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连洋 《精武》2006,(8):13-13
一、行功之法太祖拳是功力拳,与别处所见的长拳有很大不同,其动作快慢相间,柔和圆活。正是在这快慢与柔活中,才能体会到拳架势法的气机鼓荡,才能感觉出拳法局势的长短横侧,才能慢慢地体认  相似文献   

2.
温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152-153,162
十四卷本《纪效新书》是戚继光晚年整理成书的著作,以前较为少见。十四卷本较之流行的十八卷本有许多改动,与武术发展有关的重要改动有二:一是将枪法从“长兵短用”中移至了“短兵长用”中;二是删去了“拳经捷要篇”。这些改动说明火器的发展对军事技术的巨大影响,同时也为以后的武术发展提供了条件和营养。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军事家中,身经百战、屡建功勋,又有杰出的军事、武术著作流传后世,对我国古代军事理论、武术理论做出贡献的,当首推戚继光.特别是其著作《纪效新书》,已经成为研究中国武术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戚继光及其著作《纪效新书》的研究分析,来客观、准确评价其军事和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臂拳亦称通臂二十四势或合一通臂拳,属昆仑派。此拳早在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有论述。在他的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中记载:“神拳当面插下,进步火焰钻心。”与二十四势中掖、挑二势吻合。  相似文献   

5.
《武备新书》十四卷,明代晚期刻本,四周单边,版心为上黑鱼尾,半叶九行。该书卷一《束伍篇》,卷二《耳目篇》,卷三《手足篇》,卷四《手足篇》,卷五《手足篇马附》,卷六《比较篇》,卷七《营阵篇》,卷八《行营篇》,卷九《野营篇》,卷十《实战篇》,卷十一《胆气篇》,卷十二《舟师篇》,卷十三《守哨篇》,卷十四《练将篇》。其内容是在戚继光十四卷本《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因此又名《增订武备新书》。  相似文献   

6.
王志远 《武当》2010,(10):24-25
序言 沈寿老师五岁时即遵其祖母之命,师从松溪征南派内家拳巨擘童崇武习武。年方弱冠,便仿古人四言歌诀体裁,写下《内家拳法》八篇。分别为《武德篇》、《精气篇》、《方略篇》、《机势篇》、《虚实篇》、《刚柔篇》、《变通篇》、《周旋篇》。  相似文献   

7.
刘连洋 《精武》2006,(8):8-10
1.探海挥月双抱拳2.英雄提袍懒扎衣3.猫行三步迷敌踪4.二郎担山打两边5.右起捶野马探槽6.弓步搭架探马拳7.大鹏展翅傲必州8.虚身叶底去偷桃9.古树盘根推山掌10.金鸡独立探马拳11.大鹏展翅乾坤旋12.二郎担山打两边13.右提炉千钧坠底太祖拳,亦名太祖长拳,是在山东莱州一脉流传的古太祖门武术,又名少林门梅花支系。该门武术以太祖拳为母拳,初学入门之始,太祖拳法作为入门根基,需要练习一年左右,方可再习它拳。相传太祖拳法共三十二势、一百单八招,其拳路分三节四段,每一节段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套路。下面按本门原传势法,将太祖拳法第一段录出,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宝轩 《精武》2007,(8):35-37
通背拳术博大精深,传承至今,已发展出太极通背拳、祁家老派通背拳、祁家少派通背拳、五行通背拳、白猿通背拳等不同流派的通背拳术。然而,考近两个世纪以来,各通背源流,在传承中不仅存在历史纪年的严重断代,而且普遍存在人为假托的附会讹传。例如:讹传春秋战  相似文献   

9.
靳爱祥 《精武》2008,(5):52-53
我在精武杂志2008年第2期中,发表了一篇《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一)》的文章,第3期应该续写《萧氏八卦掌拳法传承的动态演进(二)》,但由于许多读者来信、来函询问“萧氏原传八卦掌”里为何还有拳法?拳法的特点是什么?为此,在给《精武》写第3期稿时,临时改写了一篇《原传萧氏八卦掌揭秘》的文章,在这里还请其他的读者谅解!  相似文献   

10.
记得前辈马凤图先生曾经说:“研究武术的人,不能把《水浒》一般小说看待,它里面有真实可的材料;《水浒》之于武术史,其功不亚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就你是怎么个读法。”起初漫不经,可日子久了,越发觉得此语有些量。于是,便又打开《水浒》专心致地细读一过,果然与往昔之囫囵枣大异其趣。十八般兵器中的鞭、锏、锤、挝属于短式兵器,可作用过  相似文献   

