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自主创新理解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21世纪,科学技术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科学技术成为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解决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依靠创新实现国家发展。加强自主创新,需要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内涵。从全面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及创新自主性测度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分析了自主创新的内涵、特征和模式,研究了自主创新“自主性”的测度问题。自主创新最重要的特征是自主性,自主性不仅包括通过主动努力主动获取创新产权和创新收益的主动性。而且还包括控制创新收益的主导性,自主创新是主动付出创造性努力的创新,是掌握主导权的创新,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制度保障的创新,是有效率的创新,是与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创新。在技术层次上,一项创新是否是自主创新可以通过计算创新专利技术价值在其与在先专利技术总价值中的比例来测度,在企业、区域、产业和国家层次上,可从技术投入、知识产权和创新收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测度。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对自主创新的概念进行了解读。提出了由企业不同创新战略支撑的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布局的分析框架,并在这一框架内,分别从企业技术能力和我国市场需求多样性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创新战略选择以及对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影响,从而实现企业自主创新与国家自主创新问题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自主创新的内涵,探讨我国高新区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障碍性因素,提出我国高新区自主创新的对策,即高新区应努力增强自主创新意识,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和推进科技创新的专门组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增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利弊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懿 《中国科技信息》2006,(4):30-30,25
本文通过对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概念、模仿创新困境及自主创新优势的分析,指出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并对如何加强自主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钢铁产业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了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创新管理前沿理论——产业创新系统及其相关理论,分析了钢铁产业创新的特点,提出三项管理措施,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问题,最主要的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管理薄弱及产业创新系统不健全等问题;提升我国钢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珏要途径是用产业创新系统思想来指导钢铁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是发展钢铁产业的良策;钢铁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为工艺创新;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问题可通过积极有效的产业创新政策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中国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历程——追溯儒家伦理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石金涛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92-1196
 文章从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思想的角度,对中国科技发展史进行了划分,即以自主创新为导向的古代,以模仿创新为导向的近代,以及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并存、并明确提倡自主创新的现代等三个阶段,并对中国科技发展史中所体现出的创新模式变更原因进行伦理追溯。  相似文献   

8.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已经取代自然资源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实现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的战略转变。.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应该抓住四个关键问题,即.自主创新要有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魄力;加强自主创新必须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强自主创新必须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必须增强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策的协调,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营造出大好的环境,也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并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而科技期刊将成为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地。在自主创新体系下分析现阶段科技期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显得尤为紧迫,寻找应对的策略更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不同层次创新主体自主创新策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娜  薛耀文  耿丽萍 《科学学研究》2007,25(6):1203-1208
 本文分析了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实现形式,研究了超大型、大型、中小型企业的特点以及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自主创新实现形式选择实施的策略,最后阐述了对不同层次创新主体自主创新梯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卓才  周劲峰 《学会》2008,(11):37-40
该文从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内涵出发,以广东省烟草学会为例,分析了目前学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新形势提出了广东省烟草学会的重新定位——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以及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前期和准备阶段。同时,就学会在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童倩 《科学与管理》2007,27(1):29-30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创新、推广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健全财政职能、强化财政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对促进自主创新的作用远未有效发挥。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政府采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具体情况,着重对湖北省政府采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国家大环境下,结合省情作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创新形式与创新网络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威 《中国科技论坛》2007,(6):36-39,117
本文探讨了跨国公司线性创新与网络创新问题,分析了跨国公司多元组织创新网络、技术创新服务支持网络系统和跨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跨国公司创新网络模式及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SMEs作为区域自主创新的行为主体,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针对SMEs自主创新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宜的自主创新动态联盟,实现SMEs的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世界竞争焦点不断前移,突出体现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企业强则国强,是几百年全球企业发展史证明的规律。我国要改变创新能力弱的状况,力要使在刀刃上,最根本的是要打造好创新主体,使企业做强做大。主体不到位。自主创新就缺失了根基。审视我国打造创新主体的现状,深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四个相关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自主创新: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当前我国高校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尚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如重论文和获奖、轻专利和知识产权;个人功利化倾向较为突出;科研活动的“作坊式”运作;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利用率低;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学术腐化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摒弃错误思想观念,健全和完善科研工作规范及相关制度,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多学科、多专业联合攻关以及有助于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增加科技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8.
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真正站在创新系统全局的高度,在尊重企业创新规律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精细化的政策措施去服务于不同类别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需求。在对创新内涵、特征及企业自主创新过程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支撑平台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韩立民  赵新华 《科学学研究》2006,24(Z1):304-308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在创新活动中,会受到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律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单纯从企业自身角度考虑问题,片面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而不对创新环境中的其他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企业自主创新内、外部环境的构成要素入手,阐述了青岛市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的现状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赛飞  涂成林 《软科学》2007,21(1):122-124,129
从实证的角度研究广州自主创新,指出广州具有自主创新条件不断改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效率表现不一等四大特征。同时,存在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研发投入依然不足、外资研发中心相对偏少等三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