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1259年7月,蒙古蒙哥汗死于攻打南宋四川合州钓鱼城之役,其弟忽必烈正忙于攻打鄂州(今武汉),随蒙哥征蜀的亲王穆哥于九月初一,“自合州钓鱼山遣使以宪宗凶问来告,且请北归以系天下之望”。  相似文献   

2.
元代卢世荣的钞法改革思想评介侯厚吉遗稿胡江滨整理在我国宋代,纸币已经开始出现和流行。蒙古灭金后,也推行使用钞币(即纸币),先是各地自行印造,但名目不一,互不流通。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明令统一钞币发行权,是年发行中统元宝交钞和中统元宝宝...  相似文献   

3.
家臣制度是周代贵族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春秋时期的家臣文化,强调臣属必须效忠于宗主之家族,以宗主为"君",要只知其"家"而不知其"国"。这一家臣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金文资料表明,"委质为臣"的仪节在西周晚期已经形成。宗主任命家臣时,强调家臣要遵循其政令,善于其职事,这是家臣效忠宗主的根本表现。家臣与宗主之间存在着血缘或假血缘的亲属关系,西周时期亲属关系的政治化趋势,构建了家臣与宗主之间的君臣关系,强化了家臣对宗主的人身依附。  相似文献   

4.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四太子拖雷正妻唆鲁和帖尼的第二子,生于公元1215年9月23日,1260年4月28日即蒙古大汗位,同年6月29日,建元中统;1264年9月7日,改年号为至元,1271年12月18日改国号为“大元”,1294年2月15日病逝,终年80岁,在位35年。蒙古语尊称为薛禅(贤)皇帝。忽必烈为蒙古藩王时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热心学习汉文化。至蒙哥汗(元宪宗,1251—1259年在位)时,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即金莲川,地处滦河上游),着手任用汉人儒士,改变“汉地不治”的情况,并  相似文献   

5.
春秋家臣屡叛与“陪臣执国命”成因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社会政治演变过程中,本为周代贵族最低阶层的家臣在春秋后期屡叛其主,甚至执掌一国之政,构成了先秦政治史上的奇观。其叛乱按照家臣身份可以分为三类:地位一般而受私家宠爱的家臣、职司邑政的邑宰和统掌贵族家政的家宰之叛。其特点是集中于世秉周礼的鲁国,家臣屡叛除了家臣与家主个人之间恩怨外,还有各种社会历史客观原因。私家应对家臣屡叛而对传统宗法型家臣制度的革新,为战国官僚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晋、鲁两国家臣有诸多共性,如家臣大量出现的背景、家臣的设置、家臣的依附性等。但由于两国具体情况不同,晋国家臣多具有双重身份,鲁国家臣则出现了屡次叛主的现象。通过两者的比较,可对春秋时期家臣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试析上古文学中家臣形象的历史演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社会和文学角度切入分析,先秦文学中家臣形象演变的轨迹如次:就社会发展角度而言,春秋中前期的家臣通常是从一而终的,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的家臣则自由选择家主;就文学角度而言,随着叙事文学的艺术技巧日益成熟,文学作品中原有的家臣角色不断地被补充、重塑,家臣形象或是性格侧面增多,或是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得到强化,家臣形象因此由单纯而递进到复杂,由肤浅的外形描画而演进为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先秦史传文学中的家臣形象,认为史官对家臣这一社会角色的认识是在缓慢变化的,从起初的忽略到春秋时期的重视,家臣形象相应地从单薄到丰满。其原因有政治方面的,即家臣社会地位的稳步上升引起史官的关注;有文学方面的,即史传文学的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9.
全真教经过短暂发展,迅速成为金元时期北方第一大教,由于其发展势头过快,与当权者和其他宗教产生了矛盾和摩擦,在忽必烈潜邸时期,全真教和佛儒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统治者的压制下,全真教发展的势头得到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代,是我国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化的过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分裂割据和激烈动荡的社会大变革时代。终春秋之世,家臣的活动一直十分频繁,而且,作为一个依附于统治阶级的寄生阶层,它在春秋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认为是春秋史的一大特色。笔者拟就家臣的历史演变、实质内容及社会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作为引玉之砖,就正于前辈及方家。  相似文献   

11.
遍查元代典籍,并无《十善法典》的记载,从《十善法典》内容与观点看,亦不符合忽必烈的施政思想与元代实施的具体纲领,所以说它是忽必烈的施政纲领断难成立。通过考察可以得知,《十善法典》当为彻辰洪台吉应阿拉坦汗称帝之需而产生,系阿拉坦汗之施政纲领。它成书于公元1571年(隆庆五年)、颁行于公元1578年。  相似文献   

