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的独特感受必须以尊重作者的原意为基础,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能脱离作品所处的时代,学生的独特感受要以人文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去感受文中的语言文字,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但在教学中往往学生参与得少,用心体会得少。根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应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下工夫,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去体会卢沟桥的美,感受卢沟桥狮子的“数不清”。  相似文献   

3.
刘美丽 《山东教育》2002,(16):43-43
学生作文中存在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他们觉得没东西可写。其原因是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熟视无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感受生活,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个性,感受得深刻,才能表达得深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呢?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我们可以结合著名作家热爱生活的事迹或体会,结合课文作者谈课文写作经过,让学生懂得,只有对生活满腔热情,充满兴趣,全身心感受,才能领悟到生活的启示,从而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引导学生善于体察生活。即引导学生对人、事、物设身处…  相似文献   

4.
作文内容体现的是真实的现代社会生活,使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是创作的一种先决条件,因此如何使学生能真正的感受生活、培养学生去感受生活当然就成了作文老师的首要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通过吟咏诵读,让学生获得语言上的形象感受、感情色彩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对关键词的比较、替换、欣赏,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培养学生揣摩语言意蕴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角色体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扮演角色,一种是进入角色。进入角色是一种境界。学生进入了角色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角色,也就拓宽了思维的空间,增强了思维的序列性,学习效果自然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进入了角色,他就会用角色去感受作品、感受生活、感受历史、感受人生,这样,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7.
文平 《青海教育》2014,(7):71-71
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多少,不应是在教师反复强调下得到的,而应是在学生感受和体验教学活动之后得到的,感受越深,所学的知识就越多,记忆也越牢固。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再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才有可能发挥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灌”,而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数学教学有必要让学生感受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写自己妈妈脸上“有七个小孔”,虽然不能断定是其”求异思维和幽默的表现”,但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认识。即使这种独特感受和认识是错误的,教师也不应断然予以否定或讥笑,而应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受出发,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学校美育的主要目的。而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教师为审美活动的主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对美的感受能力。本文拟结合自己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感受,谈谈如何通过为学生提供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和条件,教会学生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1、通过欣赏、律动、演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体验美,感受美。2、感受新疆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展现生活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感受语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实践,我认为离不开生活,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感受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呢?那就是想尽各种办法提供机会,创造环境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感受新生活,感受新语文,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真心承认“感受是无罪的”。“感受是无罪的”,这是心理学专家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因为,感受只是一种内心体验,它并不影响别人,而有的教师对此并没有深刻理解,如某班换了思品老师,一名学生对班主任说:“一见新老师严肃的样子,我心里就害怕,不敢提问。”班主任马上批评道:“乱说,老师有什么可怕的!你怕老师,今后他怎么教你,一定要喜欢他。”在这里,班主任不但没有帮助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还责备学生的感受,也许从此后,这位学生再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这种心理如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13.
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阅读是习作的营养。阅读过程是获取习作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要使学生有作文情感,应先从阅读中培养情感。因而,教师应研究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策略,应在阅读中注重学生的作文情感的培养。为此,一要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优美,感受人物的生动形象和特点,感受事情  相似文献   

14.
学生习作过程,是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习作是否顺利,与学生本身的知识有很大关系。一是习作内容(写作陈述性知识),是否有话可写,二是写作技巧(写作程序性知识),比如本次习作的表达艺术感受的几种方法;三是写作策略性知识,比如本次习作要如何灵活运用表达感受的方法来表达艺术感受。以知识分类论和教学论来指导学生习作,有利学生扎实写作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审美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即从感受美、鉴别美.到创造美。感受和鉴别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感受和鉴别理性的升华。但是、二者之间只有可能性.没有必然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先要引导学生感受美、鉴别美,还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去创造美。如何实现由感受美、鉴别美到创造美呢?  相似文献   

16.
教学准备 教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一次森林之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林中乐队的魅力;或搜集各种动物的声音,创设出森林的环境,让学生反复聆听,交流感受,再进入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7.
一、参与生活,感受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富有时代特色的信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灵感,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陶跃宏 《职教论坛》2002,(14):32-32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如何引导学生去领悟语言的音乐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形象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把握整体的风格美及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以下一些感受:一、在阅读范文中感受美1.语言的渲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语文教学也必须凭借语言来进行。因此,教师在…  相似文献   

19.
感受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写作能力。写作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体会生活;培养学质变受生活的丰富感情;训练学生对生活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根据我校独特的主题月所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我校周边的良好资源,把学生领向生活,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如:活动式体验、实践式体验、调查式体验、感受式体验、搜寻式体验等.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风光,感受网络世界的美妙,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使学生写作时就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就得到进发,真知灼见就在笔尖流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