11.
张景岩 《精武》2006,(4):17-18
2005年春,电影《霍元甲》筹拍之际,初定在片中饰演霍父及担任该片武打设计的中国武协“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的总导演、著名武打影星马中轩先生,亲临静海采风,邀请迷踪拳传人们演练迷踪拳艺,并拍摄了录相资料,准备在片中的教学和武打中采用些真正的静海传统迷踪拳演练内容与技击招法,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但由于后来拍摄思路和演职人员的变化,使这一设想成为泡  相似文献   

12.
刘连洋 《精武》2005,(7):38-40
《少林衣钵真传》是一本与《纪效新书》、《苌氏武技书》一样,对我国传统武术有着深远影响的古谱著作。只是由于近代形意、太极等流派的兴盛,而该谱义仅流传于螳螂门中,所以研究者极少:因笔者喜欢对螳螂拳史、拳理、拳功的研究,所以对该谱多有涉猎,以下为笔者一愚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传说、史籍、古文献中的山东杂技艺术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技艺术可以说是所有艺术门类中历史最悠久、形式最古老的一门艺术,从现已出土的文物和散见于古籍史料中的一些零星记载中可以发现,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度里,几乎历朝历代都有杂技艺术活动留下的痕迹。虽说“角抵、象形、杂技,历代相承有也”,但“其增损起源,事不可详”(见《南齐书》)。  相似文献   

14.
俞大猷 《精武》2007,(7):39-43
俞大猷与《剑经》简介俞大猷(1503~1580年),明代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世有“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誉。明人黄景眆曾说:“吾温陵棍棒手仆妙天下,盖俞都督集古今棍法而大成之,身与士卒相斗。余所接善棍者,皆言其父,其大父承都护所指教。”此言将福建武风归功于俞大猷,决非过溢之词。世所相传的俞家棍,正是俞大猷最精善之技,此《剑经》即为俞大猷亲自撰写。《剑经》的内容,包括“剑”、“射”、“阵”三法,其中的精要在“剑”(即棍),认为其是各种武器的基础,并巧妙地以儒家经典为喻,宣称用棍如习《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俞家棍”融合了“荆楚长剑”、“杨家枪”的优点,理论宗宋明理学,基本上将朱子“由博返约”和王阳明由约而博的精义合而为一,而强调棍法不拘一格、随时变化的道理。故主张“正”是守势,“奇”是攻势,不轻举妄动、急于求成,讲究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乘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痛击,“打他第二下”。俞大猷从个人的棍法、身法开展,推衍至五人、十人,乃至军队作战的布阵原则,使此书成为“武经”、“兵经”宝典,不仅在对倭寇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效力,而且对少林派武术“中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精武》2009,(7):10-12
问:韩先生,从你的文章看,你对“武林大会”限制击打脸部这一规则很有意见,请问为什么? 答:因为不许打脸就不会产生“真正有效的拳法”。  相似文献   

16.
李惠新 《收藏》2010,(9):101-105
山东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地区,它在整个中国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受到考古界的重视。著名历史学家张荫麟先生认为:周代以前,中国历史的主要地盘是在山东、河南、山西,而旁及河北、陕西的一部分(《中国史纲》2005年版)。  相似文献   

17.
王景文 《上海集邮》2004,(11):37-38
报喜!向区票爱好者报喜:山东解放区最难寻找的一张邮资表,终于发现了!夸张一点说,查找此表,也算是经历了将近20年的一项“工程”。 让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这项“工程”的经历:从80年代恢复集邮活动起,上海的老集邮家徐星瑛,就在资料极端缺乏的条件下,着手研究山东解放区的邮政资费变化。当时能找到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2006,(12):24-24
首届全国梅花桩拳研讨会于2006年11月7日至9日在北京市怀柔区召开。为期j二天。这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梅花桩拳法研究会主持召开,得到全国各地梅花桩拳法研究会群众组织和个人的响直与支持。参加研讨会的各地代表有:北京市梅花桩拳法研究会、广东省梅花桩拳法研究会、河北省六个市县地区的梅花桩拳法研究会、河南省三个市县地区的梅花桩拳法研究会、山东省四个市县地区梅花桩拳法研究会、安徽省梅花桩拳研究会、辽宁省营口市梅花桩拳代表、江苏省梅花桩拳代表等共计四十余人。中央电视台影视记者和领导,《中华武术》杂志主编均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李公亦畲者,直之永年人也,讳经纶,亦畲其字。考贻斋先生,讳世馨,廪贡生,候选训导。同治元年举孝廉方正,不仕。卒于里第。妣武儒人,为予王姑。生子四:公居长;次二承纶,光绪乙亥举人;次三曾纶;次四兆纶。均有声痒序。次四公前卒。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03,(5):13-13
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及推广武当内家拳法,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经过两年努力,编辑出《武当武术精萃》(第一部),最近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当文化丛书的一部分(武术部类),又是《武当》创刊二十周年精华选本。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