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高路远     
汪国真 《课外阅读》2010,(1):M0002-M0002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不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相似文献   

2.
在普罗旺斯的岁月里,一切都宁静而质朴,人生的轨迹在这里缓慢划过,平淡而清澈,正是命运的味道。人生的种种在这里不息地上演,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到生命的演进。如果以声音来形容每一个年龄段,那么童年是清晨或午后聚集在后花园的尤加利树上活泼轻盈的小麻雀的鸣叫;青年是在返璞归真的宁静里,你常捕捉的从远方偶尔传来的一声洪亮鸡鸣;中年是人潮拥挤、  相似文献   

3.
崔峦先生一贯倡导"平淡"的教学风格,他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什么是平淡?"高山无语,深水无波。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不是平庸之平,也非淡而无味之淡,而是素净质朴、宁静深沉,是深邃的执著,是内心的祥和,是深入的淡定,是物我两忘的境界。"我喜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宁静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宁静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一种旷达平和、悠然进取的心境和姿态;宁静更是岁月之轮碾磨出的一种人生智慧,仿佛北地骠悍的游牧部落唇角飘落的歌声。 宁静是晴朗圣洁的天空,是超凡脱俗的潇洒,在物欲面前,宁静是淡泊的情怀;在喧嚣面前,宁静是沉默的心态;在浮躁面前,宁静是沉着从容的气魄;在毁誉面前,宁静是宠辱不惊的大度;在困惑面前,宁静是理智冷静的思考;在肤浅面前,宁静是深思熟虑的智慧;在盲目面前,宁静是老马识途的清醒;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环境中,宁静犹如出淤泥而不染…  相似文献   

5.
"大美"的真观,导航人生未来之路的宝典——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笔者认为:景之美,物之美,文之美,人之美,品之美,交之美,感之美,行之美,终究是绚烂升华后的平淡。无论是缔造还是感受,无论是定义还是立言,求精神得以升华,追艺术愈显圆熟,终归的美还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相似文献   

6.
呵护宁静     
喧嚣的社会,熙攘的人群,浮躁的人生,愈发显出宁静的弥足珍贵。随着岁月的流逝,也许是自己成熟起来了,便渐渐喜欢独处,向往宁静。门无车马终年静,座对琴书百虑清,是宁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宁静;苍松凝翠,云蒸霞蔚,是宁静;芳草萋萋,炊烟缕缕,是宁静;竹海鸣泉,疏乔绿坡,是宁静;荒漠瀚海,黄土高坡,是宁静;荷塘月影,蓑笠独钓,是宁静……这些静谧舒缓、清新恬淡,天然古朴的环境给人们营造了无限的宁静。宁静是一种人生感悟,一种铭心刻骨的体验,是久蓄心中的一顷天,一方地。于躁中撷宁,闹中取静,以宁静之心应对…  相似文献   

7.
大巧若拙     
董一菲 《同学少年》2011,(3):F0002-F0002
在写作中,很多同学喜欢用排比句,用成语,用典故,用华美的句子;在表达方式上,热衷于抒情和议论,喜欢渲染,追逐所谓的“语言盛宴”。然而你看一条流向大海的河,开始一定是涓涓细流,无声无息,中途汇聚,逐渐壮大,一片喧嚣,激浪排空,等到即将流入大海时,又归于从容平淡,即所谓深水无声。写作也是如此,往往要经历一个从平淡至绚烂,复归于平淡的过程,终至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淮南子》中说:“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也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田园诗人陶渊明曾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吟诵出对清静安逸生活的愉悦感;当代作家王蒙则说:“我更倾向未成名前简简单单的读书生活。”古人也罢,现代人也罢,都渴望着平淡,于是,古有隐士深居山中,今有众人追求回归自然。可见,很多人在追求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但远大的志向、博大的胸怀未必能够从那一份平淡中提炼出来。古代隐士,大凡出于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在动荡的社会中选择了平淡。现代一些成功…  相似文献   

