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度报道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深度报道的基础。也可以说,调查研究的深入与否是决定能否写出、写好深度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追求的最理想状态应该是另辟蹊径,写出“奇之极、新之极”的独家新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对于及时调整报道思路,选择报道角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老报人范敬宜早年在《辽宁日报》任农村部记者时,有一次和另一名记者下农村采访,在一个公社的值班室睡了一个晚上,次日一早,范敬宜问随行的同事“发现了什么新闻?”,同事一头雾水:昨晚一觉睡到天亮,中间没有人过来打扰,何谈新闻?范敬宜笑答:“这就是新闻”。他抓住这件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深入采访,写出了《两家子公社…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排一直是国人关注、世人瞩目的一支世界冠军队伍。女排精神是国人的骄傲。中国女排的题材、素材确实值得报道、宣扬,但不能因为好题材就放松要求,降低标准,而一样要在报道中精益求精、选准角度,写出特色,写出精品,提升正能量。笔者有幸作为中国女排"娘家"的媒体记者,长期跟踪宣传报道中国女排,这里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如何掌握和运用采访的技巧报道中国女排。抓住本质报道女排精神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中国女排的光环就是她们的拼搏  相似文献   

4.
好的经济报道能够起到宣传党和政府经济方针政策、向百姓解释纷繁复杂经济现象的重要作用.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经济新闻,是财经记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要写出通俗易懂又给人启迪的经济新闻,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抓住复杂经济活动中最本质的问题,需要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并借助图表、图文并茂地阐述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刘雪红 《新闻窗》2012,(4):44-45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必须进入现场。有的记者到现场后,对许多情况往往视而不见,忽略了许多细节,本来可以写出一篇相当出色的报道,却写成了很一般化的报道,浪费了新闻资源。因此,要很好、快捷地完成采访任务,把新闻“做大做好”,确保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必须抓住现场采访的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我们基层通讯员与其挖空心思想题目、找点子,不如融进实际工作中,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在我们摸清了其前因后果后,说不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在无意间就能抓住线索,写出新闻。[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许多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身边某些大家公认的模范人物,写成人物报道登报后,读起来好像并不感人,某些“好人好事”甚至于很难让人读下去。为什么呢? 笔者以为大概原因有三个:一是作者对模范人物缺乏深层了解,没有抓住人物的特点。二是人物报道没有很好地构思,没有找准“切入点”。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文章中的套话、空话、废话太多。 根据十几年的写作经验,我认为写好人物报道《通讯或特写》,除了精心构思,找准“切入点”和写出特点以外,最重要的,是遵守11个字的原则:少说套话,少说废话,少说话。 有人说,第一个把少女…  相似文献   

8.
在奥运会这种全国性全球性的新闻大战中,如何发挥地方新闻媒体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地方元素”,用“本土特色”抓住新闻的地域贴近性,密切关注本地与奥运会的联系?许多地市报在及时刊登新华社体育专稿的同时,还派出记者赴京采访,写出了一大批原创报道,使报道乡土味浓,更具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主题的选择和由来河南省今年和全国各地一样,出现了好多小麦高产"卫星".对于这一点,我们在河南采访农业的记者,思想上并没有准备.麦收前,我和其他几个记者跑到小麦高产县盂县和偃师,了解到这两个县注意了大面积丰产,却忽视了重点培养高额丰产.我们看到的好麦子,估产也不过千把斤.六月上旬,河南省遂平县出现了亩产二千多斤的高产纪录.过了几天,遂平县卫星社又出现亩产三千多斤的第二颗小麦高产"卫星".当卫星社亩产三千多斤的消息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以后,人们除了兴奋以外,也提出了疑问:是不是真的打这么多?怎样得来的?有些农艺家、知识分子认为世界最高产  相似文献   

