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周末》2008年度“方舟评论”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方舟评论”(宏观)内容情况分析 表1:《南周》2008年“方舟评论”文章内容分布情况(单位:篇/%)  相似文献   

2.
陶苏 《新闻世界》2014,(8):258-260
《南方周末》自2007年创立了单独的评论版面,几经改革后至今已形成鲜明的特色,其版面规模宏大、涉及题材广泛都为国内传统媒体之少数。本文尝试通过对2013年9月到11月的评论文章进行内容和题材上的分析研究,侧重对其评论特色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陈发明 《新闻界》2009,(1):127-128
透过三鹿奶粉、柑橘,茅台事件的新闻媒体报道,我们应该深思新闻媒体坚守的政治与理性的是什么?本文对此做了基于事实的理性阐释,希望借此引起我们新闻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方周末》(以下称《南》报)的个案文本分析,解析当代传媒人文关怀的旨趣。关注民生和理性思考是赋予传媒人文关怀的两大方向,《南》报为弱势群体和普通人群的民生代言的立场,以及传承知识、拓展公众理性的追求,使人文关怀逐步进入其话语空间,成为传媒的自觉追求。 与普通人同行——深沉的民生立场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社会弱势群体是《南》报始终关注的问题。在它看来,那些  相似文献   

5.
言靖 《东南传播》2010,(10):143-146
《南方周末》评论形式灵活多样,从各方面满足受众的审美诉求。巧妙的编排,善于将新闻报道与评论组合,将系列评论层层深入,将报社记者评论与读者来信组合,将不同读者关于同一新闻话题的不同意见组合,产生1+1〉2的效果,整齐与简洁的视觉,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不断创新的文本手法,文图穿插,评中再评,总结评点等创新栏目,以严肃传统的新闻评论为主,创造出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辅助风格。  相似文献   

6.
言靖 《东南传播》2010,(8):66-69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报纸要在新闻解读上实现差异化,满足受众的审美诉求,从而抓住受众。《南方周末》一向以评论见长,出色的影响力首先归功于评论主题的选择和表现上。从审美诉求来看,严肃理性、指斥时弊、消除喧哗、人文关怀正是其主题之美所在。  相似文献   

7.
公共精神是社会成员在主观上对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规范的认可和人们在客观行动上的遵守、执行.它促进了一个社会的成熟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也是衡量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新闻评论是公共领域中公民发表意见和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是直接表达与沟通的一种重要载体.它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要肩负起培植公共精神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如何选择新闻评论的论题出发,以<南方周末>的"方舟评论"为例,讨论新闻评论如何更有效地培植和发扬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8.
余亚莉 《东南传播》2011,(9):133-136
《南方周末》刊发的关于陈明亮和文强的报道,在事实的选择上,倾向于那些对罪犯有利的和导致犯罪行为的外部因素的新闻事实,勾勒出令人同情的罪犯的形象,从而掩盖了其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对读者的判断造成了误导。本文从这两篇报道对事实的选择方面入手,对报道失实的表现和危害进行分析,并呼唤媒体负起责任,做对大众有利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向熹 《传媒》2010,(7):32-34
约五年前,学界关于中国新闻是否有提"职业化"必要有过一波讨论,最终没有结论.而在此之前,<南方周末>从实际出发,避开"职业化与党性原则是否有冲突"的争论,明确在内部加快"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张永 《新闻爱好者》2014,(11):86-88
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评论是地方党报发出自己声音的一个有力武器,是一个展示党报自身魅力的独特平台、重要阵地。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党报应当具备大局责任与政治情怀、社会责任与民生情怀、引导责任与传播情怀、省会责任与省会情怀。  相似文献   

11.
袁琳娜 《新闻世界》2011,(8):297-298
本文从《南方周末》的三次关键性转型入手,揭示不同阶段该报的内容重心、办报理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并以此为线索,结合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分析《南方周末》对推动当代中国公共领域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品牌和内容生产力是构成媒体持续竞争力优势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当今平面媒体遇到很大挑战的情况下,媒体形态的转型必须依靠品牌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组对刚刚辞职的央视原足球解说员黄健翔的采访报道。报道由通讯《狷狂黄健翔》、访谈《“一个人抵抗体制当然遭人讨厌”》以及记者手记《过度防卫与过度阐释》组成。出乎意料的是,黄健翔对这组报道极其不满,认为记者“为了自己的稿子的轰动效应,就把一篇未完成的采访发了”,并且痛骂记者“变态无耻”。当事记者则在自己博客及媒体报道中加以驳斥。正如《南京晨报》所言,事件“开始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在这个故事里,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新闻评论的进一步发展,曾经为其带来诸多优势的互联网,不利于网络新闻评论深化之处也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试以凤凰网"自由谈"为案例,探讨现有的网络专题新闻评论通过整合手段形成的"整合的评论"的传播效果,以此为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献策。  相似文献   

15.
《湖北日报》23篇“楚论”系列评论,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豪迈开篇,到《务实落实力戒虚华》完美收笔,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也可以说是党报新闻评论的一个重大成果,可喜可贺,可敬可佩。在此,我想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评论,则成为近年来新闻竞争的一个焦点,为报纸抢占舆论制高点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这些年,从各级党委的机关报,到都市报、晚报,都拿出了相当的版面刊登评论,试图对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一一评  相似文献   

17.
一份报纸具有一份报纸的气质,这是品牌营销所形成的。在报纸上呈现的广告,看似与全文内容无关,但这些散乱的广告也会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无形中这个整体传达出一种风格,对报纸品牌气质的表现起到潜在的推波助澜作用。本文以《南方周末》为例,集中探讨了报纸广告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对报纸本身品牌蕴含的延伸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不可复制,其成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社会诸多结构性演变正在悄然而剧烈地进行,改革之诉求如雷贯耳,问题不断累加的时代,它的理性姿态格外被国人所欢迎."《南方周末》一直是理性思考、理性发言,同时在理性之外也让读者找到最舒适而且又大无畏的情怀.可是近些年来,社会上不断有人评价《南方周末》的可读性日趋降低.  相似文献   

19.
《年度评论》──述评性连续出版物娄承肇(河北大学)述评性文献是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由资深专业科技工作者对某学科或某专题所发表的大量原始文献中有价值的内容所作的综述和评论。这类文献在编写过程中广泛收集资料,作者对资料经过仔细研读,分析筛选,提炼浓缩后,...  相似文献   

20.
奥巴马在密集的访中行程里,选择《南方周末》作为自己接受专访的媒体,由此可见《南方周末》品牌的影响力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