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字量多,不仅形、义繁复,而且一字多音,异读现象普遍。这给语文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比如“参”字,在古汉语中就有“参(cān)究”、“参(shēn)商(二十八宿名)二星”、“参(cēn)差”、“渔汤参(chān,同掺)挝”和“大都不过参(sān 同三)国之一”五个读音。这种一字异读现象的频繁,迫使师生把不少时间和精力花在字  相似文献   

2.
一、一个汉字有多种读音,这种字通常叫多音字。多音字不同于异读字。异读字虽也一字多读,但这多读是不受语言环境制约的,不管读哪一种音,意义都一样(如“跃”过去是异读字,可yuè、yào两读。今已规范通读为yue)。多音字的“多音”是相对的,是就该字不与别的任何汉字组合而孤独地存在时说的,如果它不负“使命”,表示某一语素并记录和传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中,一字多义、一字多音是常见的。但一个字的两个读音表示两个姓的现象却是罕见的。这类现象是一字两读的异读,抑或是两个根本不同的字(只是字形偶同而已)。根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的意见要“名从主人”,本人姓什么就读什么。举例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要正确朗读文言文,必须读准字音、处理好节奏停顿及语调语气等。其中,读准字音不仅要认准生字,而且要注意常见字的“异读”现象。所谓“异读”现象,即一个字有几种读音。如何选择“异读”字的正确读音呢?应根据语境(主要是字义)推敲。文言文的字音“异读”,有以下几种情  相似文献   

5.
汉字有一字多音现象。所谓异读字,是指与常用义的读音不同的字,古代汉语中,有些字用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不同,其读音也随之不同。古人常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例如:“王”,读wáng,名词,帝王的意思。而《陈涉世家》“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王”应读wàng,称王的意思。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从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异读是指一个字在习惯上具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异读词既包括习惯上有异读的词,也包括有异读的、作为多音节词中语素的字。如“谁”即读shuí,又读作sheí,“ 波浪”中的“波”既读bō,又读作pō。异读词不等同于多音多义字,对异读词的整理审音是以词为研究对象。并不一定涉及多了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义项。 普通话中异读词的存在,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和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一九五五年,国家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从六三年到八五年分几个阶段对普通话的异读词进行了审音整理,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从这些年的实践看,异读词的审音整理对现代汉语语音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认为,对《审音表》中的部分非统读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整理合并。  相似文献   

7.
穷尽式考察敦煌《文选音》残卷音注中切上下字与被注字重复的反切,发现这种反切是专门用于标记多音字异读的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切上字重,则以切下字凸显异读的声调差异;切下字重,则以切上字凸显异读的清浊变换。所注异读多与汉语音变构词相关,注音方式是以常读注异读,常读音义不出注。随着中古时期反切结构的改变,重字反切逐渐式微,文献中留存较少,后人遂以为讹误。  相似文献   

8.
《广韵》“下”存在异读,异读原因别有来源。根据诗文押韵情况分析,“下”上古本只一音,本义表示名词“底也”,后引申而有动词“行下”义。动词“下”异读始于魏人苏林,自此“下”异读词性词义分别清楚。  相似文献   

9.
异读例解     
西宁市的西川有个地名叫大堡(bǔ)子,来宁的外地人多念成大堡(bǎo)子。“堡”字通常有两个读音:一是念bǎo,如“堡垒”、“城堡”;一是念bǔ,常见于地名。又如民和享堂口的大通河的“大”,不读dà,要念成dài。“大夫(医生)”、“大黄”(中药)的“大”,亦读此音。这种用字现象,古人叫异读,或者叫破读。我们说话或写文章,经常碰到异读的问题。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该念成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文白异读,一般指的是有相同的古音来历,在意义上并无区别的同一个字存在两个或多个不同读音(即所谓“又音现象”).即读书音与说话音互有差别,在声母、韵母、声调诸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但作为普通话基础的现代汉语,却有许多字存在着异读(一个字有几个读音)现象。由于人们对汉字异读的知识不甚了解.常常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读错了音。为什么不能够统读(一个字只有一个读音)而使异读现象存在呢?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汉字量多,不仅形、义繁复,而且一字多音,异读现象普遍.一个学生读到高中毕业,他在识字上的时间颇为可观.而且所认之字仅是汉字的一小部分,特别在古汉语中,一字异读之繁更为严重;有些音读,直到今天仍为现代汉语所沿用.这给学生学习汉语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如"说"字,在古汉语中就有"论说(shu?)","游说(shu?)"、"不说(yu?同"悦")三个读音;"差"字则有"差(ch?)别"、"差(ch?)错"、"轮差(ch?i)"、"参差(c?)"四音之分;而"参"更有"参(c?n)究"、"参(sh?n)商(二十八宿名)二星"、"参(c?n)差"、"渔汤参(ch?n  相似文献   