10.
驻台记者一批又一批,一次又一次,怎么可能有写不尽的新闻,怎么写出有价值、有质量、有份量的新闻?这是我们轮流赴台驻点记者的一个难题. 境外业界同仁常说,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每天、每分、每秒都会出新闻,都有可写的报道.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社会生活永不停歇,层出不穷,这没有错;可是,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的,总要看某个事实有没有新闻价值?价值高不高?因此,一次又一次赴台采写报道,总要思考如何写出新新闻,如何开挖新闻"富矿",如何写出有价值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李遵红 《青年记者》2006,(12):61-61
何为新闻角度?就是指记写作时选取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新闻角度选得好与否,对确定好主题、抓住读心理、提高报道效果、写出“三贴近”的新闻精品至关重要.角度选对了,章就成功了一半.如何选取新闻的角度呢?笔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通讯要写出情意不容易,要写出个性与风格更不易。最近读新华社记者赵兰英女士写的《勿言一樽酒,明日难再持——送张乐平先生》(刊于10月7日《解放日报》)深觉它就是这样一篇好通讯。如我记得不错的话,赵女士似乎是专门报道文艺文化界人士的记者。她的很多报道写得很有特点,给人留下不少美好的印象,而现在摆在我案前的此篇那就更为突出。是人总有个性,报道要写出个性才为可贵。张乐平——三毛之父,其人并不陌生。在此送别之际,如何既写出人们心中的情意,又写出人物的个性是要费一番斟酌的。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显然抓住了一个贯穿全篇的“酒”字与“送”字进行开掘,结果写得很富情意与个性。酒,想不到是陪伴张乐平一生的爱好之物。酒中有情思有灵感,正如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玉和临行喝妈一  相似文献   

13.
一些时政新闻记者常抱怨,天天采写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形式、选题和内容,都很"老套",很难将稿子写活、写的有新意。其实不然,若善于发现并能抓住开会过程或领导调研、视察、现场办公等活动时出现的新线索,及时深入采写,同样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4.
刘娜 《中国地市报人》2012,(12):124-125
《南阳晚报》新闻专栏“独家·讲述”,因挖掘出一位位鲜活的南阳本土人物,备受读者欢迎。这些非传统意义上典型人物的报道,因彰显了小人物的大精神,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小温暖中的大意义,开创了都市报非典型性人物报道的新景观。作为“独家·讲述”的专栏记者,本文从如何“抓住人物底色,写出读者共鸣”,浅谈非典型性人物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非典型人物是相对典型人物而言的。所谓典型人物,指的是那些表现非常突出的人物。而非典型人物,往往不怎么起眼。但不管是典型人物还是非典型人物,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就非典型人物而言,只要抓住了其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可以写出具有影响力的报道来。这些年,笔者有意在非典型人物报道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屡有收获。  相似文献   

16.
写人,看似容易,实则难。那么,人物写作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呢? 环绕特点着墨每个人本来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职业、身份、性格、心理、气质等等,但有些记者笔下的人物却似曾相识:相似的构思,相似的手法,相似的语言,没有写出这些人物固有的特点。有些记者则技高一筹,不但抓住而  相似文献   

17.
通讯员身处基层,在写稿时没有来自报刊编辑部的直接信息,信息来源大都是依靠平时读报,研究报刊报道内容,得出最近的报道要点,并结合基层的工作实际写出稿件。这样一来,发往报刊的稿件的命中率就会大打折扣。在笔者最近几年的写稿实践中,通过研究报刊,善于抓住机遇,使写出的稿件频频发表在各级报刊上,有的还因此获了奖,可谓收获颇大。  相似文献   

18.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参加某一个会议或某一个大型活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千差万别。有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新鲜、生动、有深度,有的写的新闻则十分肤浅,还有的记者干脆没有写出新闻来……其实,其中并非没有新闻,关键在新闻敏感上的差异。什么是新闻敏感?我认为,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19.
蒋剑翔 《青年记者》2016,(30):59-60
一个部门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请你去作报道,如何写往往伤透脑筋.部门工作千篇一律,轰动性的新闻几乎没有,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报道来,非常困难.但部门工作并非可有可无,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部门也就没有全局,没有部门工作报道也就没有全局工作报道. 对于部门工作报道,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采访上扎实深入,写作上精益求精.实践证明,部门工作报道是大有可为的,关键是看采写者的态度和认识,你若学会“高看一等”,从更高的角度、更宽的视野来看部门工作,部门工作报道也许就会出新出彩.  相似文献   

20.
卢焱 《新闻爱好者》2000,(3):30-30,31
写出个性写出特点,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客观要求。新闻报道是以客观事物为报道对象、以新闻事实为报道素材的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新闻事实来源于客观事物,但并非所有的客观事物都能成为新闻事实,也不是所有的新闻事实都能构成新闻报道。新闻写作的终极产品──新闻作品,既不是新闻事件、新闻事实的全过程,而是全过程中一个有别于其他事物个性特点的一个细节亮点;也不是众多新闻事实的大拼盘,而是作者对诸多新闻事实进行过滤、筛选按新闻价值规律和读者阅读心理的需要,将最有特点的事实重新排列组合而成的。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能够抓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