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学超 《教育文汇》2009,(11):41-41
教师听别人的课,被别人听课,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些年,我上过不少公开课,可有一节课却让我难以忘记,因为在这节课上,学生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挑出了我的“毛病”,让我看到了藏在自己“皮袍下”的“小”。  相似文献   

2.
当代的教育是怎样的教育呢?当代的教师又是怎样的教师呢?前一段时间,我偶尔到一所小学去听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所有老师的课我都听了。听课期间曾因一位老师生病,我有幸代了一节课。在上课的时候,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微笑地看着他,用眼神鼓励他说下去:当学生讲话调皮时,我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小头,让他安静地听课;学生答对了,我鼓励他,“请”他坐下;答错了,我也鼓励他,“请”他坐下……总之,我认为他们年龄虽然很小,但他们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3.
王立波 《小学生》2013,(6):29-30
【事件回眸】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星期二,第一节课下课了。主任敲开我们备课室的门说:"王老师,校长下节听你的语文课。"天啊,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学校这两天正在迎检,我以为不会听课了,没想到现在要听我的课,离上课只有五分钟了,我一下子慌了,拿起教案,边走边想,一定砸锅了果然不出所料,这节课学生不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格外沉闷,甚至于后半节课,我讲什么学生都不理睬我,更不思考。课堂成了我的一言堂,不管我说什么学生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懒散状——我在唱独角戏。太糟糕了,从教十多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课,而且是校长在场听课,我真想大哭。【原因分析】怎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学生都不学习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们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种理念,纷纷打破秧田式的座位方式,重组方块式的、圆形的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方式,这的确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课、学习,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合作学习仅仅是座位的改变吗?40分钟的一节课,学生面向讲台和黑板听教师讲解、听同学发言的时间仍占约30分钟,合作学习仅仅是小组讨论一下,少有组长带领,也少有分工合作。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能不令人担忧。学生习惯于搭桌而坐,小组似的座位让孩子听课大多是侧头斜眼,一节课就有30分钟的时间如此,长期下去,怎么能够叫我…  相似文献   

5.
有位语文专家曾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外行听课看热闹,内行听课听门道。”我们要使自己由外行变内行、由看热闹变成听门道: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听课前要充分准备为了更好地听课,提高听课的质量,教师在听课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1、确定听课的目的听课不能什么都抓,什么都要,否则往往什么也得不到。听一节课能得二、三点,或是某一点收获,就是取得了良好的听课效果。那么如何确定听课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6.
要想在有限的45分钟内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必须有较好的听课方法.为此,在听课时应做到:一听、二看、三动.“听”在课堂中相当重要,认真、仔细地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可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仔细听,听完一节课后,概念的实质要明确,主次要分明.“看”是指善于观察,既观察老师的表情和手势,又要注意老师对教具的演示等.“动”是指动手、动口减脑,也就是说,听课时要做到“心到”、“手到”.“心到”是指要善于联渴,善于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现象到问题的本质.遇到问题善于…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听课这个老问题。把“听课”改为“观课”,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动.我却认为绝不是文字游戏,正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观课”的目的——通过这个学习平台,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因为听不可以包含观,而溺却包含听,所以我赞同把“听课”改为“观课”。我们在教室里听课,不仅要看到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且要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细节。也就是说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了我们的听觉,仅仅是听教师或学生说话,而且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主抓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就听课发现的问题和教师进行交流。更多的时候,我把课堂出现的问题归因于教师,如教学方法、知识水平、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等。我认为,听课是校长了解教学情况的途径,是检查和指导教师的手段。换言之,我总想通过听课发现教师的教学问题,从未考虑过通过听课反思自己的管理工作。一次,我和教务主任一起听一位数学老师的课。课堂气氛相当沉闷。一节课下来,只见老师喋喋不休,学生极少参与。课程下半段,一些学生明显表现出厌倦情绪,趴在桌子上。老师也感觉到不很理想,极力调动学生,想扭转局面,但…  相似文献   

9.
今年我县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我有幸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关于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活动。每到一校我们都要深入班级听课,其中有一节语课给我感受最深。在这堂课上,执教老师频频用“你真棒”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始十多分钟,“你真棒”这句话确实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但没过多久,学生的激情却渐渐消失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课后调查了该班的部分学生,他(她)们说:老师平时上课表扬他们总是说一句“你真棒”,听多了就没意思了。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有的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特点,一味地表扬学生,殊不知这种空泛的表扬使用频率过高,学生反而感到没意思,因而出现一堂课前“热”后“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不自由,毋宁死》这一课,我听好几位老师上过;可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老师上的。这节课,唐老师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演说才华调动学生的激情和模仿冲动。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们都觉得受益匪浅。“在唐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不仅仅在演说水平上,更在感情上,在精神上获得了很多!”一位学生这样说。这,其实给我们怎样听课提供了一种思路:听课,就要听你的教学才华。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从听课走向对课堂的全面观察传统意义上的听课,主要听教师讲课。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对师生的观察。除了查看教师的行为举止外,更要仔细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仔  相似文献   

