨过定滑轮,用手拉右边弹簧秤钩,这时弹簧秤示数与左边的正好一样大,从而准确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这样做定滑轮不省力实验,两个弹簧秤示数完全相同,减少了不少麻烦,同学们确信无疑,同行们不妨一试。巧做定滑轮不省力实验@皇甫幼志$河南省博爱县张茹集乡中学!454482  相似文献   

10.
谭倩 《西藏教育》2014,(9):25-26
<正>圆柱体的初步认识是一节几何知识课,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是在学生已有相关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一、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师:你能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吗?分类的依据是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让学生初步学会做水的浮力的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并知道浮力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水的浮力的实验 ,通过实验理解水有浮力。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沉到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三、教具、学具准备教具 :水槽、弹簧秤、砝码、乒乓球、泡沫塑料块、录像带。学具 :水槽、弹簧秤、砝码、玩具潜水艇、乒乓球泡沫塑料块、铁块、小石块、钥匙块。四、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观看录像 ,引入新课。让学…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一得     
初二物理《斜面》一节的教学难点是功的原理的应用。重点是认识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这节内容若按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因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不易达到教学目的。为此我对这节课的讲授顺序进行了如下调整: 在介绍斜面的组成时,我顺便将使用斜面可以省力的实验做给学生看(使用演示弹簧秤,学生都能看到指示数),将重物G挂在弹簧秤上匀速竖直提起时,拉力为G,沿斜面把该物体拉上去时,  相似文献   

13.
"两步计算式题"一课,是乘、除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教学.内容单调、机械,不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诱发学生的思维.如何给这一内容添上"新"的色彩,使学生既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的知识,又能得到思维的训练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从数到式,一步步切入新课 采用旧中求新、同中求异的办法,精心设计与新课既有联系又有新意,既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有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复习训练.教学中,先出示一个数字,告诉学生把这个数字看作是一个算式的结果,口述一个算式.接着进行定向点拨,把思维的广角度收敛到只求商的除法算式这一集合范围,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新课.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实验方法存在的不足传统的演示超重、失重的实验方法就是在弹簧秤下挂一个勾码,在静止时读出读数,然后用手提着弹簧秤加速向上运动,会看到弹簧秤的读数变大,即为超重;加速向下运动,会看到弹簧秤的读数变小,即为失重(中师物理教材采用此一方法)。这一演示方法存在着如下不足:一是弹簧秤较小,可见度差;二是弹簧秤是运动的,指针一闪而过,学生不容易看清读数,等弹簧秤静止下来,指针也回到原位,这不利于学生对超重失重的理解(也许由于上述原因,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干脆省略了此演示实验)。二、原因分析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发现,该实验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5.
王文雅 《中国教师》2013,(20):11-11
<正>其实,"变异理论"早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本文旨在通过两个教学片段揭示"变异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一、一元硬币是圆柱体"认识图形"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圆柱体,即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及描一描等方法,对圆柱形物体的共同特征产生感性的认识。当我拿出一个一元硬币时,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它是圆柱体;当我拿出10个一元硬币摞在一起时,学生都认为那是圆柱体,因为上下两个面是大小一样的圆形,且从上到下一样粗。这时,我拿掉2个一元硬币,问学生:"这时还是圆柱体吗?"学生回答:"是。"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教材中演示牛顿第三定律是将两个弹簧秤联结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时指针移动的示数来证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了增大实验的观察空间及可见度,我将弹簧秤改制后再用投影仪演示:将两个弹簧秤的外壳拆去,将其刻度按原大小画在两张投影胶片上,把两个没有外壳的弹簧秤分别放在两张画有刻度的投影胶片上(如图1),使两个弹簧秤上的指针与投影胶片上的“O”刻度线重合,再将两个弹簧秤的D、D′位置用透明胶带固定在投影胶片上,再把它们一起放在投影仪上。演示时,先将A、B两个弹簧秤的C、C′联结在一起,左手按住A弹簧秤…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大纲》(修订版)新增加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根据“大纲”的精神,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用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个圆锥体容器进行灌水演示得出求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教法,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来设计教学过程。1.观察启发,创设问题情境。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支新铅笔让学生说,这是一个圆柱体,截下一小段也是一个圆柱体,再让学生观察用卷笔刀削新铅笔,明白削笔前那一截是圆柱体,经卷笔刀卷削后变成了圆锥体。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削成…  相似文献   

18.
演示实验是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的物理教学过程,它对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图像,纠正错误观念,启发思维、诱发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在“力的合成”一节中,教材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基本概念,合力;一是基本方法,共同力的合成方法———平行四边形法则。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教学大纲要求牢固掌握的内容。目前,我校使用的“力的合成”演示仪如图所示:图1        图2图中,在竖直板面上装有三个定滑轮、一个弹簧秤和调好的平行四边形图样。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如图1,在两分力的滑轮上分别挂上3个和4个小砝码球,记下弹簧秤的读数…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编排的教法有两处不太妥当 :(一 )用称重法来建立浮力概念。该实验是在弹簧秤下挂一重物 ,先在空气中称出物重G ,再将物体浸入水里得到弹簧秤的示数F′,引导学生通过对F′和G的比较分析得出浮力的概念。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好处的。但是 ,用它来建立浮力概念却是不太适宜的。其理由是 :一、教育心理学指出 :“表象在形成自然科学的概念中占有显著地位” ,“在教学中要通过特殊手段使表现本质特征的现象突出出来 ,以便受到好的教学效果”。该实验不能把浮力…  相似文献   

20.
物理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增强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样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分组学生实验、教材所述操作性较差,两个弹簧秤的另一端,木板均要靠手固定,整个实验装置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读数时很难做到现线与弹簧秤垂直并按有效数字规则读数,更谈不上弹簧轴线与细绳共线,细绳与橡皮条共面且平行于木板的调节,很多同学是马马虎虎了事,其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