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有线广播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自身宣传作用的发挥程度。而农村广播宣传质量好坏,归根结底在于有没有一支阵容整齐、能征善战的新闻队伍。然而,农村广播工作队伍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有线广播工作者任务重、条件差、受冷落,因而出现了“跳槽”、“攀高枝”现象,妨害了广播宣传事业。如何抓好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我感到,需要在“建”、“稳”、“训”三个环节上下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2.
创建于50年代中的农村有线广播,30多年来一直实行全封闭的纵向广播。到了80年代,情况起了急剧的变化,有线广播面临着挑战。于是,不少县台(站)的编辑、记者发出了“喇叭头还能响几天”的叹息声。农村有线广播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新情况,这是农村广播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山石 《视听纵横》2005,(4):117-118
最近,根据市委领导的要求,我们对台州农村有线广播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表明,随着电视,特别是有线电视的蓬勃兴起和迅速发展,有线广播遇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尽管党和政府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入户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农村广播事业的建设。但就总体而言,全市有线广播滑坡的趋势仍然难以有效遏止。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全国农村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农村广播电视的发展,要以有线广播为主体,有线广播、无线广播、电视广播协调发展”的方针,回顾十年改革中河南农村广播事业的发展,我感到这个方针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把农村广播电视发展的重心放到了有线广播方面,十多年来,始终不渝。多年来,我们通过县广播站之间事业建设、宣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已经描绘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精辟地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提醒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播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同国家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每个广播工作者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把一个什么样的广播事业带进二十一世纪。在学习、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过程中,我们必须庄重、冷静地思考这个跨世纪的课题,正视并认真研究解决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影响广播事业振兴和发展的难点问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努力开创广播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竞争性已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激烈显示。广播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现实,着实令人堪忧。作为广播工作者,思考最多的,首先应该是我们广播事业在竞争日益激烈态势下的生存和发展方略。现代广播的特征与要求广播事业面临的严重困境给广播工作者和社会提出了新的问题:广播还有没有必要存在?广播能否以其速度快、覆盖面广重振雄风等等。载体本身的优劣虽然对其直接相关,但决定的因素还是在于媒体本身的质量优劣。据西方一家权威部门调查表明:发展中国家广播事业目前走向“低谷”是一种“过渡…  相似文献   

7.
做好广播扶贫工作 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陈守义1我市(指宁波市——编者)农村有线广播曾经有过“村村通广播,户户喇叭响”的盛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八十年代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有线广播严重滑坡的局面,直接影响党的农村宣传...  相似文献   

8.
从2006年开始,萧山区面对农村有线广播的现状和发展形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决断,开展了“广播发展年”工作,通过两年的努力,对全区所有的农村广播线路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村村建立了高标准广播室,有线广播用户达25.5万户,入户率达到91%,通响率达到了98%以上,在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农村有线广播的“户户响”,巩固了党在农村最基层的传统宣传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广播一度十分兴盛。90年代以后,随着媒体逐渐把目光聚焦到城市的高收入人群身上,广播开始出现滑坡。现在,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广播悄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新形势,西部广播要想加快发展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根据西部农村的特点,转变以往重城轻乡、嫌贫爱富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县域广播站建设,增强对农广播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0.
地处我国西南边境的广西靖西县多年来坚持发展广播,特别是近几年,“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覆盖大面积提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和本县广播站节目三套广播节目基本覆盖全县农村,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宣传服务条件。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在出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疆记者站成立40周年座谈会时自豪地对与会者说:我是一个40多年从不间断的广播老听众,听广播使我受益匪浅……王乐泉不仅个人爱听广播,而且还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和其他领导干部都要听广播,对广播事业的发展更是倍加关注、大力支持。作为广播工作者,我们为能有这样一位“高层广播知音”而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和发展农村广播网,继续发挥农村有线广播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特殊作用,这是当前必须调查研究和认真解决的新问题。一、农村有线广播目前面临的问题据崇明台对本县28个乡镇广播站调查,目前农村有线广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经费严重不足。乡镇站人员一般4—5人,而县拨款一般仅占乡镇站“人头费”的1/3左右,事业费、广播维护费目前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农村居民职业的多样化,乡镇建设的城市化,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各种媒体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广播功能认识上的片面理解,县级农村广播呈逐年下滑趋势。到2005年底,福建省永定县农村有线广播网络彻底地被有线电视网代替,调频广播代替有线广播,乡镇)在农村基本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1983]37号文件指出:“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宣传工具,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农村有线广播作为整个广播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有线广播的地位。我县的有线广播,是1958年开始兴办的。近几年,县电台在广播宣传和事业建设方面,连年被省、地业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还被评为全国科技宣传先进集体、全省计划生育宣传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乡镇广播的主人。乡镇广播如果失去了农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现代化传播媒体影响的不断扩大,形成了对农村广播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消极地认为乡镇广播落后过时了,那就不可能办好乡镇广播。应该看到在当前农村,乡镇广播是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体无法替代的一种传播形式。乡镇广播办好了,对于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维护农村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办好乡镇广播,充分发挥乡镇广播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是我们农村广播事业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16.
肖斐 《新闻世界》2014,(5):20-21
实践证明,农村有线广播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之一。作为基层,尤其是乡镇,要积极借助有线电视HFC网络,进行市、县、乡村的三级广播信号传输,实现农村广播、电视"两网合一",发挥农村有线广播帮助农民"了解政策、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有机会读了由张家先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一书。50年代,我曾在一个省电台主管过对农村的广播宣传;80年代,在广播电影电视部地方宣传局工作时,也管全国农村有线广播台、站的宣传工作,对于“对农村广播”很有兴趣,也很有感情。因而看到这本书就爱不释手了。《对农村广播研究与实践》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论述“对农村广播”的文章、讲话、经验总结和稿选集。全书选编了“对农村广播”的专论51篇,优秀稿件26篇,共35  相似文献   

18.
把广播办到农民心坎上李家成汉阴地处秦巴山区,是陕西的贫困县之一。全县27万人,农村人口占24万多。我们办广播,想问题,注意从这一基本县情出发,做农民的知心朋友,实打实地为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服务,赢得了农民赞誉,使有线广播在农...  相似文献   

19.
“对农村广播”节目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的重点节目之一,每天广播一次,每次二十分钟。1958年是三十分钟。它的听众对象是公社社员(包括基层干部),主要任务是围绕农村的生产建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推广先进经验,宣扬先进人物、先进事迹.通过具体事实,鼓舞广大群众以忘我的劳动热情.高速度地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8年下半年以来,适应大跃进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学习了兄弟台的先进经验.并根据听众的反应,在提高节目质量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从那些方面去提高节目质量呢?主要抓三条:一是抓思想。思想性是检验节目质量的首要标准、只有加强节目的思想性.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群众解决思想问题,引导群众不断前进,广播才能起促进派的作用。二是抓中心工作。农村工作一个战  相似文献   

20.
“书记的嘴,主任的腿”这是南城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对有线广播的作用的由衷称赞。由此,笔者联想到,在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工作中,固然应该重视调频广播、广播与电视共缆传输等先进的传输手段的椎广运用,但也不应该忽视现有有线广播的巩固和适度发展。尤其是在行政村一级,建设村广播室和小面积有线广播仍然十分必要。这也与电视不能取代广播一样,调频广播不能取代有线广播。因此,在事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不仅要考虑如何扩大广播信号的有效覆盖问题,还要考虑到怎样使农村广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六、七十年代是我省农村有线广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