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执政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发展历程。党的执政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党在践行这些执政理念的过程中分别回答了:创建什么样的国家政权,怎样建设国家政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这四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留下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农民是实现粮食安全的经济主体,“谁来种粮”和“如何种粮”的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影响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全局、粮食生产稳定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重视、研究和解决农民问题,是一个贯穿于我国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性课题。土地问题、收入问题、权力问题、发展问题和职业培育问题是新时期正确认识农民问题的五个价值维度;以法的形式还地权于农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全方位的农民权利体系、全面提升农民发展能力和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农民问题由来已久,而在农民的所有问题当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举足轻重,它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进而直接关系到整个农业的进步与发展。但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不利于整个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所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在认识到在中国当时乡村破败、文化破坏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乡村建设必须启迪农民的主体性,实现“农民自觉”,让农民自救.这一思想自提出后在国内外近百年的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实践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现“农民自觉”,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才能够顺利推进,产生效果.现阶段我们要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要重视农民主体地位,从加强农民教育、引导建立农民组织、了解农民需求方面着手,实现“农民自觉”.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它是当今中国最宏大的课题之一,任何一招,牵动的都是9亿人。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变迁引起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在现代文化冲击下,农民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人仍然固守着自己的婚姻;有人改变了自己的婚姻;也有人在婚姻面前丧失了理性和道德,因而,形成了农民婚姻方面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从1950至1975年的短短25年间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的过程,主要归功于日本的农民职业教育。在分析日本农民职业教育的特点及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思维观念,加大政策扶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和终身教育,推行"产学研"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发展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干部教育,也善于依据时代主题开展青年干部教育工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党培养出一大批忠于党和人民的青年干部,加强青年干部教育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青年干部发展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模式。回溯历史、总结经验,有助于我们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干部。  相似文献   

9.
从"怎样建设党"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为主要标准发展党员,"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并用"整风"方法解决思想和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竭尽心力培养"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创造了在党内非工人成分占绝大多数情况下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成功经验;从"局部执政"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典范,"作全国民主政治之先导",构建更具广泛代表性而又能加强党在根据地执政地位的政权体制,强化廉政建设,把"给人民以东西"作为第一方面的工作而使人民得到"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积累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经验;从"三个代表"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创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与形势变化而制定路线纲领政策,把远大奋斗目标与完成现实任务相统一,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加强党群关系,形成了"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为一点,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对于新世纪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决好"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将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整党整风活动纳入时间的一维视野中考察就不难发现: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整党整风必须结合党的事业,准确把握形势;要时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扩大民主参与;必须坚持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充分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更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党的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并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的宏伟性和艰巨性出发,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员应是"四化"建设的先锋战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的特有内涵,并对这种内涵进行了“职业性”和“新型性”两个维度的现代解读,进而把新型职业农民分为从业和创业两大类型。最后,指出了这种内涵的解读对农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斌 《职大学报》2014,(4):70-75
土地革命时期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能否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决定着土地革命的成败。为了争取广大农民群众,中国共产党苏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农民进行教育,不仅保障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优先受教育的权利,还大力推进文化教育改革,主张教育活动与生产实践结合。此外,为了解决经济条件落后以及师资匮乏等问题,还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兴办学校。这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了整个苏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农村产业、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农产品相对过剩而影响价格走低、流通渠道不畅、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农民负担加重等多种因素造成.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必须加快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迅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深化农村土地、经营、税费等各项制度改革,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基础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我国农业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决定了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渊源可上溯至民主革命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它经历了艰难与曲折的发展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了学科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回顾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历史演变,总结其经验教训,旨在为该课程目前及今后的学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18.
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党如何生存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逻辑关系对自身政治建设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井冈山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启示主要有: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强化党中央的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坚定政治信仰是党的政...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究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源头、中国近现代大学体育思想的历史演进。中国近现代大学体育思想既源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又深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大学体育思想具有“内生性”和“依附性”的特征。结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3所国内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大学体育思想的发展历程,探究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背景、内容与特征,并从百年大学体育思想演进中总结经验和启示。结论:中国大学体育发展必须坚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思想,必须融入世界体育发展大格局;必须坚持传承老一代教育家和体育家体育思想理念和实践;必须坚持架构新时代、新阶段的大学体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中共在农村的依靠力量,是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市与乡村的鸿沟实乃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的政治症结之所在。"正是这种不平衡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的公平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