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思传统师德典型的价值取向——追求奉献与牺牲,即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结合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以人为本,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结合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确立新时期师德典型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谐与发展,即自我成长,引导学生,师生共进。  相似文献   

2.
价值取向即某事物所体现的特定的价值观,它支配和决定着此事物的具体模式和操作取向。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成为音乐课程的目标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所以,教学改革就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求真、向善、唯美。求真即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真,要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学生生活;向善即思想政治课追求的价值取向要善,要求教师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唯美即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追求艺术性,做到课堂教学的情境和节奏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求真、向善、唯美。求真即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真,要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学生生活;向善即思想政治课追求的价值取向要善,要求教师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唯美即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追求艺术性,做到课堂教学的情境和节奏的韵律美。  相似文献   

5.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行动的标尺,是影响和左右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支撑点。在如今和谐社会中,师德是生产力、师德是文化力、师德是发展力。在重视教师职业需要的前提下,坚定理想信念与充满爱心是实现师德提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应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追求。然而,当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会扭曲甚至背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学生的多元感悟与课文价值取向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应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追求。然而,当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会扭曲甚至背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学生的多元感悟与课文价值取向之间的辩证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同时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试从哲学教学角度,分析如何在哲学教学中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新课改的价值定位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又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师德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本,建构一种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而又与理想追求相结合的师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价值取向。湖北省随州巾曾都区洛阳镇小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1.
国家新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新课程改革体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资源观 ,并不断追求着公正、民主与多元的社会伦理理念 ,具有重要的伦理学意义。当然 ,这次新课程改革在价值取向、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资源等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在当前的社会分工中总要承担一定的职责和功能。它既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即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普通高中应有的职能是什么的问题;又是一个事实问题,即普通高中实际行使的是什么职能的问题。价值取向的实现是对客观事实的改组改造,实质是对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改革方案体现着对普通高中职能的价值追求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文新课程已不是作为技术性语言训练的工具而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它承担的是文化建构的使命。这就要求语文新课程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运行模式,树立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即建构语文新课程的生命形态--一种价值取向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过程模式--一种文化过程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超越品质--一种文化反思观。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它要求教师平等面对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但是尊重学生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与遵守课堂规则的外在要求是否会形成对立与冲突?怎样才能达成一致呢?本案例提出这样的问题,以供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它要求教师平等面对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但是尊重学生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与遵守课堂规则的外在要求是否会形成对立与冲突?怎样才能达成一致呢?本案例提出这样的问题,以供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中历史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要关注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说明新课程在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实现了真正的回归,即: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正是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当代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历史意识,如何培养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成为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一、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强调个性化阅读,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与探究精神的培养,但一些教师却剑走偏锋.盲目追求个性化,迷失价值取向,令人堪忧。例如在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教师请学生从课文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评价。对白骨精作评价时,有学生说:“我觉得白骨精虽说诡计多端,残害百姓.但她很孝顺.抓到唐僧后。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评价的生本化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这一生本化取向决定了新课程评价从目标的确立到具体操作都要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实施生本化取向的新课程评价,必须更新观念,关注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提高教师评价能力,使师生在新课程评价活动中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学科结构运动"失败促使人们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行研究.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如火如荼的阶段,通过分析我国课程实施现状,分析比较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来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价值取向,以便为新课程计划更好地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根据我国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其发展要求,本文认为当前的新课程实施应采取相互适应的取向.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时代的主旋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阐述了师德建设的内涵、本质。即师德建设是指教师个人自身成长及教师职业行为的优质化过程;师德建设是指不断促使教师个人对教育、学生、自己的情感投入并养成习惯直至成为性格的过程;师德建设是指使教师不断缩短与"真人"距离的过程;师德建设是指促使教师走上"为善之道",体验良心的方法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