12.
会不会听课,怎样听好课,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之间的相互议论,某某同学可真聪明,就上课听那么20多分钟,下课也没见他再学习,可成绩那么棒,要是我能有他一半聪明就好了.从这些议论就反应出听好课、会听课的重要性.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时间,往往是你课后花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也换不来的.会听课的只要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觉得特别轻松.  相似文献   

13.
齐晓荣 《教师》2012,(36):96-96
临近期末考试还有两周的时候,我们终于结束了新课,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历史课每周只有2课时,为了更好地利用这宝贵的2课时,我上第一节复习课的时候,没设计什么导入语,直接告诉学生复习哪个单元的什么内容,然后就让他们用15分钟时间识记基础知识,接着用10分钟时间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结构,剩下的20分钟时间做练习巩固。大部分学生都很紧张的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地完成了。这样一节课下来,既  相似文献   

14.
事件一:区教委教研室对我校进行了业务视导,主要听了各科的随堂课,涉及到十多个学科,我的课也被听了两节.在后来的反馈中,得知竟有一些教师拒绝或变相拒绝教研员听课,我非常生气.在下周的例会上,我严厉批评了这种影响学校声誉的行为,并要求大家加强学习,互相听课、评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能见人.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教研员,听课、评课是我的主要工作。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请一位老师上了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课后我们进行了评课。一、评课前:多方查看,有备而听。为了避免评课时“信口开河”,评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首先熟悉了教材以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做,能在听课时理性地看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理解和运用,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减少听课的盲目性。接着,我认真看了执教老师的教案,发现她对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进行了精心预设。她的设计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诗歌,走进秋天的音乐厅,感受秋天景象的美好。第二部分,通过开展“秋之声”诗歌擂台赛,让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通过查看资料和执教者教案,对于评价这堂课心中有了底儿。二、听课时:全神贯注,听有实效。听课与评课是密不可分的,听课的质量直接影响评课的效果。如果不全神贯注地听课,不边听边酝酿怎样评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评课。对于怎样听课也需要努力学习,这种努力不能是“猴子捞月”,所以我们要从一节课里“捞”到真正的“月亮”,要有针对性地听。我这次听课盯的“月亮”就是...  相似文献   

16.
随堂听课是学校检查和了解教师真实教学情况和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学主管部门指导和研究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每个学校都很重视.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当你推门而入的时候,当堂课的老师有时会说:真对不起!我这一节课是练习课,不讲新课.下次再来听吧.于是,听课领导又换一个班.是啊,在省市级的公开课上,有谁听过练习课?练习课该不该听?又怎么听?  相似文献   

17.
事件一:区教委教研室对我校进行了业务视导,主要听了各科的随堂课,涉及到十多个学科,我的课也被听了两节。在后来的反馈中,得知竟有一些教师拒绝或变相拒绝教研员听课,我非常生气。在下周的例会上,我严厉批评了这种影响学校声誉的行为,并要求大家加强学习,互相听课、评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让每节课都能见人。本来认为对教师教育一下就行了,  相似文献   

18.
参加重庆市教研工作会,到了綦江县城,又坐车50多分钟到一个村小听课。村小一共六个班,当天全部开放,我选择了听一节五年级的语文课。按照惯例听课,没有什么特别的期望。老师不起眼,学生不起眼,教室不起眼,没有多媒体……没有想到,越听越感动,越听越兴奋。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如果我没来,就错过了我深深眷念的一种语文课堂。这种课堂那样地与众不同且具有普适性。这背后一定有故事!  相似文献   

19.
张小娟 《甘肃教育》2014,(16):49-49
正挤压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反复做各种习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师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向40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一、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突出教学重点。因为一般学生都无法做到集中精力40分钟去听课,所以教师要做的不是在40分钟内100%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潜力。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曾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档次都不怎么高,大多以教学评析为主。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作为一线教师,课堂最贴近我们,我们也最有发言权。有的人听课,听的时候很激动,觉得上得太好了,可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没有认真地想,时间一长也就渐渐淡忘了,这样的听课意义不大。我每次听到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