9.
谢谢老师     
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一生教你学做事的人便是老师。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是做人。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人生有许多许多的东西令你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在这世上,惟有老师,惟有老师呵,教你真诚。老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老师的职业,排斥奸佞。诲人之心长在,哗众之意皆无。一切伪善、恶丑、买空卖空、损人肥己的言行,与老师的道德相悖,为老师的称号所不容。也许,你的一生,超越过许多坎坷,踏上过无数道台阶,终于步入辉煌,攀上了…  相似文献   

10.
大巧若拙     
在写作中,很多同学喜欢用排比句,用成语,用典故,用华美的句子;在表达方式上,热衷于抒情和议论,喜欢渲染,追逐所谓的"语言盛宴"。然而你看一条流向大海的河,开始一定是涓涓细流,无声无息,中途汇聚,逐渐壮大,一片喧嚣,激浪排空,等到即将流入大海时,又归于从容平淡,即所谓深水无声。写作也是如此,往往要经历一个从平淡至绚烂,复归于平淡的过程,终至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境界。老子说"大巧若拙",以巧追巧,并不能巧;拙中见巧,方是大巧。如董其昌所言"天真烂漫  相似文献   

11.
那泰山日出似的壮观,香山红叶般的火红,在人生的风景线上着实值得赞美;但黄果树瀑布般的跌宕,则更显风流。人生需要那荡气回肠的落差。有那兀起悬崖的瀑布般的落差,人生的图画才蔚为壮观。恬淡宁静,月明风清,不能不说是一种极为理想的境界;然而纷繁复杂的人生,远不是田园牧歌般的抒情和渔舟唱晚般的咏叹。我们正处在青春期,我们向往宁静的生活,可我们不该甘于平淡;我们渴望竞争,期待辉煌,但是我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诗文是他人生体验的再现。陶渊明以他不凡的智慧、独特的思维、细腻的情感诠释着他的人生,他把对人生的感悟、思考以朴实平淡的语言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文尝试从文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通过挖掘作品和潜意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分析他的人生经历再现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主要论述了陶渊明童年经验对他人生体验形成的影响。童年经验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了基调,并使他在战祸频繁、朝政败坏、生民涂炭的时代里选择了平淡宁静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13.
人生颂     
人生颂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实在的!它的归宿绝不是荒坟;"你本是尘土,必归于尘土",这是指躯壳,不是指灵魂。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超越今天,跨出新涉。──[美]朗弗罗《人生颂》选段人生颂...  相似文献   

14.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析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山高路远@汪国真~~  相似文献   

15.
苏辙诗具有“淡静有味”的特点。诗歌语言平淡自然,不华丽;写作情感呈现中性化特征,温和宁静;表达方式偏重议论;善于从人生体验中进行哲学思考,融理于景,意蕴深厚,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似文献   

17.
谢谢老师①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一生教你学做事的人便是老师。②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是做人。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③人生有许多许多的东西令你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在这世上...  相似文献   

18.
石宝 《成才之路》2013,(11):3-I0001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宁,如一泓秋水,映着明月。宁静,不是平淡,更非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于静中触景,“于无声处听惊雷”。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要想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必须由静做起。庄子说:“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安之若泰,沉默从容,笑对人生,洒脱生活,往往要比气怒攻心,心烦意乱更显涵养和理智,更有机会和智慧来处理和面对人生的一切。老子认为,万物生于静、归于静。道家的炼心炼气,儒家的修心养性,都无不以炼静为入口。  相似文献   

19.
师爱有形     
说到师爱,人们就会联想到润物无声的春雨——师爱无声,而这无声的师爱在一切学子心中却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形情愫;一道人生经历中最为赏心、最为悦目的亮丽景致。  相似文献   

20.
金色的风,吹拂着西安古城的宁静.丈八沟的庭院里,已不再是姹紫嫣红. 我漫步在庭院中.默默地感到自己已走进了生命的秋天,青春的燥热已经成为过去,人生的灿烂,已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