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相似文献   

2.
乐器的发声     
熟悉吉他的同学都知道,吉他一共有六根琴弦,其中四根是铜材质,另外的两个是钢材质的,而且粗细都不同,每一跟琴弦自吉他的底部延伸,跨过琴马,至指板尾部以弦轸固定.为何吉他是如此的构造呢?那我们得来了解一下吉他的发声原理:吉他是拨弦  相似文献   

3.
在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总存在固体传声这一不足之处。通过对实验器材进行改进,基于Arduino微处理器的程序自动控制使声源在真空罩中悬浮,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教材中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相似文献   

5.
苏科版与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在介绍摩擦力时,都安排了筷子提米这一小实验,以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探究产生摩擦力原因的兴趣.但这一实验按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在杯中装满米压紧后插入竹筷,再放入少许水,等会儿再提筷子.这一做法,若放水多少不适当,等待的时间未达到要求,都  相似文献   

6.
徐瑞钦 《物理教师》2002,23(7):37-37
1 振动发声原理 :物体振动会发声 ,而通过镜面反射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实验方法 :我们在演示音叉振动发声时 ,只可听到声音 ,但在较远处根本看不到音叉的振动 .为此 ,我在音叉上粘上一小块平面镜 (可用VCD碟片代替 ) ,用激光小电筒发出一束很强的红光射到平面镜 ,再反射到黑板 (如图 1 ) .当音叉振动发声时 ,反射到黑板的红点也会随之上下明显晃动 ,且音叉的振幅越大 ,红点晃动幅度也越大 .图 1            图 2  2 光的折射原理 :光的折射规律实验方法 :在演示“光的折射”现象时 ,我们一般用一束白色的平行光从空气射…  相似文献   

7.
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实验资源的创新设计为例,提出“探查教材实验方案瑕疵”“优化教材实验方案”“改进教材实验装置”“整合教材实验资源”等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苏科版初二物理光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束手电简或激光笔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用光屏接受到光斑,改变入射光束照射到平面镜的角度,观察光斑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苏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材上册第61面“生活·物理·社会”中,有这样一段话:道路两侧的树上和商店门前的彩灯,扮靓了我们的城市.它们由许多小灯泡串联而成.多年前,这些彩灯中的一个灯泡损坏断路后,一串灯会同时熄灭;现在当一个灯泡熄灭后,其他灯泡依然明亮.但若取走任一个灯泡,整串灯泡也会熄灭.原来,这类彩灯中的灯泡,在它的灯丝支座下方还有一根与灯丝并联的金属丝,如图1所示,灯丝断裂时,电流仍能从金属丝中通过,从而使其他小灯泡仍能发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叶鹏松 《物理教师》2007,28(10):25-25
1提出问题因为平板玻璃既能反射光,又可透光,所以许多初中物理教材常选用它替代平面镜去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如苏科版、沪科版8年级物理教科书.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甚至教师因此而产生一种认识,即以为平面镜不透光,用它就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不能直接用于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事实果真如此吗?2实验探究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尝试直接用平面镜进行实验探究,最终不仅找出了平面镜中像的位置,而且还成功验证了物像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及时纠正了某些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下面分别介绍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的两种基本…  相似文献   

11.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用蜡烛作为光源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学生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笔者认为用蜡烛作为光源仍有以下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12.
人体的肌肉也会发出声音吗?是的,不光心肌和肺部的肌肉会发出声音,人体的其他肌肉也会发声。肌肉收缩的时候,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只是因为人耳对低频声并不敏感,所以人们往往对此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13.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补充习题》第33页第8题: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在地上形成的光斑是( )。  相似文献   

14.
1.水瓶琴学习过程中的困惑 初二物理教材《声现象》一章中,有一个“水瓶琴”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声音具有能量, 它表达了物体的振动, 当声音传递 到人耳引起耳鼓膜振动时, 我们可以感觉到声音.它是 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声波.下面介绍用声音“吹灭”蜡 烛的实验. 实验器材: 田径比赛时用的发令枪, 蜡烛, 大一些 的抛物面反射镜一对(或铁锅一对), 直径30cm、焦距 8cm的抛物面反射镜, 光具座, 烛台, 十字夹, 试管夹, 铁架台等. 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1. 将直径及焦 距相同的两个抛物 面反射镜分别固定 在铁架台上相反放 置, 间距60~70cm, 间距的大小是依照抛物面反射镜或锅的大小灵活而定. 2.在两个抛物面反射镜下方放置一个光具…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音乐与科技的结合越发广泛。在音乐创作的手段与应用上,现代音乐的发展也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非物理发声原理音色建构的电子音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革新,在物理发声原理乐器音色为主的音色中也融入了电子音色的成分,音乐也从此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传统物理发声原理音色与计算机参与建构的电子音色结合中,勇于实践的音乐家们提供了众多的结合手段,为新世纪音乐的发展与开拓提供了色彩斑斓的意象与经验。  相似文献   

18.
周怀明 《物理教师》2011,32(3):39-40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章第1节中,活动11.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采用了如下的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学习唱歌的要领,归根到底是要掌握好发音的气息和共鸣的关系,呼吸技巧是决定歌唱音色的重要因素。学习唱歌要从控制训练呼吸开始学起,掌握好共鸣的声学原理,解决好共鸣"三要素"的辩证关系,才能唱出好的声音。所以解决好气息与声带的平衡控制关系,是学习唱歌的基本任务。本文简述唱歌发声的呼吸与共鸣关系,供初学唱歌的音乐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