13.
《嘉应学院学报》2017,(9):68-72
又音,又称为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现象。同一个又音字的各个读音之间在声韵调方面都存在着密切联系,从声母方面来看,其存在着相同或相近关系。又音形成最主要原因是为了区别词义。探求又音字声母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上古、中古音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权威的现代汉语字、词典都将“行货”的“行”注音为hang。但是我们考察古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将“行”读xing的不在少数。《汉语大词典》所列义项也不全面,有讨论的必要。本文认为“行货”有两读,不是因义而有异读,而是因地域而有别:行货hang huo,又音xinghuo①不结实的物品;②次货、次品;③商品、货物;④东西、家伙。而就“行”作单音形容词来讲,表示“不结实”义,现代汉语方言多音“形”,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辞书有注音应从众,音xing为是。  相似文献   

15.
汉字形、音、义之间互相交叉 ,互相作用 ,形成异体字、异读字、多义字、同音字、同形字等复杂多样的现象。对非汉语文化圈的人来讲 ,如果不了解汉字的音形义这种复杂的交叉关系 ,学习汉字乃至汉语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异读?人教社版高语一册知识短文《诵读的要领》解释说:“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这是对于异读字的一般特点的通俗的说明,不是定义,不能据此将多音字一概视为异读字。《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说明”部分开宗明义:“本表所审,主要是有异读的词和有异读的作为‘语素’的字。不列出多音多义字的全部读音和全部义项,与字典、词典形式不同。例如:‘和’字有多种义项和读音,而本表仅列出原有异读的八条词语,分列于hè和huo两种读音之下……其余无异读的音、义均不涉及。“和”是多音多义字,但并不就是异读…  相似文献   

17.
“做”和“作”本来是一个字。古代只有“作”字,是个入声字。后来在说话中变成去声,可是读书音还是入声,就有人造出一个“做”字来代表说话的去声字音。“做”也不短,宋朝已经有了。这种“文白异读”的现象,现在许多方言里都很  相似文献   

18.
《广韵》异读字是确定上古异读字的重要依据,在上古音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论证了依据《广韵》异读字确定上古异读字收字的原则、制约上古异读字收字方案的因素和确定上古异读的方法。认为那些体现上古音的音韵内容、音类特征和语音规律的《广韵》异读,应该推源到上古,并确定其上古音韵地位;《广韵》中还有一批中古时期乃至宋代新产生的异读,不反映上古音的音韵内容和音类特征,不能作为上推上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了解文言文异读的三种类型。文言文的异读有三种情况。1.破音异读,即通过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字的不同词性和意义。2.通假异读,即甲字通假乙字时。读乙字的音。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保留古音,应按传统或习惯的音去读。(有人把多音字称为多音多义异读) 掌握文言文诵读的要领。包括读准字音。即读准破音、通假和古音三类异读;读清句读,即需特别注意句子中无标点处的停顿;读出语气,即诵读时要特别注意词的感情色彩、句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要诵读出它们特定的作用来。  相似文献   

20.
异读字及其教学康健,张立荣大多数异读字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所以也叫“多音多义字”。这类异读字可以说它是一种辨义异读。辨义异读字占异读字的绝大多数,如“分”、“散“背、“重”、“数”、“长等等。还有一小部分异读字,虽然读法不同,但意义没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