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头记》的“脂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出自多人之手,不全是脂观斋一人所批。回前回后的大字批,情况更加复杂。徐乃为说回前批全是“曹雪芹批的”,证据不足,不能成立。曹雪芹是《石头记》的原作者这一结论,不容推翻。所谓“曹雪芹披阅增删”,那不过是作者的托词,和鲁迅的《狂人日记》前言、茅盾的《腐蚀》序一样,“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而且也不是躲避文字狱。曹渊即曹颜,虽不失为一家之言,然尚不能定论。即使论定,也不能剥夺《石头记》原作者曹雪芹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的生辰应是雍正元年癸卯四月十一庚申日, 即公历 1723 年 5 月 15 日; 《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而不是墨香; 《石头记》原始作者应是 “石头”曹硕, 他是曹雪芹的二伯父。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进行过深入研究,尤其对曹雪芹的《红楼梦》颇具真知灼见,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红楼梦》为“人情小说”。笔者主要从题材取向、命意取向、故事取向、价值取向四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作为人情小说的基本特征,肯定了鲁迅对《红楼梦》研究的独特贡献,指出他是曹雪芹的真正知音。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情”在《红楼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指示了《红楼梦》的文本意向。曹雪芹的“情”既有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复归,更有个性解放思潮的激荡,是包含着更多异质于传统文化心理情感的价值取问,投射了曹雪芹创作主体的自觉和自省。因“情”而生爱,曹雪芹建构了“情”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宝玉的“情不情”或“意淫”,或黛玉的“情情”。意淫(鲁迅所谓“多所受者”)正是曹雪芹建立起来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精神体系和价值信仰,也是曹雪芹哲学思想的表态形式,是他对抗封建专制文化体系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开宗明义宣称其书“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也认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不大相同,所以其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从全书的人物描写来看,曹雪芹的“实录其事”的创作原则得到完美的实现;鲁迅先生的“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是中肯、恰当、确切之评。《红楼梦》确是一部位于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之高峰,列于世界文学现实主义之尖端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是天才的文学家,不是哲学家,也不是思想家。然而,他的《红楼梦》却包涵着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前五回中表现得尤为显明。由于《红楼梦》本身是文学作品而非哲学著作,曹雪芹不可能正面展开系统的哲学论述,因而《红楼梦》哲学思想研究也就不同于一般的哲学研究,只能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本文即试图以“空、色、情”、“真与假”、  相似文献   

7.
王磊 《现代语文》2007,(3):117-118
旷世奇作《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让无数“红学迷”如痴如醉,鲁迅评价“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而选自第3回的《林黛玉进贾府》就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在刻画人物上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的精湛笔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论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霑雪芹。此后,红学界大多沿袭这一论点,其实,这一论点是很难成立的。且不说在曹寅的孙辈中找不到曹雪芹,就是把这个“曹雪芹”算做曹寅之孙,他也不具备独立创作《红楼梦》的条件。根据敦诚的诗句“四十年华付杳冥”,曹雪芹大约生于雍正二年(1724),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而曹家被抄则是在雍正五年(1727)。算来此时的“曹雪芹”才仅仅三岁,可见他生来便陷入厄境,根本就没有“烟柳繁华”、“温柔富贵”的体验。倘若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敦诚、敦敏、永忠等人的诗篇却又明白在那里证明是他。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人物,大都是“正邪交赋”、“善恶相兼”的,写好人也写其短处,而坏人也不是一坏到底。他不是根据“好人”、“坏人”的抽象概念去简单地描写,而是在写人物的主要特征时,还注意到他们的复杂性。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大都是活生生的,有立体感的人。薛宝钗便是曹雪芹笔下的这样一个人。所以在《红楼梦》问世的同时,对薛宝钗就有不同的争论,甚至老友之间“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中鲁迅的《社戏》,细读之,我们不难发现,平桥村是鲁迅在上个世纪中国最黑暗的时期所神往的一个世外桃源。而鲁迅毕竟不同于陶渊明,他并不是遁世的隐士,而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斗士,他不是叫人们躲进桃花源来逃避现实,而是用充满了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平桥村来和当时黑暗的现实进行强烈的对比,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这个从鲁迅把《社戏》和《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等直斥现实的篇章同收于《呐喊》就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尤其是前些年,“补天说”成了权威的观点和红学研究中的禁区,许多同志开谈《红楼梦》,则必声明曹雪芹是想补天,补封建制度的天。有的说补天是曹雪芹“对自己世界观的一个概括”,有的说“他的思想核心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补天’。”有的说曹雪芹“实际上是为了‘补天’,是想通过某种改革以维护本阶级的统治”,说曹雪芹“写出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是希望濒临危土的阶级惊醒过来,补苴罅漏,实行改良。……希望出现一个‘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封建主义的理想王国,出现‘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并断言“曹雪芹的补天思想,表明他归根到底仍然是一个封建主义的改良派,而不是新兴的阶级力量的思想先驱”,说曹雪芹对“末代王朝和整个封建社会,并不是希望它快点崩溃、灭亡,而是想如何修修补补地去挽救和维护它”。更多的同志说“无材可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诗篇章。司马迁的史传学同屈原的辞赋、杜甫的诗歌、曹雪芹的小说一样,是中国古代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似文献   

