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文字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摄影素质和文字写作能力,是数码时代对摄影记者的基本要求。目前,新闻摄影在完成了版面上"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革命后,急切呼唤"图文并重"的摄影记者。相机数字化提高了其普及率,不少文字记者拿起了相机。摄影记者只满足于简单地"咔嚓",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一方面,受众对新闻图片有图文并茂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媒体要求摄影记者在单兵作战时要成为多面手。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平面媒体被分成了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事实上,文字记者在用文字记录时代发展、民生进步的同时,用好手中的相机同样重要。文字记者“随手拍”记录下的新闻画面,不仅是对新闻摄影的有益补充,有时自己的文字还不得不让位于自己的摄影。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佳作从何而来?综观新闻摄影史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基层是佳作之源。那么,摄影记者如何强化基层意识呢? 一、深入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由于拍摄新闻照片有别于文字记者的采访,因此有人认为摄影记者无需像文字记者那样“挖”新闻,关键是“抓”瞬间。摄影记者下到基层能不能“咔嚓”一声,拍完走人?要不要心入?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强化摄影记者的基层意识,除了下基层,还必须与基层的群众交朋友,上至机关干  相似文献   

4.
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如果能够很好地配合会使新闻报道锦上添花。本人通过多年来的新闻摄影实践以及近来担任文字记者的一些采访经历,深深地体会到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既不能机械地“合作”,也不能盲目地“单干”。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的这种“分”与“合”的关系如果拿捏得当,会充分发挥新闻照片在报纸版面上“一图胜干言”的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当摄影记者摆开架式进行拍摄时,他的身前身后有时会冒出几位文字记者,同他一样操起“家伙”,有的是用“傻瓜机”,有的竟然也“长”、“短”兼备。于是,在你“咔嚓”,我也“咔嚓”的交响曲中,一种新的现象在传播圈里“曝光”了——这就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字记者摄影热。一为什么会出现文字记者摄影热?有人认为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闻机构传播手段不断改善的结果;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6.
借助文字强化形象优势新闻摄影的优势是形象,但任何形象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新闻摄影的“局限”也是新闻形象自身的弱点所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摄影运用形象“说话”、独立报道新闻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形象性再强的图片新闻,也离不开文字说明交代它的诸要素。不认识这一点,过份强调形象的独立性是不现实的。事实上设有一个摄影记者是完全依赖形象而不借助文字就能报道新闻的;只是因为他们是摄影记者,是以画面形象为主报道新闻的,文字在他们手中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形象自身就“立”不起来,也不可能有新闻形象的相对独立性。因而文字说明对于新闻摄影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作为我国报纸业务工作指导方针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付诸实践;新闻摄影在报纸宣传中“独立兵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出现了不少上乘之作。然而,纵观报纸上的图片报道,缺乏新意,缺乏力度,平淡肤浅,甚至失实的报道常常见诸报章。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记者缺乏调查研究的功夫。 新闻摄影是用摄影的形式报道新闻。毫无疑问,摄影记者必须遵循新闻报道一般规律。调查研究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这不仅仅是对文字记者而言的,当然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然而,这个问题往往被摄影记者所忽视。这种状况应该改变。 强调摄影记者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是新闻摄影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第一,调查研究是摄影记者获取报道线索的必要途径。当新闻记者,搞新闻报道,就要经常不断地发现或获取新闻线索。只有这样,新闻记者才不致于“盲人骑瞎马”,在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中,才有可能抓住代表社会经济走向,反映时代精神的报道对象。新闻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有的人总在不断地发现,有拍不完的题材,忙得不亦乐乎,经常拍出平中见奇的力作,而有的人两眼茫然,感到无处下手,或老是拍一些人云亦云的照片?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的功夫,实际情况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胡凯 《传媒观察》2014,(6):60-61
正与文字记者不同,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摄影作品的实践中,往往更多会考虑如何通过新闻图片来传递信息。有些摄影记者认为新闻摄影主要是靠"个人感觉",不用遵循什么"清规戒律"。实则不然,新闻摄影也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拍摄新闻作品也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如果仅凭"个人感觉"则会事倍功半,影响新闻摄影作品的效果。一、创新表现手法,新闻摄影也可以"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9.
项玮 《新闻记者》2006,(3):84-86
重文字轻图片,这是我国新闻界长期来的一个痼疾。不少新闻从业人员总以为文字能说明一切,照片则可有可无。2000年11月,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到上海举办摄影展览时,曾告诉笔者:“以前分配工作时,文化素养高的当文字记者,文化素养低一些的当摄影记者。”由此可见当年新闻单位完全把摄影放在次要地位。穆青首先在新华社打破这种分配“原则”,他认为,作为一名记者应同时具备文字和摄影两种能力。他自己身体力行,拿起相机,当了一名“两翼齐飞”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摄影记者”与“记者”的关系 “摄影记者”是以摄影为报道手段的记者。也就是说,“摄影记者”的角色首先是记者,然后才是摄影。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都是记者,他们各有不同,前者以摄影为报道手段,后者以文字为报道手段。现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摄影记者对“摄影”角色的意识很强烈,而对“记者”角色的意识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1.
对于眼下媒体的新闻摄影落后于文字新闻这个现状,媒体人的认识十分一致,但对于造成新闻摄影落后于文字新闻的原因,媒体人的看法却很不一致。编辑一方甚至是总编辑认为是摄影记者“不够努力”,而摄影记者总爱埋怨是老总们或者版面编辑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雷开太 《新闻界》2000,(3):48-48
摄影记者以摄影的手段 ,图片形象传播新闻信息作为己任 ,因此摄影记者本身又是社会特定的角色 ,同时又肩负社会赋予的特殊的职责与使命。摄影记者应时刻关注社会 ,反映社会 ,服务于社会与广大读者。摄影记者的职责意识要求记者必须按照新闻摄影特点和拍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摄影记者的职责意识表现为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新闻意识。摄影记者首先应想到自己是一个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党的政策的宣传者 ,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新闻记者 ,与文字记者一样 ,同样是传播新闻 ,只是传播新闻信息采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 ,对新闻信…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应是相偕共振的两翼,文字、摄影并重也是本刊的宗旨之一。改革的现实需要改革的新闻,新闻摄影如何更真实、自然、生动地纪录、反映现实?中国新闻摄影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优势?发展趋势如何?怎样适应世界新闻摄影的潮流?它需要摄影记者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2月6日,20余名首都中青年摄影记者聚集在《中国记者》编辑部,切磋思想、交流看  相似文献   

