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一直以来是海内外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了精心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评价这一制度的成效与问题,对大陆的高考改革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大学入学考试呈现以下特点:多种考试形式并存,但单独考试是主流;考试数量多、种类杂,多次数、多层次、多类型的考试并存。单独考试的"教育效益"高,统一考试的"社会效益"高,双方对立互补。多样性考试最大的优点是满足了考生和大学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其缺点是标准混乱、程度不齐,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民国时期大学入学考试方式赖以形成的根源是,大学拥有独立的招考权,大学招生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多样性、单独考试对当代高考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从心理学的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教育评价的角度,深入分析台湾近年来的大学多元入学考试的改革情况,笔者认为在大学入学中进行多元化的招生考试改革是可行的,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和评价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中的推荐入学制度,回顾了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日本推荐入学制度及其调查表的内容、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的实施,除了宣示“多元入学”自主选择的精神,也同时带动了入学考试考题的改变。而考题的改变,正可反映社会对于“能力”的看法与需求,也将带动高中教学的转变。世界各国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虽然会因为社会情况与历史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考试方式与出题思维,但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不仅本质的教育内涵相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目标也相同。为探求其他国家大学入学考试的发展状况,本文整理了日本考试改革、法国会考题目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历年来的作文命题,供读者参考比较。  相似文献   

8.
各国大学入学考虑改革共同面临着升学与就业、学历与能力、共性与个性的矛盾以及开放性等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及普及,出现了考虑改革的新趋势,如扩大统一考试、推行标准化考试、选拔方式弹性化、入学多样化以及考虑改革法制化等。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背景下,高考改革是备受各方关注的问题。文章主要从种类繁多的语言考试、门类齐,全的综合科考试、灵活的考试层级、较多的考试机会和明确的等级评分五个方面对芬兰大学入学考试的特色进行介绍。这些考试特色反映了芬兰重视文化多样性、重视公民基本素养和重视个体差异、重视精英选拔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中英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入学考试,对大学选拔新生与中学教育及教学具有调节和指挥作用,它既是连接大学与高中的枢纽,又是大学与社会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承负着整合教育、维系社会稳定的重任。分析中英美三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演变,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模式,可以为我国的高考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度是继世袭和察举之后相对更加公平合理的一种制度,它在中国历史上做出过多方面的积极贡献,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认真分析科举制度的合理性及其弊端对今天的高考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建立和完善多维、灵活、民主的考试和招生体制,从而推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的高等教育闻名于世,其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功不可没,它将不同能力和特长的学生选拔到适合其能力发展的高校进行培养,从而为新加坡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专门人才。促进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和辉煌。对新加坡高等教育及其入学考试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改革我国的高考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高考一旦成为分配教育机会和社会机会的工具,它就不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促使个体进入不同社会职业岗位、充当不同社会角色从而拥有不同社会地位并享有有差别的权力和义务的作用,而且使高层次教育成为获得权力、财富和身份的最为人们普遍认同的客观依据,并带有炫耀性意味。高等教育大众化则使高等教育逐步成为人们必要的生活准备,甚至是一种权利和义务,泛泛而谈的高等教育逐步不再具有卓越含义。大众化背景下的高考,不仅要关注卓越,也要关注学生与专业之间的合适性。  相似文献   

15.
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一项重要的程序性权利,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是对公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必然要求。在高考及录取中,诸如罗彩霞案件的事实充分说明考生及其家长的知情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探究高考及录取中的权利义务主体和具体内容,分析知情权受到侵害的原因以及提出保障措施,保障考生及其家长的知情权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经历了从单独招考——联合招考——统一招考的过渡。高考制度具有计划性和统一性两个特点,高考制度的建立是当时特定社会政治背景下的产物。1952年的高考是今天高考制度的起始,它形成了高考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启了中国的高考时代,在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史上具有开创之功,是我们不应忘却的一个重要创造。  相似文献   

17.
高考预选考试是指对参加高考的考生预先进行的筛选考试,只有通过预选才能报名参加高考,是考生参加高考的资格考试,最初出现时间是1977年。高考预选可以减少参加高考的人数、减轻组织和实施高考的工作量。实行预选的省份通常按高考计划录取数的三至五倍确定预选数,指标分配问题和考试组织问题是高考预选面临的两大问题。预选制度的推行是20世纪80年代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录取率波动的主要原因。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报考人数的稳定、毕业会考的推行和招生条件的改善,预选制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一种应急的权宜措施,高考预选考试制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办人民满意的高考和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高考改革面临的两难问题,高考预选的过往能够为兼顾二者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高考与研究生入学考试都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公正、公平的特点,但都存在"一试定终身"的弊端,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如何完善高考制度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从事多年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希望通过本文对近年来研究生招生改进办法的考察分析,得到对高考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近年来高考、中考应用题命题的走势及产生这种走势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