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出访日本,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0年首次访日。本文是胡主席5月8日应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演讲的部分内容。客观阐述了中日关系,同时也勾画了中日关系发展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1998--2008)来的中日关系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较为纷繁复杂的一对中国对外双边关系.从本质上看,中日关系也是两国政治文化互动、博弈的结果.这十年的中日关系态势反映了两国政治文化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两国政治文化的冲突与随之的调适.  相似文献   

3.
战后60多年中日关系走过了不寻常的道路,特别是近年来中日关系出现困难和曲折,引起了人们对两国关系的关注和忧虑,中日两国学者也加强了对当代中日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日有幸读了史桂芳教授的《战后中日关系》(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6月版)一  相似文献   

4.
中日关系有着很深的渊源,由于历史原因,中日关系更显特殊性与复杂性,当下,中日关系问题成为中日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主要观点是中日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然后对此予以分析,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即在中日之间建构起"共有观念",试图解决这一矛盾.这对于中日关系的恢复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以来因日本无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断挑起事端,引发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看今朝,想过去,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本文提出,应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发展友好中日关系,但绝不能以牺牲中国领土或其他主权为代价.  相似文献   

6.
台湾问题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决定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围绕台湾问题,探究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的中日关系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渠长根 《红领巾》2005,(4):34-37
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是多方面、多领域的,清理日本侵华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是一个深层次的方面.日本侵华思想导致了残暴的日本侵华战争,并把1945年之前的中日两国关系写实为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反侵略,而且日本侵华思想也并未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而销声匿迹.相反,直到战后,它还潜在地影响着中日关系,使现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异常的态势.清理清除潜伏暗藏的日本侵华思想不仅是中国人民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内容,更是健康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8.
王新华  郑璐 《科技文萃》2005,(8):124-127
近日,记者就抗日战争和当前中日关系采访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中日关系问题的专家王新华同志.  相似文献   

9.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四个政治文件各具特色,在中日关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日联合声明》翻开了中日关系新的一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奠定了中日关系的法律基础;《中日联合宣言》指明了新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新《联合声明》对中日关系作了新的定位。今年恰逢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的历史证明,中日双方只有共同遵守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中日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维彬 《华章》2007,(12):75-75
在中日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日本大众传媒功不可没,但对于中日关系的困境日本大众传媒也同样难辞其咎.文章论述了日本大众传媒热衷对中国负面报道的问题,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不仅源远流长 ,而且是近代以来非常重要的一对大国关系。中日关系事关中日两国的发展、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002年又是中日关系正常化30周年 ,因此 ,对中日关系史的复习应引起重视。那么 ,应如何复习中日关系史呢?我认为 ,复习中日关系史不只是把从古至今涉及中日关系的史实归纳记忆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史实的基础上 ,进行概括、分析、比较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复习中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突出重点。中日关系时间跨度大、史实多 ,应该重点掌握古代、近代、现代中日关系的特点及其成因 ;日本对中国的两次…  相似文献   

12.
中日关系历来都是敏感、复杂、尖锐而又现实的话题,这于历史学科而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高考备考,都是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教师往往以"近代日本侵华史实--近年来中日关系矛盾重重--如何面对中日问题"的思路按部就班地给学生上课.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吉田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早年曾出任过驻中国外交官,但远不及后来出任日本首相时期那样名闻于世.考察其在驻华期间(大体上是中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活动及所起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对北洋时期中日关系的了解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中日关系自建交以来一直在曲折中前进,如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其中经济因素固然重要,但民族性因素更重要,两国关系的好坏与民族性是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受儒家思想影响较重,一直奉行睦邻友善的政策;大和民族是保守与进取的民族.只有发挥双方民族性中积极进取的一面,才能为两国关系更好的服务.中日关系的前景光明,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多年来,经过两国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日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自进入新世纪以后,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在所谓"超越战后"的意识支配下,表现出强烈的对华强硬姿态.如何阻止中日关系大幅度滑坡,是当前中国外交关系中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6.
汪纬南 《文教资料》2009,(21):95-96
明洪武时期的中日关系始终问绕着倭寇问题这一主题.双方由于彼此沟通了解较少,因而摩擦不断增加.在对日外交失败后,明太祖不得不将重心转向武力抗倭和经济封锁,中日关系彻底恶化.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是中日关系既重要又敏感的一年。在近一个时期,中日之间各种矛盾不断凸显,严重地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国内外有远见的专家学者提出将中日关系纳入整个东亚的视野,在区域合作中看待中日两国关系。2005年9月23-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中日战略研究促进会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协办,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东亚合作论坛2005: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邀请了国内数十位日本问题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来…  相似文献   

18.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因素具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其中。影响中日关系的是主观层面。如果没有主观层面。历史因素就变成了历史事实,不会影响中日关系。因此,要排除中日关系中的历史因素,就必需在日本采取主动的前提下,由双方共同超越,而不是中国单方面的忘却。  相似文献   

19.
平心而论,中日关系在新世纪的第一年走到了重要的十字路口。中日关系正常化近30年来,一直在和平友好的主旋律下稳定发展,但近两年来,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日益猖獗,中日关系不时出现一些波折。到了今年,中日关系出现了几道明显的“坎”。 一意孤行的贸易磨擦问题 今年4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和一再交涉,强行宣布自4月23日起至11月8日止的200天内对我国向日本出口的大葱、鲜香菇和蔺草超限额部分(即1997-1999年3年中年平均对日出口量)分别征收256%、266%和106%的关税。时隔不久,日…  相似文献   

20.
要刊速览     
百问日本4月11日~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这是中国总理时隔7年后的首次访口,国人的目光再度聚焦在扶桑古国。在中日关系方面,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所言,妥善处理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