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构建多元化网络体系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今天,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西安高新区为例,提出了构建多元化网络体系,形成"增长极拉力网",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文荣 《大众科技》2006,(7):185-186
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文章具体分析了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经济三大增长极之一,京津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加强京津冀间的产业合作及协调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凌 《科技与管理》2005,7(1):11-13
在阐述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在增长极、产业结构和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主要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发展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超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极如何通过提高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创新能力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构建长江三角洲“超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组织模式、要素构成与制度框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长江三角洲“超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增长极的"中三角"经济区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实行协同发展战略,对"中三角"区域创新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是促进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首先探讨了"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然后从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参量系统、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三角"跨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已被认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有效的战略方式,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高度重视,并努力发挥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形势下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涛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5):496-499,504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区,承载着国家发展模式创新探索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重任,一体化发展使珠三角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城市产业集群。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出现新的变化,中国将成为新区域增长极的重要产地,珠三角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文章采用数据对比分析方法,对新经济形势下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做深入分析,并提出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诉求,以期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分析十堰与通化两市的区位、资源、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特点,指出通化模式在于制度优势,并结合十堰实际探讨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开发区域优势资源,促进十堰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成为一个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在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中,区域经济协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份,曾成为一时的焦点问题。漳州市已形成了关系密切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协作体,以此全面提升漳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本文介绍了区域经济协作的内涵,从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浅析经济技术协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迫切性,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给省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拓展的空间,区域经济经济技术协作对推进海峡西岸建设发展战略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白志礼  谭江蓉 《软科学》2007,21(4):75-78,82
论述川渝两地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共同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是两地面临的共同历史机遇和战略任务。对竞争与合作的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概括,对川渝两地经济发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两地经济发展的互补性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经济发展的共生、协同、互赢机制以及推进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的设想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伟 《科技与管理》2008,10(2):84-86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落后的现状,分析了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深化国企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培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提高开放水平等对策,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的,以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集聚经济与增长极理论构建产业集聚和增长极溢出作用模型,分别使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联立方程和各年截面方程检测2000-2007年间河南省126个市(县)产业集聚与自身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中原城市群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非农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强化,但是非农业就业的空间密度相对过高,已产生明显的拥挤效应和非经济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原城市群地级中心城市对各级市县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在最近几年相当稳定.研究结果为统筹制定配套区域政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河南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差距上。本文基于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建立了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影响和制约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子,并提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文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配性要素。文化力与经济力共同作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文化资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地域文化塑造着区域特色经济;文化产业将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新则是区域创新的先导;文化彰显与交流搭建起区际联系的平台。试图以改进东北地域文化,重塑东北区域形象,构筑东北地域文化力,以实现东北地区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化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近些年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火车头。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许多地区现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增长,亟待通过内生性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破解增长乏力之困。本文将就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阐述一些初步认识,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重点区域新材料产业基地及集聚区发展特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材料产业发展迅猛.全国20多个省市将新材料作为地区发展重点,新材料产业正逐步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本文就全国新材料产业基地和集群发展区域的特色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依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依据研究,是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现有的理论依据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者互动发展的三个理论依据,即: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大学职能嬗变理论、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  相似文献   

19.
《科协论坛》2006,21(2):36-37
产业集聚是一种地域概念,意味着同类企业和关联企业在某一区域相对集中:产业集聚是一个拥有新的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由于同类企业和关联企业的集中,企业间的竞争性和协调性加强,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世界性经济现象,是增强区域经济持续竞争力、形成增长极、带动个地区经济发胜的强劲摊动力量。  相似文献   

20.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柳州市“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设成为西江经济区龙头城市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探讨了柳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柳州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遇到的困难,并结合柳州市具体情况给出柳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