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五陵原人对汉代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陵原地区是汉代重要的文化历史区域。五陵原人的活动与思想对汉代政治发展产生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影响。清正廉洁、重视教化、不畏权贵的官吏对吏治的好转、政治的清明起着积极作用;酷吏、游侠、奸商的活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甚至造成政治悲剧。  相似文献   

2.
司法从属于行政,这历来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汉代各级政府中均设有专门负责司法的掾吏.我们统称之为“狱吏”,他们是汉代司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王朝对这些狱吏十分重视.贵治狱之吏为汉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汉代.这些“狱吏”不仅在司法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影响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对汉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政权更替、改朝换代是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人是这种现象的主体,他对政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汉代谶纬文化的背景下,通过对方士儒生这个小团体的考察来探寻其对汉代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迷鹿 《学子》2011,(9):59-59
对于新初三学子来说,他们将迎来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关口。很多学生都会明显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教诲、同学的竞争……但是面对压力,不同的学生会出现种种消极或积极反应。从某些方面而言,良好的心态对初三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下面将初三生常见的不良情绪归为四种,并一一找到破解的“法门”。  相似文献   

5.
方士是由原始巫师阶层演变而来的群体,是秦汉时期非常活跃的社会阶层。起初方士的主要活动是寻求炼制长生不死的仙药,扩大神仙思想在社会上的影响。由于秦汉时期的统治者特别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特别热衷于不死仙药或是升仙,对方士尤为重用,方士们也积极利用五德终始说和封禅说干预国家政治,力求使方士、方术在封建政治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对秦汉时期的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从妇女人格建构的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来探讨,如何才能形成新的妇女人格。他们的探索对我国当今的妇女事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消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这一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趋利避害,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影响,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其中有积极的、进步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消极的、腐朽的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中专学生而言,他们涉世未深,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成为被侵蚀的对象。因此如何加强中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专学校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品行,也和其他各种心理结构一样,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他们的不良品行,可以视为自身整个心理行为总体的消极方面。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积极与消极的心理,总是处于相互消长的斗争中,这是一条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此,要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就应调动其积极心理,并启发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良品行,使他们在感情上产生相应的体验,以使其能够以自身的积极心理去克服自身的消极心理,把自己转变成品行高尚的好学生。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行,就必须寻觅学生品行方面的有效心理因素,并以之为心理依据,按相互消长的心理规律,采…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政治文化心理素质建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离不开政治,当代大学生也离不开政治生活。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生活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从政治文化争政治心理角度建构积极健康的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能从问题的根源处看清问题的实质,并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是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从刘邦定陶即位,到平定异姓诸侯王,与大臣共立“白马之盟”,可视之为汉初政治模式的调整时期。这一时期,就其政治形势而言,刘氏皇朝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接受与军功集团分享政治权力,军功大臣又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和可能与刘氏进行政治合作和分享政权,这是汉初政治体制创立过程中的首要问题。“白马之盟”所定立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非有功不得侯”的政治原则,是刘邦与他的核心层军功大臣之间的一种政治契约。它一方面保证刘氏宗室的皇权以及分封同姓为王的特权;另一方面保证了军功大臣阶层可以因功封侯并在汉皇朝政治中的保持其政治支柱的地位;通过“白马之盟”建立的这种政治模式又是对古代分封政治传统的有限继承。若就其对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影响而言,“白马之盟”后确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国并行的政治模式,甚至可以说是为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确立了基本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唐代翰林学士源于汉代待招,一经形成便对唐代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为唐后历代王朝所沿袭。作为皇帝的高级秘书和私人顾问,唐代翰林学士的甄选具有特殊的素质要求。他们位高权重,发挥了朝中其他秘书乃至重臣都无可比拟的重要功能。尤其是唐代晚期,随着宦官势力的恶性膨胀,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特别倚重的政治力量,为维护皇权而与宦官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3.
初登皇位的汉文帝,外柔内刚,掌控军权,朝内无权臣;使南越归属汉朝,对匈奴积极备战却高挂免战牌;关注民生,节俭无为,奠定了强国梦的坚实根基;朝议决策,不独断专行,创立了举贤良制度,无愧仁君之称.他对时局的把握与政治改革,使一个从战乱废墟中新创的国家进入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相似文献   

14.
汉代私有土地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经济手段,即土地买卖;二是通过政治权力、政治手段实现的,后者是汉代封建地主阶级得到土地的主要手段。汉代土地所有权常随着政治权力的运动而发生转移;土地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但受到种种限制;且常常存在着超经济强制。  相似文献   

15.
清代北京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兼论北京满汉文化的交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满族统治者定鼎中原后,为保持本民族的优势地位,将其在关外创立的八旗制度与中原儒家伦理观照下的传统制度体系相铆合,采取了“旗、民分治”的统治策略,在旗、民的居住、交产、婚姻、司法、职业、教育及社会控制等各个方面构筑了严密的藩篱和经界。然而,这些措施的推行从一开始就与统治者的初衷相悖,且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各地的旗、民一体化进程却在分治中日渐加速,这一状况在聚居八旗人口近全国半数的八旗“大本营”—北京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许氏得姓于唐尧,许由为其始祖的地位不可否认。东汉中晚期汝南平 舆许氏大望族形成,许 之后具备了门阀世族资格。两晋南北朝时政 治失势,由一流门阀沦为二三流地位。汝南月旦评为许劭、许靖二从兄 弟主持。世人对其褒贬不一,但处于东汉末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中,它 在扶正压邪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历代文人向往的舆论监督 形式。  相似文献   

17.
自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学即与政治结合,并加速在社会中的传播,初步参与西汉政治社会化进程。在东汉时期,这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同样是以儒学为中心展开的。东汉诸帝大多都有较好的儒学修养,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倡,也促进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儒学化。这一时期,儒学以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从若干个中心向更广区域两个向度传播,引起东汉社会儒学的同质化,儒学价值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谶纬是汉代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以天人感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来解释经学而产生。谶纬盛行是与经学自身的发展分不开的,它与汉代儒生的社会地位有关,又是“学随术变”的必然。在特定的环境中,谶纬被一些人用作王权争夺的工具。王权们不断改造谶纬的功能,使谶纬限制王权的积极功能减弱,加上学者对谶纬的怀疑批判和古文经的突起,导致谶纬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9.
三国对峙之世,各家之间互争正统地位,政权源自曹魏的西晋统治者一方面需要肯定曹魏政权的正统性.以此来证明自身的正统地位;但另一方面,在西晋完成全国统一后,蜀、吴势力的影响消磨殆尽。而曹魏在当时的社会上仍残存有巨大影响力,司马氏统治者需要在舆论上为魏晋禅代进行合理的解释。陈寿《三国志》一书的编纂受此影响,其书虽侧重于赞扬曹魏的功业但贬低曹魏帝王的品德以及家族出身,以此来显示司马氏代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易经》中的“物极必反”之理强调“盛”与“衰”之间的相互转化,而《老子》,则单向侧重“由盛及衰”的一面。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保身守国的“持盈守谦”之术产生了。两汉外戚作为整体的绵延不绝与作为个体的忽生忽灭的特点正好与上述观念 形成“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