14.
摄影记者拿摄影奖,理所应当。但摄影记者获文字奖,在中国新闻界却是罕见。在剐刚结束的’98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评选中,《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于文国、《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两人在分获摄影作品一、二等奖的同时,又双双取得文字报道的一等奖,成为“新闻评选”中的新闻。于、贺两人是我国新闻摄影界的资深记者,过去曾多次在全国性的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奖。以文字作品获一等  相似文献   

15.
刘开明直言不讳:摄影记者不能总是跟在文字记者身后当配角。初当记者时,他也时常象“出租车”似的为文字记者做“跟班”,只是配角当惯了以后才不甘愿起来。他琢磨: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相比独具形象优势和魅力,摄影记者的主攻方向应该是更多地运用形象独立报道新闻。或许,正是有了这份不甘愿,刘开明名下的“独立报道”才得以在新民晚报上频频出现。常读《新  相似文献   

16.
确立摄影记者工作思路 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新闻现场采编合一性。现代报纸要求摄影记者理论准备、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对于摄影技术的认识和把握。就整体而言,理论准备多厚实,拍出来的作品水平就有多高。这理论并非仅指新闻摄影理论。为什么在同样的场合,不同的摄影记者抓到的瞬间、场景相差很大?这里有机遇问题、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于其对瞬间思维  相似文献   

17.
陈翔 《青年记者》2006,(12):42-42
随着新闻摄影数字时代的到来,数码相机、电脑加网络让摄影记者成为了速度更“快”、腿更“长”的数字飞人。然而,理应拥有更大创作空间的摄影记者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文字记者、业余摄影爱好者,甚至连一般的群众也成了他们强有力的竞争者,再加上版面编辑们越来越喜欢从网络图片  相似文献   

18.
当今报刊早已进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时代,图片已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手段,大量群众参与摄影,扩大了版面编辑选择好照片的范围,增强了新闻传播效果。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新闻传播队伍中的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准确地定位自身,争当新闻摄影的排头兵,引领新闻摄影,应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既可以拍摄出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又可以撰写出文笔犀利的新闻文字报道的“两栖记者”。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以照相机瞬间记录的方式反映新闻事件,也就是说,摄影记者是通过照片上的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只有善于从纷繁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攫取最有新闻价值的瞬间形象,才能拍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新闻照片。 新闻摄影同属新闻范畴,与文字报道一样,同样需要具备新闻“五要素”。新闻照片是用图片形式进行报道的一种手段,已成为报纸版面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张好的新闻照片常有生花妙笔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题材用照片报道要比文字报道效果好得多,它毕竟是以真实的形象,浓郁的现场气氛,真情实感地记录了刚刚发生的一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容易让人信服。我在实践中经历的一件事,至今记忆  相似文献   

20.
摄影记者不是“照相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在一些报社摄影记者正在成为仅仅发挥工具作用的照相匠。摄影记者成为照相匠,往往有着三类表现:一、成为文字记者的手。在一些报社文字记者指挥和调动摄影记者的情况很普遍,他们协作采访,但是,文字指挥摄影,往往在采访现场要拍场面或者要拍细节,有时甚至是要拍摄实证性的证物。二、成为编辑的腿。许多编辑有调动记者策划新闻的职权,于是他们会在反映环保主题的版面指定要有蓝天白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