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文萃     
最好的父母之言你自己做决定吧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儿,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她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身为父母,…  相似文献   

2.
晓敏 《师道》2003,(12):40
他们是自由恋爱结婚的。女人的父母是县城某行政部门的两个不大不小的领导。而男人的家却在乡下,祖上世世代代都是靠土地过活的农民,距离就是这么远,但是他们依然相爱了。是很深爱的那种。开始时,女人的父母就坚决反对自己的独生女儿和一个农民恋爱并嫁给他。他们对她说:“如果你真的要跟他走,就永远别再踏进这个家门一步。”女人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静静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去了他家。女人态度坚决。临出门的那一刻,她看见了父母眼中的泪水,她的心里也在疼。但是女人知道,无论是什么人,她的最爱只有一个。她爱自己的父母,但她更爱他。这样的爱…  相似文献   

3.
今天是我的生日。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日子,不过是个太阳很好的星期五。可是趴在窗台上的我,却似乎弄不懂为什么行人们都能兴高采烈地嬉笑。他们……他们也许不用过一个孤孤单单的生日吧。家里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的影子被斜阳拉得很长。父母都出差去了——两个人都出去了,这是一年就一次的日子,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一口气吹灭十四支生日蜡烛的权利。这样一个日子,过去了,就永不再来。算了,算了。我不自觉地咬着下嘴唇。我不想自己再这么优柔地渴望那个生日蛋糕。“那有什么好的!”我大声地说。但心里还是有一点酸酸的。再叛逆的孩子都…  相似文献   

4.
“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正在办理续费手续。”每次都是这句,可小忆还是每天都拨这个手机号。她根本就知道这个手机号已经不用了,可她说她就愿意按这几个数字,习惯了。两年了,这个号不知道打了多少回,无论每次打完是高兴还是悲伤,是爱还是恨,她就这么持续着、执着着。她知道小晖不爱她,但她知道小晖很依赖她,他需要有人去关心。这也许就是男人的虚荣吧,而她则愿意把这虚荣给他。她知道自己是小晖手中的风筝,有时候她想干脆飞走吧。可她又哪里舍得。如果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到了怎么受伤都不在乎的程度,那么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一切劝说也都是废…  相似文献   

5.
菁灵姐姐:你好!我的父母很关心我的学习,可我发现父母对我的鼓励,反倒成了我的压力。别人都说要把压力转换成动力,可我似乎做不到,我一听见父母说:“上课认真听讲啊!”之类的话,心里就很压抑。我应该怎么办?熊平改变自己的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改变生活环境,另一条是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父母是不能选择的,要改变他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现在还是初中生,想自己独立生活还办不到,因此,面对父母的唠叨,你只能选择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父母说的对,就耐心倾听,虚心接受;如果你觉得他们说得不对,不愿意听,就全当没听到,不要去反驳他们。因为那…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扮演多种角色,这几年父母这一角色的“戏份”似乎越来越重,“扮演”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父母们都想做最好的父母,却对何为最好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7.
一些父母常常为孩子间发生吵闹而烦恼,认为这是孩子调皮、淘气。其实,有时并不是这样。13岁半的方也和1岁半的表妹在地板上玩。突然,还不会说话的表妹委屈地哭叫起来。哭声引来了两个妈妈,一个说:“不要吵!”另一个说:“不要哭。”而且异口同声地“命令”孩子:“两个人不要在一起玩!”这时,外婆来了,她看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场面:一张  相似文献   

8.
薇薇是个内向文静的3岁小女孩儿,话语不多,喜欢一个人玩。在社区开展的游戏活动中,她经常会同时拿很多玩具,或用裙子兜着,或放在自己的周围。她常常大声“警告”企图拿她玩具的小孩:“这些都是我的!你不能拿走。”如果其他小朋友拿走了她的玩具,她就会追在后面,直到把玩具抢回来。如果薇薇和其他孩子因为玩具问题而闹起了别扭,薇薇妈妈就会把薇薇拉到一边,给她另一个玩具:“宝贝,乖,不要去理他们,你自己一个人玩。”  相似文献   

9.
文学创作     
《学子》2003,(1)
有两面镜子。一面是镜子,另一面也是镜子。一日,女人偶然来到一面镜子前,她被镜子里的“自己”震惊了:原来自己竟然这么美丽!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无法与自己媲美!女人醉了,她“啵”的一声赏给镜子一个飞吻,便悠然飘走。终于有一天,女人迷失了方向。彷徨的女人来到了另一面镜子前,这次,她看到了真实的自己,女人愤怒了:“去你的,这不是我!”她说完,抬起脚就朝这面镜子踢去,“哗啦”一声,镜子碎了……  相似文献   

10.
前两天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聊天时我说:“有个18岁的女生跟我说她找了个35岁的男朋友。我想不通她怎么找了个比她大这么多的男人,找个同龄男生不好吗?这年龄也相差太多了吧。”在场的另一个朋友也很诧异:“35岁?她找了个35岁的?不会吧。”一个女性朋友却说:“我还是能接受的。我接受不代表我会这么做。我自己肯定不会找年龄相差这么大的人。其实我真心觉得没必要总去评价别人的事。”  相似文献   

11.
关爱一生     
“她是个幸福的老妇人。”人们都这么说。老妇人安静地睡着了,很安详,旁边一个老头儿拄着拐杖呆呆地立着,思绪飞到了几十年前。春天,诞生了两个可爱的婴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在人生最美的季节里,他们相约来到了这充满七彩光的人间。“这两个娃儿,前世肯定是夫妻。”人们都这么说,这种说法也融进了两个孩子的心窝。生活在一个村里,背篓里装满了他们一起走过独木桥时的  相似文献   