12.
河湟地区有文字记载的田赋征纳始于元忽必烈统治之初,以前,则史无明文记载。中统八年(1267年)规定,西宁州赋税与僧道同,即“白地(旱地)每亩输税三升,水地每亩五升。”然而迨至明代,河湟地区的土地占有关系仍以各种形式的屯田为主,其中以军屯最为常见,其收获物除了军户食需外,悉以“屯田子粒”的名义为国家征取,以供军需。“屯田子粒”是土地税与地租的合一物,不是纯粹的田赋。到明中后期,屯田多被军官吞噬,军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于1275年至1292年随其父亲和叔父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和器重,忽必烈特留马可·波罗为侍从,在中国各地为其探寻奇闻异事再回宫秉报。马  相似文献   

14.
元代开城安西王府,是忽必烈时期修建的。成吉思汗避暑六盘山,在开城已设有行宫,之后,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都先后驻跸六盘山。特别是忽必烈时期,六盘山已成为当时政治、军事的中枢之一,蒙元时期的一些重大活动都是在这里议定的。在统一南宋的过程中,开城安西王府发挥过直接作用。安西王府建筑宏伟,再现的是皇家建筑的气魄和格局。近年在遗址出土了大量的元代遗物,由此可看到元代开城安西王府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忽必烈官制之探析徐黎丽忽必烈是蒙古史研究的主题之一。近几十年来,除出版了周良霄的《忽必烈汗》及美国作者罗莎比的《忽必烈汗》两部专著之外,还发表了二十多篇研究忽必烈哲学思想、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宗教、外交、军事、民族关系及历史地位的论文。归纳起来,对...  相似文献   

16.
成吉思汗、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等蒙元首脑先后在六盘山地区避暑、驻跸。从1227至1258年的30年间,六盘山成为蒙古汗国的军事大本营。为了经营好这个军事大本营,约有2万兵力驻屯于六盘山。自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设立开城路后,开成具有宗王分封制和地方行政建置双重性,有更多的军队驻守在六盘山地区。安西王府既是元朝攻占四川,消灭南宋政权,又是为直接控制四川等地而设置的军政合一的特殊机构,直接处理秦蜀军政事务,具有极高的地位和至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正>身处逆境,方得大道。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皆生于忧患,身处逆境,而后历经磨难,造就一番事业,成为了人才。远古时期,舜只是一介农夫,却因其心思纯良、坚韧不拔而被尧起用成为了尧的继承人。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管夷吾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失败后,被作为罪人押回齐国,但在狱中,他仍不忘初心,  相似文献   

18.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诗歌风格瑰丽奇幻、神秘莫测,在英国浪漫派诗歌中独树一帜。《忽必烈汗》是他吸食鸦片后记述其神奇梦境的一首诗,以其奔放不羁的想象力和幽婉浓郁的异国情调著称于世。诗人在《忽必烈汗》中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自己未能实现的关于大同社会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9.
评忽必烈的三位理财大臣杨建新阿合马、卢世荣、桑哥是元朝初期,忽必烈重用过的三位人物,他们在历史上主要是以贪财聚敛,纲络私党,祸乱朝纲等罪行而著名元朝历史。他们相继在忽必烈身边“理财”三十余年,也就是说,忽必烈在位的大部分时间,是由这三位人物相继为他“...  相似文献   

20.
公元1259年(开庆元年)7月,52岁的元宪宗蒙哥在进攻南宋时殂于四川合州城下。当时正率兵攻打鄂州(湖北武汉市武昌)的忽必烈,匆匆与南宋媾和,于年底返旆北还。翌年三月他在众大臣拥戴之下即位于开平(内蒙正蓝旗闪电河北岸)。四月,派郝经使宋。而当郝经风尘仆仆到达南宋时,却又被宋人拘于真州(江苏仪征),围绕着郝经使宋问题,宋蒙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一直到南宋覆亡的前一年,也即1275年(德祐元年),郝经才结束长达十六年之久的铁窗生涯,返回元朝,未几便一病不起。忽必烈为什么在戎马倥(亻忽)、羽檄飞驰之际派郝经弭兵敦好?南宋为什么拘留使臣?忽必烈又是怎样在郝经问题上大作文章,以达到覆亡南宋的目的的?这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