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绍根  游丹怡 《新闻大学》2022,(4):42-56+120-121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中俄通信社与华俄通信社是两个不同的机构。前者于1920年7月创办于上海;后者是苏俄国家通讯社的在华分社,总部设在北京。相比中俄通信社,华俄通信社的存在时间更长、发稿范围更广。两社的稿件内容极为相似,但各有侧重,中俄通信社旨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华俄通信社则是苏俄在华代言人。两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中俄通信社的创办过程中可能得到了华俄通信社在稿源上的帮助。两社都致力于打破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讯机构对国际新闻的垄断。中俄通信社的创办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利用通讯社进行宣传,向国内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谈及离开《新社会报》的原因时,胡政之说是“感于北京办报之易受压迫,又鉴于少泉支持报馆之艰苦”,而徐铸成说胡政之是由于不赞成林白水不择手段地勒索而离开了报社,这两种解释是否可靠?通过辨析,本文提出:胡政之给出的理由是真实的,徐铸成的说法证据不充分。胡政之在采访巴黎和会前后游历欧美考察世界各国通信社时,就决心回国自己创办通信社,因此待时机成熟后即南下创办“国闻通信社”,是他没有说出来的离开《新社会报》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远东通信社是国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家通信社,1909年成立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西力东渐、国运衰微的近代时期,远东通信社作为内外沟通的桥梁,致力于对内对外的双向传播,运用各种宣传与反宣传手段在西方树立客观正面的国家形象,并通过及时全面的对内传播准确传递西方政治新闻,为外交决策提供参考,在近代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远东通信社的传播活动在学术领域一直未能受到关注。本文即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认为远东通信社的双向传播活动在清末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为外交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舆论助力,这在当时中国新闻事业中是非常独特的。  相似文献   

4.
《国闻通讯社》曾是《大公报》(新记)的姊妹企业,而且可以说,它是《大公报》的母体。这不仅因为旧《大公报》革创时期的“班底”大多是从《国闻社》调集的,而且作为《大公报》的三“巨头”——吴鼎昌、胡改之、张季鸾也是在创刊《国闻周报》之初,开始紧密结合的。他们三人,在早年同在日本留学时就认识,但大概只是泛泛之交。归国以后,就各奔前程。吴、张二人,都挂籍同盟会;而吴在清末,就进了大清银行(中国  相似文献   

5.
常江  杨奇光 《青年记者》2016,(28):24-25
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话语实践其实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据学者考证,1909年由王慕陶等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创设的远东通信社是国人在海外最早创办的通信社.①民国时期,又有留日学生创办东京通信社、华瀛通信社,留欧学生创办巴黎通信社.尽管受资金、人员等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这些海外通信社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但国人早期创办海外通信社的实践,对打破当时国外通信社对国际舆论的操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是现代中国卓越的新闻家、著名编辑、爱国老报人.从1927年在北京<国闻通信>社当练习记者开始,历任天津<大公报>、上海<文汇报>、<大公报>香港版和桂林版、重庆<大公晚报>、上海<大公报>和<文汇报>香港版的总编辑和总主笔等职,从事新闻事业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7.
正戊戌变法时期,天津是维新派在北方开展报刊活动的又一个重要据点。严复等创办的天津《国闻报》,与上海《时务报》桴鼓相应,分执南北舆论界牛耳。它不仅是天津地区中国人创办的最早报纸,同时也是维新派在华北地区出版的唯一报纸和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张日报。【富有特色的《国闻报》】《国闻报》是在上海《时务报》创刊后的第2年,即1897年10月26日(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创刊的。社址设在天津租界紫竹林海大道,由严复与王修植(菀生)、夏曾佑(穗卿)、杭辛斋(慎  相似文献   

8.
为了纪念我国较早的革命美术社团“一八艺社”成立五十周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在编辑《一八艺社五十周年纪念画册》。“一八艺社”是鲁迅先生生前直接关怀的我国革命美术社团之一。它成立于杭州,时在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故称“一八艺社”,后于上海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一九三一年,“一八艺社”在上海举办“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时,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积极赞助,扩大了政治影响。同年夏天,鲁迅先生邀请内山完造之弟内山嘉吉于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由该社不少社员参加讲习会,对我国新兴木刻运动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直系军阀是清末民初在中国兴起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是北洋集团中与皖系、奉系鼎足而立的三大派系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占据重要地位并产生过相当大影响的军阀派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革命书刊的传播,立即着手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出版发行机构,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党组织最早创建的出版机构——新青年社   新青年社成立于 1920年 9月。它是因出版《新青年》杂志而命名的。《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群益书社而独立出版,成立了新青年社,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版机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它担负着筹备和组织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因此,作为上海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1897年10月26日《国闻报》在天津创刊,一个半月后,同年12月8日,国闻报馆又出版了旬刊《国闻汇编》。在《国闻报》问世时,全国维新派报刊已不少于20种,可是包括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在内的中国北方,却没有一家维新派的报刊。《国闻报》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该报创刊不  相似文献   

