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展开教法创新活动,不断变换阅读形式,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创新引导学生阅读思维方式,给学生带来丰富感知学习机会,帮助学生顺利构建阅读认知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2.
陈晓荣 《成才之路》2010,(25):100-100
笔者试图从教给方法、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三个方面,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感。人教社课程标准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单元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那么,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要达到从根本上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目标,必须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个重新认识。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要宽泛;二是要活用课文。除此,还必须在教学中处理好五个关系,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关系;知识、能力、情感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提高教师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改革教学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点探索,在高中进行了“学生自学、老师启发、点拨、小结”教法的试验。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手、动笔;一句话,多活动。试验才两年,就见了成效。学生说:“这种教学法好,能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能激发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良好的开端,鼓舞着我有信心研究下去,深  相似文献   

6.
白淑霞 《学周刊C版》2010,(9):118-119
人们常用“书声朗朗”来形容学校特有的氛围,岂知这“朗朗”之中大有文章。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课堂上要抓住“读”这个根本。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去读、去背,从读中扩大识字量,品味词语的意境,领悟文中的真谛,汲取人文的养料。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把一个字体符号瞬间变成具有一定的情感状态、有声或无声的语言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的重要性。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充分说明“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了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汉语教学方法作了新的注解,认为诵读是汉语教学方法的主要方法,并将诵读教学作为汉语教学的整体策略,以解决汉语教学上存在耗时多、效率低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学会"读",感受阅读乐趣,感受文章中的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内涵以及领悟语言规律;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当下,“以读为本”的理念已深入语文教师的内心。然而,一些教师虽然明白“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却不知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与文本充分对话。久而久之。朗读在学生眼里便成了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对于朗读。他们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朗读水平更难得到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得主动,读得深入,读出精彩呢?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当下,以读为本的理念已深入语文教师的内心,然而,一些教师虽然明白读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却不知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与文本充分对话。久而久之,朗读在学生眼里便成了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包括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言感情色彩的感受等。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这句话明确指出,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首先必须加强语感训练。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大多容易理解。在教学中,我就以读为主,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重音、停顿,并辅之以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一、读读听听低年级的课文都注上了拼音,因此,学生一看到课文,就能正确地读出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由地多读课文,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语言感受,接着,再让学生听听,听老师范读,听课文的配乐录音等。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已感受到月亮弯弯的,船小小的,星星闪闪的.接着,老师再让小朋友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和老师深情的朗读,那梦幻船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太空世界,较深刻地领会了语言所表达的内在含义,体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离不开读,学生的语感,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朗读,唯有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去领悟,体验文字背后的内涵,才能真正感受作者透过文字所流淌的情感。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朗读张扬语文课堂的精彩略谈点滴浅见。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离不开读,学生的语感,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朗读,唯有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受、去领悟,体验文字背后的内涵,才能真正感受作者透过文字所流淌的情感.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朗读张扬语文课堂的精彩略谈点滴浅见.  相似文献   

15.
潘红 《学子》2014,(8):29-29
一、教师范读。激发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向师性强,喜欢模仿是他们最明显的特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可以使静止的文字符号变成动听的音符,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自然地融入课文所营造的情感之中,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三大瑰宝之一是读。文言文教学当以读为本 ,通过读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活的语言材料。这里提的是朗读 ,它有出声显韵、表情传神、唤起联想、增强语感、深化理解、巩固记忆等功能。一、读明白。读明白 ,学生在读思的操作中 ,反复感受语言的形式 ,进而领悟意旨 ,利于记忆积累 ,更利于培养能力。读明白 ,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读前 ,教师要提出目的要求 ;读后及时小结。学生自读也一样 ,初读达到什么要求 ,再读又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以读解词、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舍相如广成传舍”一句 ,课后注释了“广成传舍” ,…  相似文献   

17.
“教学千法,以读为本。”这是许多语文教育家和学者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极其重要的部分。一、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初中文言文教学也几经历练,教学目的越发明朗清晰,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朗诵的声调、节奏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价值层面说,中学文言文教学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批判地继承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笔者以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9.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改革热潮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优美片段、多读重要的句子,从而在读中理解课文意思。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教学千法读为本”。读 ,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手段 ,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叶老曾说过 :文字语言的训练 ,主要是训练语感 ,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熟续成诵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使词语、句式、情感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语感一旦形成 ,就内化为能力了。基于此 ,我们的语文教学 ,不论是在课堂的变化上 ,还是在文体的区别上 ,乃至方法的选取上 ,都应该瞄准“读”这个标 ,抓住了“读” ,也就牵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一、课型各异着眼于读孟子云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