13.
长平 《青年教师》2010,(4):56-56
人教版中学语文新教材中,鲁迅的文章明显减少,只剩下《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这本来不是一个新话题,却因为最近开的一个研讨会而再次成为媒体焦点,可见此事何其敏感。其中的关键词有两个:一是“教材”,二是“鲁迅”。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著者曹雪芹年寿推估:向有“四十八九”与“四十岁”两说。前者据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伤芹溪居士》题下“自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说者认为:对诗人遣词用字固不应拘泥、抠死,但宜泉这里是“题注”,不是必须受字数、音律限制、只可“举成数”的“诗句”,因而,应系很清楚的“实际数字”,正确性较强。后者根据教诚《鹪鹩庵杂记》抄本《挽曹雪芹》两首之一中的首句“四十萧然太瘦生”及其后的《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和《诗钞》抄本)》同题首句“四十年华付杳冥”,认为从字句看:“四十萧然”还比较活络,而定稿改写作“四十年华”,对其年时已很肯定和具体,因此说,敦诚在这儿应是把清楚记住的曹雪芹时年岁写入诗中的,知“悼红轩主  相似文献   

15.
《藤野先生》是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文十篇”里的一篇。鲁迅所说的“回忆文”,就是《朝花夕拾》这个集子,它原来总题为《旧事重提》。鲁迅这十篇回忆性散文不是为回忆而回忆的,而是为现在而记叙的,是为了更好地投入战斗而创作的。当时,北京段祺瑞反动政府大规模地镇压爱国请愿的革命青年和人民群众,鲁迅自身也受到反动政府的通辑。这时候,鲁迅的民主主义思想更激进了,反抗  相似文献   

16.
高淮生的《红楼梦新论稿》带着“话题意识”去追索《红楼梦》中的“话题价值”,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文本研究与综合研究,分析了古代著名思想家与文学家对于曹雪芹思想以及《红楼梦》的影响;揭示了《红楼梦》中“意淫”、“情痴”、“诗意”三大重要关目的文化意蕴和美学内涵,并对《红楼梦》的艺术创作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了文化阐释,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以诗人的才情秉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营造而成的心灵之诗。  相似文献   

17.
从“童心”和“意淫”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曹雪芹“人学”思想的基本表征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认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倾注了对“人”的关注、爱意与温情,是“爱博而心劳”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8.
从“童心”和“意淫”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曹雪芹“人学”思想的基本表征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认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倾注了对“人”的关注、爱意与温情,是“爱博而心劳”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9.
杂文选刊2006年第3期(上半月版)登载一篇名叫《博士论文》的百字杂文,说在某次“博土论文竞赛”中,获奖的论文题目如下:《吃饭有益论》《论“回”字的第四十四种写法》《秦始皇焚书坑儒所用引火材料新考》《武大郎卖烧饼的吆喝技巧与WTO背景下的营销策略》《左手还是右手——关于曹雪芹用哪只手举杯喝酒的伦理学考察》。这是文学版的对我们一些以学术特长取胜,“把学问做深做透做细”的高水平博士的最新注解。而现实版的学者专家又如何呢?四川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潜心研究20余年终于提出“张飞是曹操侄女…  相似文献   

20.
以“秋桐属兔”为突破口,论证宝玉与秋桐同年、元妃比宝玉大十二岁,得出元妃属兔的结论,进而解释“虎兔相逢大梦归”。又以“元妃属兔”为突破口,分析《红楼梦》后半部与曹雪芹本意不合之处,并列举六条论据,又辑录了曹雪芹的“增删”止于八十回的论据,得出后半部的作者不是曹雪芹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