12.
巴黎有 14 条地铁线、362 个地铁站,可我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和第十三线这么有缘,每天都至少要坐两趟。 当然是因为学校,家住巴黎学校在远郊,除了十三线没的选择。可又是什么原因让我在巴黎如此众多的学校里选择了现在的大学呢?这么想,似乎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某种为人不知的既定安排,似乎被某种冥冥的力量所左右。这些充满宿命的想法,可能是受了一位素食店老板的“真传”她说,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质需求”;第二层次是“精神需求”;最高层次则是 “灵性阶段”。其实,她最终也没 说明白什么是“灵性”…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下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常常扮演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唱“红脸”,另一个唱“黑脸”,比如,一个说:快去把作业做完,否则小心我揍你!另一个则赶快说:别那么凶吧,他还是个孩子嘛,他懂什么呢,来,乖乖,先把饭吃了再说。这种情况下,唱“黑脸”的管教体罚孩子,想使孩子感到惧怕;唱“红脸”的说情呵护,想使孩子感到温暖可亲,这种一严一宽,一硬一软的做法究竟好不好呢?我认为这种家庭教育法有诸多弊端。  其一,会把孩子培养成“欺软怕硬”的“两面人”。唱“黑脸”的在家时,他就乖乖听话;一…  相似文献   

14.
网上聊天只能是一种心情的宣泄,它牵强虚渺,并无真正的意义。人们都这么说。与他的第一次“见面”还是在一年前的一个早晨,我登录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网站。在一个仅能容纳15个人的小小聊天室里遇见,当时里面只有3个人,除了我和他以外的另一个人没过两分钟就溜之大吉!似乎整个网络里就只有我和他,我们尽兴地聊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任何告别地就各奔了东西。本以为只是网络海洋中两滴恰巧相遇的水珠,却在几天后的另一个网站又“见面”了。在满是陌生人的环境里显得格外亲密。两次的巧遇让我们相互了解。他叫不明,比我大一岁,是个画油画的男孩。不明是个很认真的人,对所有事都很用心,他对颜色颇有自己的见解;在属于他的世界里天是橙色的,太阳是蓝色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四年级的张青青问妈妈:“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青青的妈妈受过高等教育,一向很关注青青的成长。面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她愣住了,但又马上领悟到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性教育问题。于是,她尽量用适合小学四年级儿童能理解的语言,讲述了关于十月怀胎,关于新生儿出生,关于女儿是如何成为现在这么活泼漂亮的。但是,女儿到最后还是不明白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这种情况,可能许多做父母的都  相似文献   

16.
我的女儿薇薇今年9岁了,是一个典型的小公主,在正常情况下,她连给自己倒杯牛奶都倒不好。记得当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她的身上就处处呈现出了一种女王的气派。因此,她爸爸和我就经常开玩笑说,这小丫头在投胎之前一定是在父母簿里的“奴隶”项下发现了我们的名字,所以就找到我们做她的父母了。  相似文献   

17.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到我工作单位附近的幼儿园去玩,常常看到接送孩子的年轻父母训斥孩子:“哎呀!你怎么这么笨!人家××就比你聪明!”或者是:“谁打你了?人家为什么不打别的小朋友而打你呢?肯定是你不好!”……每当此时,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不愿回忆的童年生活。 我的父母是严于律己的人,对我们姐弟五人的管教也十分严格。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  相似文献   

18.
女孩子家     
“一个女孩子家,能有啥出息!到头来总还是回家……”这是赵辛凤三次高考落榜时,乡亲们最亲切的问候。而且,在她十几年的学生生活中,她的父母老赵头两口子也曾受过许多“好言相劝”:“何苦呢,到底县人家的人……”“人家的人”,老俩口一听到这样的话,心中总似闷着一肚子热气,散不出,耗不尽。的确,辛凤是“人家的人”,不光将来出嫁以后是,而且她压根就不姓赵——那是一个下大雪的年关,老赵头赶了“年夜集”回来,在路上拣了这么个娃娃。本来,他已有  相似文献   

19.
口琴里的爱     
蒋英姿 《家长》2009,(2):87-87
她是家里第四个女儿。 她似乎打小就明白自己只是弟弟出生的梯子,便不似其他姐姐一样会伶牙俐齿地在父母跟前表现自己,争得一星半点的宠爱。家里孩子多,父母爱的总是最亲近自己的那几个。有客人来,他们便是父母炫耀的资本。无论是聪明的,还是顽皮的,无论是憨厚的,还是狡猾的,只要有故事,就能博得客人礼节性的夸奖。而沉默寡言的她,总是很少被提及。她便想,父母都是不爱自己的,他们生她,只是为了给弟弟开道。她的性格因此变得更加内向。  相似文献   

20.
选择     
“选择”不是一个动词,而是个人名。她是个成绩不上不下、相貌不美不丑的普通女孩。她原本有个挺好听的名字,但自从她到了初三下学期后,便自行改名为“选择”。因为她十分希望自己能选择自己想干的事。 事实并非如此。她本来想考个普通中专或幼师什么的,但父母硬说这没出息,为她报了个普高。于是对于“选择”这种成绩中等的学生的选择之路只有一条:书山有路勤为径。 闹钟的声音准时5点响起。“选择”虽不想起来,但又不得不起来──昨晚有两道数学题准备今早做出来。隐约中,她觉得自己对这些综合题是力不从心,但她别无选择地坐在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