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依据健美操项目特点及专项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阐明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包含的主要内容,提出促进健美操人才专项能力培养策略,为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专项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研究认为:体育师范专业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在其学习全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必须保证学生专项能力培养的根本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构筑以专项知识、运动能力和教学能力为主,以创编能力、竞训能力和表演能力为辅的健美操人才的专项能力培养模式;专项知识是理论指引、运动能力是发展基础、教学能力是学习重点、创编能力是创新需求、竞训能力是实践拓展、表演能力是体育艺术。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艺术体操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探索。认为:艺术体操课程考核应以现代考核理念为指导,体现考核的导向性功能,将学习态度、理论能力、技术能力、技能能力纳入考核内容。课程改革使课程内容、方法等趋于合理,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分析,并结合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操教学应走出以竞技体育为基本内容、以传授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基本体操、竞技体操为基础,以健美操、艺术体操、舞蹈为辅的新型互补模式,注重体操运动的功能性开发,以改善和提高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培养全面型体操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孙婷 《四川体育科学》2009,(4):119-121,129
通过对近年来已毕业和在读的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艺术体操主修学生进行调查,针对现行能力培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改进,使我院艺术体操主修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从而使我院的艺术体操教学和训练更加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微机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强、学生反映相对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探索微机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模块化、系统化的教学实践体系,探究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系始建于1992年,是我院主要的教学和育人单位。主要承担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表演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同时还承担学院田径、体操、游泳、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赵静 《精武》2013,(18):77-78
艺术体操作为一顶体育运动,是体操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它能够展现运动员精良的体育技能;另一方面需要融合艺术、音乐等内容,是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良好结合。本文通过艺术体操专业基础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结合艺术体操专业基础教学大纲要求。从艺术体操专业基础教学的目标、任务,学科内容等方面着手,对艺术体操基础教学相关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针对我国当前艺术体操专业基础教学研究的不足之处,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我国艺术体操大纲的基础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艺术体操与器械柔软体操不同。它主要追求和注重表演技巧的和谐与女性美。目前,世界各国流行的现代艺术体操是一项富有节奏感的体操运动项目。艺术体操分团体操和个人操两类:团体操由六人配合表演;个人操分四个单项和个人全能两种。目前,在日本,还有一种男子艺术体操。艺术体操的渊源艺术体操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瑞士的音乐教师E·J·达尔克罗兹为了追求人的身体运动与音乐结合,把音乐节奏用人的身体运动表现出来,创造了艺术体操。  相似文献   

9.
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大纲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比较、统计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手段,收集专家对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其相关方面问题的观点,了解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的基本概况。根据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现状,结合训练实践,对我国艺术体操基础训练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界定;收集和借鉴国内外优秀教练员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着重从运动员身体、技术、舞蹈、综合竞技能力、心理等方面来研究制定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大纲的基本框架,对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大纲框架的主要内容进行构建,制定艺术体操基础训练阶段监督与考核的标准,为我国尽快制定艺术体操基础训练大纲做了一些前期的研究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加强实践环节,尤其是综合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设计过程。论文介绍以项目为载体,优化重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围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教学实践,设计不同的实施项目,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解决高校《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与人才培养滞后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软硬件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考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模式的视角并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视角包括对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例如: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学科构建、生理构建、心理构建,实现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充分开发体育教师的潜能,开设小型化、专题化的体育课程,制定新的评价方法,整合体育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体操普修教学大纲术科内容设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沈阳体育学院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大纲和沈阳市部分中学体育课的体操内容安排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和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现行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使用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认为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术科教学内容存在的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重点不突出和教学内容不全面问题,是造成体操课程教学滞后于社会需求的主要原因。优化、整合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开发、拓展"基本功"内容,注重趣味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是体操课完善教学大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科的教学中去。学校作为武术传承的主要场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应用已经很普遍,然而在实际的武术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会产生众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学校武术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运用的规律和方法,为武术课堂教学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研等方法,对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目标,将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以及教学模式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实验,重新制定了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标准。旨在以体操普修课程教学为切入点,以素质教育作为施教依据,积极探寻在新形势下对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E—leaning可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成本,对于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其灵活便捷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学训矛盾”,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过程记录方便、教学管理和课程资源及时有效的更新,既方便了教学管理,也为体育远程教育创造了条件。E—leaning借助网络跨越了校园空间的限制,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促使了学校与学习者之间距离的缩短,让学校教育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借助E—leaning进行体育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整合,开展体育远程教育有助于现有体育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体育教育资源共享,是未来学校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全部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将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同时作为重中之重提上了议事日程。新课标对体育课基本理念的进一步强调,也给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改变现有教学理念,改进现有教学方法,调整自身素质结构,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判定和评价,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着体育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发展。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找到更适合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课时紧张、师资匮乏等问题,为提升教学实效性,提倡运用体验式教法。采用不同于心理学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教师作为引导者,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选择体验活动内容,依据教学重点选择生动有趣又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形式,心理学理论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作为背景化知识呈现。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速度滑冰课程是北方高校冬季传统的体育课程,对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自主––合作––实践探究”教学模式在速度滑冰教学中进行应用实验研究。通过两个冰期的速度滑冰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实践探究”教学模式能从大学生的主体出发,采用主动式的互动学习,使学生从合作中取长补短。随着学生主动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互助学习的愿望增强了,在实践探究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开展体育校本课程研究,其动因来自于调动学校和体育教师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和重塑体育教学研究的机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学校是课程研究的基地,体育教师是课程研究的主体。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是课程研究的直接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