12.
《时务报》和《国闻报》均为维新时期维新派的舆论重镇。1896年在上海创刊的《时务报》,在维新派所办报刊中销量最多、影响最大。次年在天津创办的《国闻报》,则是当时维新派在北方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两家报刊分主南北之局势,成为维新派鼓吹变法的南北两"喉舌"。不过,就其发行量来说,两家报刊不可同日而语。《时务报》创刊伊始,发行量就达3000多份,一年后达到了12000多份,最高峰时达到17000多份,创下了当时报刊发行量的新纪录。《国闻报》的发行量则颇不尽如人意,创刊数月后,发行量约每天1500份,旬刊《国闻汇编》则每期仅能售出五六百份。  相似文献   

13.
邵飘萍是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声名显赫的记者、报人,是反帝反军阀的英勇新闻战士。他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占据一席地位,因此,对介绍他的生平以及新闻实践的文章中的遗误之处,进行考证与补遗,使研究工作在史料确凿的基础上进行,是十分必要的。一、邵飘萍的“北京新闻编译社”何年创办?是北京第一家通讯社吗? 1924年3月,邵飘萍在《东方杂志》21卷6号上发表的文章《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中写道:“乃于民国七年创办新闻编译社于北京,是为我国人北京有通信社之始。”而在同年6月出版的《新闻学总论》一书中,邵飘萍又否认前说,讲新闻编译社创办于“五年七月”,是“为华人自办通信社之创始  相似文献   

14.
何心冷,江苏苏州人,生于1898年,幼年丧父丧母.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靠自学肄业于北平民国大学.1922年,胡政之在上海创办国闻通讯社,何心冷被录用,开始步入新闻界.  相似文献   

15.
谭友志  刘涛 《青年记者》2012,(14):85-86
严复于1897年10月26日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并开始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上连续发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用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的《国阐报》贯穿着严复的思想和追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新闻研究资料第三辑发表了蒋齐生、于继华同志写的《新华社的由来及诞生年月》一文,里面说:“新华社的历史应该从其前身红中社算起”;“红中社是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在江西瑞金建立的”。我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可靠的。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六日,也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的前一天,我在上海参加过一个秘密会议。这是当时法南区各大专学校共青团支部书记会议。会上听了江苏省委一位同志所作的政治报告。报告中说,在瑞金,已经建立了一座播发新闻的广播电台,明天起就要开始发报,我们就可以收到关于中国工农兵苏维埃第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汪康年师友书札>为主要文献来源,试图再现国人在境外创办的第一家通讯社--远东通信社的主要经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情境剖析王慕陶、汪康年、熊希龄、外务部等参与方面的关联互动,探究远东通信社何以会呈现如此面貌的原因.本文认为王慕陶和汪康年提出的远东通信社"专为外交所设"是各方面形成共识、达成合作的基石,也是远东通信社一直贯彻始终的运作方针.但由于本身的内涵模糊,"专为外交所设"同时也为各方面人士根据自身利益和具体观点,进行不同诠释留下空间,必然会导致分歧和纠纷的出现,阻碍了合作的贯彻和深化.籍此个案也可以看到在已经进入国际化、世界化交往体系的情境下,政府机构与民间人士在对外维护国家形象,进而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上的共识、差异以及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严晓亚 《新闻窗》2006,(6):92-93
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社址设在天津租界紫竹林海大道。严复虽然持有激进的思想,但处事谨小慎微,从不参加实际维新政治活动,也从不去报馆,而且找了个福建人李志成充当馆主,所著文章也不署名,但严复是该报最主要的创办者和主编者。这份报纸,贯穿着严复个人的思想倾向与对中国社会变革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1946年春,我在上海《文萃》周刊社工作时,曾参加过上海《消息》半周刊的工作。这个刊物从1946年4月初出版,至7月中旬被国民党反动派勒令停刊。它为时不过三个半月,出版了十四期,可谓昙花一现,但在新闻战线上却发放过绚丽的光彩,起过不可磨灭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严复在天津创办的《国闻报》,对维新运动的开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创刊不到一年,就转卖给日本人,在它创刊经营期间的无数艰难辛酸多数都不为世人知道。因此,文章分析了曾经轰动一时的《国闻报》被迫停刊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