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从社会层面上还是从个体层面上看,文化成为资本都构成道德资本生成的基本前提.然而,要使道德资本得以现实生成,还需体化、物化以及制化三种文化资本的足量积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可以确立经由文化资本运作道德资本得以具体生成的三条主要路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关系改善以及社会政治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快速演进以及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法律不够健全,公共权力与市场体制、与个人效用追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凸昱,使得我国的公共权力腐败比较严重,这将危害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共权力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伦理命题,其运行既需要法制的规范和约束,又需要道德的引导和支撑.公共权力腐败有其道德根潭,在分析道德根源后,从道德方面建立一些防范措施,协助体制和政治上的制约,以降低公共权力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异常复杂的因素.环境危机的消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技术、道德等等因素;其中,人类在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的自我调整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4.
构建规范机制 提高腐败成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成本是指不正当的权力运用使权力人付出的代价,包括经济成本、政治成本、道德成本、法律成本及风险成本等方面。由于我国的反腐败机制尚不完善,因此构建提高腐败成本的规范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权力腐败的道德根源及其道德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快速演进以及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法律不够健全。公共权力与市场体制、与个人效用追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凸显,使得我国的公共权力腐败比较严重,这将危害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我国社会的长活久安。公共权力既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伦理命题,其远行既需要法制的规范和约束。又需要道德的引导和支撑。公共权力腐败有其道德根源。在分析道德根源后,从过德方面建立一些防范措施,协助体制和政治上的制约,以降低公共权力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邓琦 《华章》2007,(12):49-4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在新的社会伦理观念尚未建构形成,传统文化又失去社会整合能力的经济加快建设进程中,中国社会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失信违法、腐败循环、极端的个人主义等精神腐质与社会流弊.加强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规则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客观诉求.  相似文献   

7.
简论腐败的社会危害性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危害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等诸多方面,必须完善政策,惩治和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英 《天中学刊》2005,20(3):27-29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处于多种腐败的易发多发期.为什么社会转型时期的腐败会异常突出?其政治原因是民主制度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权力监督与制约弱化、用人制度不健全、惩戒腐败无力、大量失范行政行为的存在等;经济原因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实行的价格双轨制、经济特权以及政府对一些地区或集团的"优惠政策"等过度干预经济的行为的存在;思想原因是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劳苦功高,理应回报、贪图享受,追求潇洒、升迁无望,物质补偿、无人监管,有机可乘、个人主义至上、一退了之的错误思想;社会历史原因是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新旧体制交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得不紧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事件迭出不穷,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我国社会各领域道德滑坡的冷峻现实。造成道德滑坡的原因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对领导干部的道德监督,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危害巨大的现象始终伴随着人们,这就是腐败.腐败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腐化作用.凡是存在国家权力的地方,就具有产生腐败的可能性.任何一种国家权力,当它被滥用,被异化时,就有可能滋生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1.
公交超载现象反映了法律与道德之间、法律法规之间以及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解决当前"公交超载"现象的出路在于尽快修改现行法律,使新法既照顾到公交车辆的特殊性和我国当前的现实国情,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客的法定权利,使法律与道德、情理、社会现实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所谓道德惩罚,就是社会对那些践踏道德规范、不顾道义谴责、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极坏影响、而其行为又未能触犯法律的行为主体给予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制裁即经济利益上的处罚和道德意识上的批评,以此引导和教育行为主体及社会广大成员实现由恶向善、由罪恶向德性的转化。道德惩罚既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规则经济的需要,也是这种经济体制下个体道德生长的外部动力。在现实中道德惩罚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同时也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和制度行政机制,以便真正发挥其在道德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利腐败"是由行政垄断或者是资源垄断衍生出的中国式的腐败现象。"福利腐败"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它源于计划经济所形成的福利制度惯性以及由此滋生的特权消费意识,而权力部门的行政垄断则是其产生的政治基础。目前,"福利腐败"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扩散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它不仅引发了社会信任危机,导致社会不公,同时还加剧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需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加强监督并规范政府行为,同时从法律层面上立法制约"福利腐败"。  相似文献   

14.
"实践-建构"道德学习理论认为,道德的学习、道德发展在本质上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来实现的,可以从其所主张的学习形式、教育原则、师生关系几方面借鉴该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进,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政策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调控手段,其在现阶段我国法律不完备以及法律无暇顾及的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与功能.民事政策与民事立法在功能与价值方面有着一定的契合性和差异性.民事政策具有社会管理功能,社会管理的"试金石"功能,引导社会价值方向功能.自由,正义,秩序是价值的诸多表现形态,从规范意义层面来讲,民事政策对实现以上价值形态有其特定的路径.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同样作为社会管理的机制,二者只有协调一致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管理.对于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民事政策与民事法律的冲突,最直接的解决机制就是将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事政策转化为民事法律以及明确民事法律与民事政策的适用效力.  相似文献   

16.
任何快速转型与发展的社会,必然是一个风险社会.社会风险包括制度风险本身却是一种社会资源,而风险治理就是分配和安置这些资源.警察权是一种带有强力的政治、法律机制.在政治的视域中,风险社会中警察权的科学发展需要从"理解"、"参与"和"责任"三个方向上实现其"政治的"和"法律的"两重维度上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古代防腐反贪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启示:只要公权力存在,腐败就不可避免,必须树立长期持久的反腐败理念;防腐和反贪的长效机制是制度和法律的完善与严格执行;建立和完善民主机制,创造反腐倡廉的社会大环境.同时,还必须加大奖惩的力度,持久不懈地进行“官德”教育,使之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贪腐的诱惑.当今之世,防腐反贪是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的共同的严重课题,不仅是一个理论和学术研究的课题,更是一个需要通过政治实践在制度、法律等最重要的层面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腐败动机 腐败机会→腐败行为”乃腐败发生的内在机理。因而预防腐败不仅要抑制腐败动机,更关键的是要消除腐败机会。而消除腐败机会的根本途径在于创新体制机制制度。体制层面创新的关键是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包括推进分权和权力制衡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机制层面创新的核心是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尤其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同时也要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零容忍"是一个犯罪心理学理念,后来被引申到社会各个领域,旨在打击轻微不良现象,防止其发生质变,从而做到"防微杜渐"。本文在研究"零容忍"理念内涵及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剖析了"零容忍"理念与反腐败的内在联系以及实施"零容忍"反腐败的现实困境,并从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建设、监督约束机制和惩治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运用"零容忍"理念防治腐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韩姝 《华章》2009,(11)
课程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的生成过程中,起着中介的、催化的作用.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来讲,如何使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的职业素质生成,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亟待改革的实践课题.因此只有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不断地进行改革,使之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合拍,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