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小学生在上课时常常有一种难熬的感觉,40分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显得特别漫长、痛苦,在老师组织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似乎是一个旁观者,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方面老师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即使懂了也不举手,不发言,就像上课时没有这些人一样;另一方面,他们感觉不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需要,似乎老师不关心、同学也不关心,老师提问从来不请他们回答,他们成了课堂中“多余的人”。这表明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一种孤独感。  相似文献   

2.
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关心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不要人为造成学生产生无依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并针对课堂"孤独感"的学生,提出教师课堂教学应采取措施,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玉凤 《考试周刊》2014,(22):165-165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贪玩、懒惰、爱说谎、不认真学习、学习成绩差、不尊重老师、违反校规……这些学生被称为"后进生"。其实绝大多数后进生都是求上进的,并且常常为学好做出不小的努力,只是他们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意志不坚定。对后进生来说,其最大的缺点是自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或者觉得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不被集体重视,达不到老师、家长的要求。后进生还处在一个不利于成长的环境之中,经常受到老师、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个别老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更"另类"、"与众不同",从而迷失成长方向、自暴自弃。对这些学生,"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本文就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天地》2008,(5):39-40
本来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我一点都感觉不到快乐。班里有几个特别调皮的男孩常在课堂上"各抒己见",但说的全不是学习上的事,有时是议论某些同学的缺点(我也被他们议论过)。他们一会儿逗得老师哈哈大笑,一会儿惹得老师哇哇大叫,老师对这些  相似文献   

5.
许多老师都喜欢听名师上课,因为他们的课堂对自己来说是一种享受.但是听完课后,许多老师却又"望课兴叹",因为把他们的教学设计及流程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一试,不但那生动的动态生成没有了,连学生的高兴劲没有了,教师的话语似乎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即使听了很多课,可自己教学的提升依然不明显.于是,许多老师抱怨:"听课不实际,对咱们没有多大的用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听课为自己服务,提高自己的课堂实效呢?  相似文献   

6.
阐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关心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不要人为造成学生产生无依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并针对课堂“孤独感”的学生,提出教师课堂教学应采取措施,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许多老师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有了灵气活力,许多同学在数学课中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上课时总是让老师感觉他们心不在焉,更谈不上什么创建生态课堂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个人觉得,是由于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求知的火花",找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创建和谐的生态课堂呢?这个问题值得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进行深深的思索.我个人认为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自组织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当下课堂的思考当下的教育处在一个从没有过的美好时代,但承载育人使命的课堂却远不如期望的那般理想。当下的课堂是教的课堂,学生感觉不到或者说无法感觉到课堂是自己的,在他们眼里,课堂永远是老师的。于是,我们越是执着地为学生,学生似乎越不识好,真是情何以堪!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课堂始终把学生当作被设计、被决定、被控制的对象,教师的作用过于突出了。  相似文献   

9.
<正>一、研究背景目前,历史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历史学习就是简单的知识记忆过程。在他们看来历史这门学科毫无意义,即使在应试上历史课堂的功能似乎是非常微弱的。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冷漠态度,很大程度上基于历史课堂的"冷",即教师的讲述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似乎只是听课,教师不需要和学生互动就可以讲完一节课。试问让学生感觉如此"遥远"的历史怎能吸引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强化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现实中,学生已经适应了一种"非民主"的教学环境,即:老师让我学我才学,老师问了我再同答,根本认识不到自己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怎样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主角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读者告诉我说他们不喜欢自己,因为太多太多的琐事。 备受老师的宠爱,在班级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知心朋友;认真预习了功课准备好了课堂提问,老师却没有点自己的名,偷偷练习了好久的歌,聚会的时候依然不敢当着同学的面唱出来……  相似文献   

12.
王雅洁 《考试周刊》2014,(25):186-187
<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们在低年级时非常喜欢美术课,在美术本上信手涂鸦,然后请同伴或老师欣赏,告诉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而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他们不喜欢美术课,不愿意涂涂画画,美术课久而久之变成老师或极少数所谓"学优生"展示的舞台,而绝大多数学生在美术课上尽力完成自己语文、数学作业,他们在课堂中感受不到美术带来的乐趣,体验不到画画的快乐。表现在课堂中,学生把美术课堂当做放松的乐园,更有学生显现出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忽略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在课堂中很少参与发言、很少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常常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有学者将这类学生定义为课堂"边缘人"。他们由于性格、家庭、老师、班级授课制等原因受到忽视,内心情感难以宣泄,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表演中看到真实的自己,有利于提高自我意识和价值感,使认知、情绪、个性、社会性得到良好发展,是帮助传统课堂中的"边缘人"学生重拾自信、回到课堂中心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学会学,学会问。那么,怎样组织有效的课堂提问,这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潜移默化,激起爱问的火花1.在言谈交往中启发。教师对学生要有"情",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倾注全体学生,让学生对老师有"可敬又可亲"的感觉,愿意跟老师交往,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或不懂的问题跟老师说。我常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和学生交谈,结合他们的兴趣,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喜羊羊和灰太狼》里  相似文献   

15.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那么,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善学、好学且乐此不疲呢? 一、营造乐学的氛围,触动兴趣的心弦 初中生年龄小,对事物的喜好往往受制于环境的影响.学生情绪的好坏,会影响其课堂的表现和对英语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轻松地步入课堂.课余时间,我总会主动与学生接触,与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觉得老师是"可亲可近"的.课堂上,我也是面带微笑,用满含期待的目光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感觉到"老师在关心着我呢",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轻松自然地畅游于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生命因展示而自信,课堂因展示而精彩。"展示是课堂之魂,它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学生通过展示,不仅领略了知识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了同学间的友情和老师的赞赏,还收获了自信。但它的操作是一个难点,组织不好就可能出现"失控"的局面,达不到预想效果。如展示散漫,耽误时间;优等生唱"独角戏",其他学生受冷落,不参展的学生无所事事;后进生在游离,不知所云……怎样才能使课堂展示精彩,有序且高效?一、勤"洗脑",点燃展示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写作时的最大抱怨是:“老师不关心我们!”他们感觉自己游离于作文教学课堂之外,也与老师们格格不入,好像整个世界都在逼迫他们写作文。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一些时间去构建师生间伙伴关心关系,使师生在作文教学中能够进行合作互动并有一定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难发现总有几位"落落寡合"的学生——离群的"孤雁",这些学生在课间或上学、放学时,常独自一人,喜欢独来独往,遇到熟人不主动打招呼甚至躲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退缩、旁观、不积极、不主动、少言寡语,从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相处时,他们常使小性子,好神经过敏,执拗,容易  相似文献   

19.
杨启进 《成才之路》2014,(32):36-36
正在日常班级教学中,常发现班上总有几位"落落寡欢"的学生,他们像离群的"孤雁",性格内向、胆小、害羞、孤僻、不善言辞,行为上与大多数同学不协调,对班级活动持冷漠态度,既不会"惹事生非",也很少出头露面……他们在班上或有或无,落在了被遗忘的角落里,成为教育的盲点。然而,事实上,每一位同学——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普遍地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爱护和引导。这是每一个学生深层的心理需要,它既包括对爱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听了两节二年级《可能性》教学研讨课。课后研讨时,参与评课的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时的表现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学生说"我明天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我将来一定能考上某某大学"等话有些"离谱",似乎并不是数学中的"可能性"问题。如果不是"可能性"研究的,教学时教师为什么还热衷于让学生说呢?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可能性"呢?"可能性"是不同版本二年级教材新增加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