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论亦然。古代史书汗牛充栋,在典籍中的地位也很高;古代读书人喜欢读史,也喜欢评史,后人就把他们评史的文字叫做史论。史论以评论史书和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为主,后又扩延讽喻现实,也就是古代学者所称的“因事发议,评定得失,做示当世”,因此读史论能予人以更多的启迪。中学教材选取经典史论篇目作课文可为明智之选。  相似文献   

2.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论亦然。古代史书汗牛充栋,在典籍中的地位也很高;古代读书人喜欢读史,也喜欢评史,后人就把他们评史的文字叫做史论。史论以评论史书和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为主,后又扩延讽喻现实,也就是古代学者所称的“因事发议,评定得失,做示当世”,因此读史论能予人以更多的启迪。中学教材选取经典史论篇目作课文可为明智之选。贾谊的《过秦论》、欧阳修的《五代伶官传·序》、苏洵的《六国论》均为史论经典之作。或指陈前朝过失,劝谏当朝实施仁政;或总结历史教训,阐述社会人生哲理;或评析史事原委,以儆示现实政策。三篇作…  相似文献   

3.
苏洵的《六国论》堪称名篇。我想 :文章的论证逻辑性强是其中的一个最大优势。其逻辑性表现在 :文章为了充分论证“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 ,罗列了两个论据 ,然后再罗列更小的分论据 ,最后提出看法 ,进一步深化中心论点。文章就这样一层深似一层 ,采用多种论证推论方法 ,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达到了不容置辩的论证效果。下面就具体谈谈本文多种推论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一 ,完全归纳法的运用 所谓归纳方法 ,就是由一系列具体事实 ,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论方法 ,它分为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两种。完全归纳法是由一类事物的全部个别…  相似文献   

4.
本篇用先提论点而后反复论证的方法,抓住“弊在赂秦”,层层深入,步步阐明,笔力雄健,层出不穷。最后一段,借古讽今,更发人深省。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先否定,后肯定,点出“赂”字作本文论述的中心。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  相似文献   

5.
课文摘要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全文中心论点)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一分论点)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假设敌论)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二分论点)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  相似文献   

6.
本学期使用的文字教材是由牛慧主编的、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审计学原理》。该教材共有十章内容,其中最后一章(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不做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相似文献   

8.
论点—分论点论证(概括论证)(具体论证)结论/\}大欲大患!固不在战(对比论证)秦之弥繁侵之愈急(归纳论证)抱薪救火薪尽火灭(引言论证)不,钱而弱至于颠搜倘使相较或未易量 /\ /\ /\ /\ /正反\ /\ /\ /\为国者无使苟从六国故牢为积威之所劫又在六国下矣反、.吞.!!1..李月Ilee‘ese  相似文献   

9.
《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字明允,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史·文苑传》说他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求学,举进士后,因“举茂才异等,皆不中”,烧掉平时所写的文章,进一步刻苦学习,“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仁宗嘉  相似文献   

10.
(一)《六国论》,是宋代散文大家眉山苏洵有名的一篇政论文,是《嘉祐集》里《权书》的第八篇,原题为《六国》。这篇文章,论述六国(战国时代的魏、韩、赵、楚、齐、燕)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一味赂秦。赂秦既增加了敌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的 1、明确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借古讽今,意在批评北宋朝廷赂契丹(辽)、西夏之不当。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论证的方法。 3、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比较“兵”、“得”、“始”、“亡”、“与”、“或”、“以”等词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2.
苏洵的《六国论》立意巧妙,明是讲历史,实则讽谕现实,言在此意在彼,是借古讽今、委婉劝谏的典范之作。   首先,文章的论证分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文章一开头,就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个中心论点,尔后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针对赂秦和不赂秦两种情况,文章给以哲理思辩的分析。一种是赂秦的如韩、魏、楚三国,直接以土地壮大敌国,削弱自己,自取灭亡;一种是未尝赂秦的齐国,因孤立自守,坐视五国迁灭,不得不归于灭亡。对于用兵抗秦但有始无终的燕、赵二国,具体分析其用兵的功效,从反面证明赂…  相似文献   

13.
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很多老师按照习惯把它的教学功能确定在:1.让学生认识六国灭亡的原因;2.理清思路,体察苏洵借古讽今的良  相似文献   

14.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命题方向大致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考查基础知识,“考课本”“不回避陈题”成为本章高考命题的显著特点;第二,随着新教材的实施,高考改革的深入,“联系实际、联系高科技”成为高考命题的方向;第三,与力学、电磁学、光学、医学等知识综合,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从“大纲”上安排的教学时数看,语法、词汇、语音应是本课程复习的重点,特别是语法,教学时数占全课程的三分之一。当然,作为一门知识来讲,它的组成的各个方面总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偏废的。  相似文献   

16.
一、导读目的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逻辑思维知识,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论辩说理的语感能力。但是,他们的论辩说理往往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因而失之于片面性和简单化,同时,语言上又常常不注意分寸感。因而,讲授本文就要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多讲多导,在温习旧知的同时获取新知。为此,本文的精讲导读目的可以确定为:1、学习本文中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2、学习本文极有分寸的论证语言。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的标题为《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该标题突出了散文逻辑性、抒情性的特点。但如何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此特点尤其是“气脉”还须作进一步的研究。笔者以该单元首课《六国论》为例教学尝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人教社1991年5月版)对《六国论》中“思考和练习”第三题所作的答案,有多处疏失。 课本“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把下边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相似文献   

19.
苏洵的《六国论》,我虽多次讲授,但基本沿袭旧法,逐字逐句逐段讲解、分析,满以为效果佳妙,结果学生听过之后,当时有些印象,一段时间之后,对其中的字句早已模糊不清了.我深感内疚,反思教法失当.这次又要上《六国论》了,我毅然走出传统教法的围城.  相似文献   

20.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读六国世家,一笔总括,拈出一个“怪”字,问题由此提起。铺陈六国人多地广,以优势攻秦,反被秦所灭,气势充沛.反跌有力。贾谊《过秦论》铺陈六国兴师攻打秦国,秦人开关延敌,六国之师逡巡不敢进。写法与此颇相似。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深思远虑.表明作者感慨之深,且强调下文立论的坚实不移。虚设“自安之计”一句,为“咎”字铺垫,并为后文“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的假设推论作一伏笔。一个“咎”字,推出全文中心论点。由“怪”而“思”而“咎”,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具有破竹之势。其父苏洵《六图论》劈头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